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9.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度:估计 .B. 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许:允许 .C. 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右:右边,下面 .D.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卒:死了 .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吾羞,不忍为之下 ..B.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D.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上面所选文言内容,主要写的是“渑池相会”与“将相和”两个历史事件。
B. 蔺相如面对秦王的威势和想要杀他的秦王左右,敢于“张目叱之”。显示出他作为一个谋士的英武气质,令人敬佩。
C. 廉将军原先认为攻城野战之功应该比口舌之功大;出生高贵的人应该比出生低贱的人地位高。后来他觉得自己的见识错了。
D. 蔺相如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是打算等国家安定了以后再收拾廉颇。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答案】9. A 10. C 11. D
12. (1)相如回过头召唤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2)我这样退让的原因,是先考虑国家的利益而后考虑个人恩怨啊!”
【解析】
9. 试题分析:B项,许:答应;右:之上;卒:最终。
10. 试题分析:A项,动词,成为/动词,在;B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C项,介词,用;D项,助词,主谓之间取独/助词,不译。
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
11. 试题分析:“安定了以后再收拾廉颇”无中生有。
12.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顾”“书”“为”“所以”“先”“私”和判断句的翻译。
第II卷(非选择题)
四、
13. 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望海湖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请分析“怒涛卷霜雪”的写作手法。
(2)下片中的“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展现了怎样一幅场景?
【答案】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是对钱塘风物人情的描写,表现钱塘富庶,民风淳朴,生活安逸,体现的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
【解析】(1)试题分析:答出“比喻”的手法,然后解释“把溅起的水花比作霜雪”,再分析艺术效果“形象生动地写出江水的气势”。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主要考核比喻的修辞手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