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从全文来看,第一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7. 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遥远的岛”的理解。
18. 有人认为孩子们的探险活动是失败的、没有价值的,也有人认为这是颇有意义的、很有价值的。请结合个人体验和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5. 好奇(憧憬)、执着(信念)、兴奋(激动)、失望(痛苦)。
16. ①文章将远方的小岛描绘得美丽、神奇,为两个孩子对小岛的向往和最终设法走上小岛的行为作了充分的铺垫;②与后文揭示的小岛的真相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意思对即可) 17. 一是指水面上那座孤独的小岛;二是指梦想的地方(奇迹)
18. 学生可以从这些方面谈:怎样认识现实与梦想;怎样了解事物的真相;怎样对待父母的教诲;怎样获得审美的情感等。例如:要真正认识一个地方单靠远远的观望是不够的,还要到实地去走走。(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 【解析】
15. 试题分析:情节概括的题目是小说常见的题目,注意有直接要求概括情节,通过哪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过程怎样等提问方式,答题时注意分清题干的要求概括的什么情节,是关于哪个人物的情节。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段落的划分,重点注意文中表现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此题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16. 试题分析:从内容的角度答出“描绘得美丽、神奇”的景色,再从结构的角度答出“铺垫”,再分析“对比”的手法。
18. 试题分析:小说中的探究题往往就文中的某个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答题时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不要信马由缰。注意观点明确,论证理由充分。 六、
19. 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真正的勇敢,绝不是永没有怯懦的时候,只是永不被怯懦吞噬罢了;真正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真正的坚持 (2). 绝不是永没有消沉的时候,只是永不被消沉淹没罢了
【解析】试题分析: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外形,这样才能进行仿写。②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 七、作文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获得幸福的权利。”那么你可曾想过:我们是否应该为获得幸福而不惜采取一切手段?
请你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一谈怎样获得幸福。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幸福的真谛
细雨的凝珠越过窗棂打在窗边的珠帘上溅起朵朵的灵动的花,洒落在我的裙边上,落在浮动的琴键上,奏起美妙的绝唱,好幸福!
清晨,倚坐在窗前,品一杯清茗,手捧一部微微泛黄的史册,聆听先圣们篇篇动人的故事,仿佛在与历史促膝而谈。
壮年度异端,如今归来已是两鬓皆白了。在边塞数十载,大漠的风雕刻出手掌的龟裂,大漠的霜雪染白了他的须发,苏武那个孤独的汉使,寂寞的守望着他的高原,听不到他的哀叹,听看到光秃秃的汉节。那是一种对国家的忠坚。不慕权贵,不受异国封赏,苏武深知此行的目的,即使回不到深爱的土地,也无法拒绝他对远边祖国的爱恋。
为汉守节,这是苏武一生最大的幸福。 面对倭寇来犯,面对国家领土受侵,郑成功与众多爱国志士大举抗敌。没有先进的武器,郑成功与敌人肉搏,没有高大的航船,郑成功选用竹筏,在背水一战中,他用不屈的信念,以顽强的意志视死抗敌。他的一声怒吼,如爆发的猛虎,冲向敌人的航船,将敌人逼入绝境之地,保卫了祖国的完整统一,让台湾这块如宝石的土地投入到祖国的怀抱,为中国的版图留下了绝美的轮廓线。 收复失地,这就是郑成功一生的幸福。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从医救民的鲁迅认识到要挽救国人先应疗心,他毅然弃医从文,以手中小小的笔作枪杆子,发起革命的号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先生用最有力的号角唱响历史的绝音,以彷徨中的呐喊为无数中华儿女指明了战斗的方向。他纵然失望,但并没有绝望,在呐喊中激起了国人心中万千信念,共同努力,用实践去完成国家的富强。
呐喊先行,这是鲁迅先生最大的幸福。
轻轻扣上书册,望向窗外辽阔的大地,我思绪万千,如今在财利熏心的时代里,是否我们太易满足,而渐渐忽略了幸福的真谛。历史的先驱用自己的传奇为我们演绎的不正是幸福的真谛?以大我来追求的不正是一生幸福的真谛?
以国家的昌盛为此生真幸福是我悟出的幸福的真谛,你呢?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名言式的材料作文,注意材料的内容“追求幸福、获得幸福的权利”“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很明显的给出写作的重点,“获得幸福”要采取正当的手段。
点睛: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构思时可就人生的某一个侧面写出自己的哲理思考,行文时可巧借意象作为载体以形象说理,以此作为立论的切入点。名言警句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捕捉关键语句。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2.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 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3.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此题主要材料中心“获得幸福”的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