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地震中暴露出 大陆所存在的建楼6个致命问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7:55:2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地震中暴露出 大陆所存在的建楼6个致命问题

5.12大震及强余震后,地震应急救灾告一段落,重建家园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在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的同时,应搞好组织管理,确保重建方案的顺利实施。针对震后重建,我们做此专题,希望对灾区建设有一点点帮助。

在的楼宅设计、施工等方面的6个致命问题

1.建筑平面布置不规则

如正门为做店面大开洞加玻璃橱窗。地震时柱子折断,骑楼倒塌带动主体结构前倾,层层跌落。

或是底层作车库、商场,也就是正门大开洞,三面有墙,建筑平面刚度不均匀。 地震时底层倒塌,带动上部结构层层跨落成“千层饼”破坏形状。 2.建筑立面布置不规则,竖向刚度突变

建筑沿竖向或因层高突然变化,或在某层抽掉柱子形成空旷,或为追求大开间无梁无柱等均导致结构竖向不规则,刚度和强度突变。

此类建筑在地震中破坏最为严重,而且破坏多集中在这些薄弱部位。

合理的建筑布置在抗震设计中是头等重要,平、立面简单对称的建筑在地震时较不易破坏。

而且道理也很清楚,简单、对称的结构容易估计其地震时的反应,也容易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和进行细部处理。 3.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不当

在抗震设计中,“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建筑总体布置、结构选型、地基抗液化措施等,主要是考虑概念设计要求对地震作用效应的调整,以及各种结构措施;

“抗震构造措施”是指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原则,一般不需做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所采取的细部构造。

抗震构造措施要求是作为抗震验算的一种补充和保证。

这就足以证明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的重要性,但由于是构造措施而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

如某些结构设计梁柱节点配筋不足,窗间墙过短,短柱,承重墙体高宽比过大,柔性底层建筑,抗震墙不连续,不规则开洞,悬挑构件过长等。在地震时破坏集中在这些薄弱部位。

4.个别结构设计过于大胆,设计缺乏抗震概念设计

有的建筑结构系统规划不周全,结构设计过于大胆,再加上施工质量有问题,剪力墙面积太少,中庭挑高影响结构安全。 5.建筑规划和选址不当

城市中楼房间距太小,过分密集,导致一栋楼房倒塌祸及其它楼房。

房屋建造在软弱地基或可液化场地或临近地震断层,地震对场地液化导致地基失效,房屋倾斜。

6.施工质量问题

地震时倒塌和破坏的建筑物暴露出以往许多严重的施工质量问题。

如不按设计要求施工,设计与实际施工不同,偷工减料,未按抗震设计要求施工等也是倒塌的重要原因。

如:部分楼房柱子过细,配筋不足,箍筋间距过大,弯钩、搭接长度、锚固长度、纵筋在同一截面搭接等均不符合抗震设计要求。

地震中暴露出的设计、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在大陆广泛地存在。

有关地震的几个概念

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也称震源区。它是一个区域,但研究地震时常把它看成一个点。

震源深度:如果把震源看成一个点,那么这个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就为震源深度。 震中: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实际上也是一个区域,称为震中区。 震中距:在地面上,从震中到任一点的距离叫做震中距。

聚源中学倒塌的教学楼

历次强震经验表明,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主要是因为房屋破坏和工程结构倒塌引起的.

图片1:聚源中学倒塌的教学楼。由于楼梯多是现浇楼板,楼梯支架也能起支撑作用,因此尽管两侧的教室都倒塌了,但楼梯并没有塌。

汶川地震后,一系列学校倒塌、学生死难的消息撕扯着全国民众的心。不少网友质问,这些校舍是否存在质量问题?1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表示,如果确实存在问题,“一定要严肃查处”。

也有网友指出,学校建筑的特点本身就有抗震缺陷。随即,讨论的焦点又转移到了建筑抗震能力上。在工程专家看来,学校抗震安全问题确实是防震抗灾工作中的软肋。再加上建筑行业内存在劳动力低廉、快速盖房、以及在建造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潜规则”问题扩大了这一问题。在宏观上,经济发展和抗震标准上的城乡差距,使得偏远地区的学校抗震安全问题更加尖锐。 1 「学校特点」 教室“大跨度”是软肋

2004年,联合国经济合作开发组织曾发表了一份题为《在地震中保护学校安全》(Keeping Schools Safe in Earthquakes)的报告。报告指出,在全球各地发生的地震中,学校倒塌的情况比较普遍,原因是可避免的设计或施工的错误,或是因为现有的法律和建筑法规并没有得以执行。当时的报告中写道:“除非立刻采取有效行动,否则更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将会发生。”

报告指出,这个现象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都有存在,比如意大利、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土耳其。此前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2005年巴基斯坦与印度边界发生的地震中,大约7000所学校倒塌,17000名儿童丧生。

2006年,与该组织合作发表这篇报告的“地球灾害国际组织”(GHI)发表分析报告,称全球有1.8亿居民,其中包括4000万的儿童面临和巴基斯坦地震同样的威胁。而此次汶川地震则再次让我们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单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讲,学校建筑的确是有着不利于抗震的特殊性。“学校一般是单跨的,单跨在设计上是比较忌讳的。”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郭满良说。建筑学里,一个梁有且仅有两个支点的叫做单跨,若只有一个支点称为悬臂,其余情况都称多跨。大部分学校教室是典型的单跨建筑,中间没有柱子,前后两个外墙里分别带两根柱子。从平面上看,它只有两个支撑点,很容易倒塌。而在两跨或更多跨的建筑中,一旦一个支点倒了,其它的支点还可以起支撑作用。

学校教室还有一些其他的不利抗震的先天缺陷。教室室内空间跨度较大,墙与梁、柱之间的互相制约较差。同时,为了求得较好的采光效果,方便学生活动,教室一般都设计成大开间,门窗较多,更减少墙的面积。同时,学校建筑为考虑密集人员疏散的要求,纵向布置疏散走廊。建筑师梁克刚指出,纵向薄弱导致在地震破坏作用下纵向倒塌。他表示,发达国家的学校建筑很少采用这种结构形式,通常采用内走廊对称式的建筑布局,因此结构稳定性及刚性相对较好。 2 「建筑材质」 “砖混结构”不耐震

《在地震中保护学校安全》针对的并不是学校设计本身,而是“人为的忽视”。“因为学校建筑的特点,所以更应该在其他方面加强安全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建筑专家强调。

事实上,在一些国家,学校却成为地震中最安全的建筑。日本建筑师柏庆一郎介绍,日本的学校抗震等级比一般建筑等级都要高。因此,当阪神大地震发生之后,倒了很多民房,但没有学校倒塌。

“抗震房子的类型主要是三种:砖混、钢混和钢结构。”郭满良介绍。当地震来临的时候,地震波将巨大的力向地面的建筑传递,当建筑与这个力产生了一致的周期,发生一定的位移时,可以相对抵消地震力的破坏性。钢的柔性很高,当地震来的时候,能量传递到钢,使它发生变形,以此消耗地震的能量。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城市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普遍采用的结构。与钢结构,它的抗震性较弱,但成本相对较低。

“这次地震中垮掉的房子主要是砖混结构,要抗震我们就不能用砖混。现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已经不用它了。重建灾区肯定不能砖混了!”郭满良强调。

此外,加强学校建筑抗震安全性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加固墙和柱子,“抗震设计是有顺序要求的。梁设计得要比板强,柱子要比梁强,墙要比柱子强。”郭满良说。 3 「罪魁祸首」 预制板:便宜但是危险

预制板成了汶川地震中的最大杀手。预制板是数十年前芬兰专家研制出的一种重量轻、成本低的混凝土预制板材。它可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居民提供廉价的建筑材料。根据检测,这种混凝土预制板的性能虽然比普通混凝土板差,但价格却便宜一半,且能随意切割。利用它,3名工人在2日内,就能建成一座面积40平方米的简易房屋。在砖混结构中,水泥预制板被大量使用。

建筑评论家方振宁介绍,一般的建筑,是先立柱,再圈梁,圈梁是指横向的梁。圈梁和柱子固定的结点是关键。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中,因为楼板是现浇的,所以结点固定,不

地震中暴露出 大陆所存在的建楼6个致命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p4mw15brt4yj364r8x8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