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61、P6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概括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简便运算的方法。 2、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我们刚学了加法的运算定律,谁能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给同学们听听呢? (1)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课件出示) 用字母公式如何表示呢?
(2)a+b=b+a (a+b)+c=a+(b+c) (课件出示) 2、猜想
我们知道,在小学阶段有四种运算符号,分别是——加、减、乘、除。加法中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哪种运算可能也有这样的定律呢? (1)乘法(2)除法。。。
你怎么那么肯定减法、除法中没有这样的定律呢?
我是举例的,如…
那么今天这堂课我们先来研究乘法是否存在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索乘法交换律 1、猜测
我们先来研究乘法交换律,谁能说说你心中的乘法交换律是怎样的呢?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2、验证
你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我们需要进行——验证 你们想怎么验证呢?(让学生先思索一会) 预设:
(1)随便说个算式,算出答案,然后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算出答案,看她们的结果是否相等。 同学们觉得呢?——可以 通过一个算式就能验证了吗? 不行,要多举几个例子。 说的真好。
谁听清楚了它的验证方法? …
请同学们拿出1号纸,独立验证,并把验证结果写在1号纸的下方。听明白了吗?开始。
(如果你有结果了,就把它写下来) 3、汇报
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验证过程。 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进行描述。 规范学生语言的同时,规范学生的格式。
因为…所以…,这样写下来,我们就更明白你的意思了。 这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还有很多很多
你认为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所以用了个省略号,真是个好方法。 你的验证结果是?
乘法交换律是对的、我们的猜测是对的,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通过验证,他得到了这样的结论。真不错。还有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展示一下? 继续引导用因为…所以…进行描述。 你的验证结果是?
乘法交换律是对的、我们的猜测是对的。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通过验证,他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还有哪些同学也得到了同样地结论? 有没有同学通过验证,发现这个猜测是不成立的。——没有。 4、结论
确实,数学书上就是这样写的: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课件出示) 一起来读一遍。 5、公式
谁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乘法交换律表示出来呢?
通常我们会用字母表示。(课件出示:a×b=b×a) 6、练习
(1)原来大家对乘法交换早有认识,请同学们应用运算定律填一填。 96×35=35×( ) ( )×( )=a×48
34×( )-52×( ) ( )×( )=( )×( ) 怎么想的? 说说你的想法? 同意他的意见吗?
没有一个数,该如何填?(有节奏的多叫几个)能填多少种?——无数种。 (2)其实乘法交换律同学们很早就接触到了,还记得验算吗?
两个数相乘,算出得数后。我们可以用除法验算,也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次计算,如果乘得的积与原来的得数相同,说明原先的计算时正确的。这种验算方法就是利用了——乘法交换律。 三、探索乘法结合律 1、猜测
那么乘法是否存在结合律呢?我们需要进行——验证。 2、验证
要求:先独立思考并将验证过程和结果写在纸的反面,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并将结果写在2号纸上。开始把。 3、汇报
哪个同学愿意上来展示一下验证过程。 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进行描述。 你们的验证结果呢?
乘法结合律是对的、我们的猜测是对的、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通过验证,他们得到了这样的结论。真不错。还有哪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一下? 继续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进行描述。 这样说的完吗? 说不完。
那可以用什么来表示——省略号。 你们的验证结果是?
乘法交换律是对的我们的猜测是对的、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通过验证,他们也得到了同样地结论。还有哪些小组也得到了同样地结论? 有没有哪个小组通过验证,发现这个猜测是不成立的。——没有。 4、结论
同学们不仅知道乘法结合律,而且能自己举例进行验证。真厉害。书中就是这样写的: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课件出示) 一起来读一遍。 5、公式
用字母如何表示呢?
(a×b)×c=a×(b×c)(课件出示:a×b=b×a) 6、练习
看来乘法中不仅有交换律也有结合律。请同学们利用定律填一填。 (13×6)×5=13×( × ) 4×(25×9)=(4× )×
你是怎么想的?运用的是什么定律呢?
观察这两个等式的左右两边,你有什么发现吗? 数没变。
谁能听明白他的意思?(说不出,教师引导,你是说数的什么没变?那数的位置(大小)呢?)
(你说的是相同之处,那有不同之处吗?)那什么发生了变化呢?(一个括号在后,一个括号在前,那说明什么发生了变化?) 运算的顺序。
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等式左右两边到底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呢? …
说的真好,利用乘法结合律改变运算的顺序,有什么好处吗?
…
四、比较乘法与加法的运算定律
是啊,在恰当的时候合理运用运算定律会给我们带来方便。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现在请同学们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后集体交流)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五、练习
看来同学们对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认识挺深刻的。来看一下练习。(人教版四下P37第2题)
1、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在( )例填上适当的数,并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5×16=16×□ 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5×7×4=□×□×7 如何想的?什么和什么交换了位置? (60×25)×□=60×(□×8) 怎么想的?
125×(8×□)=(125×□)×14 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吗? 3×4×8×5=(3×4)×(□×□) 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乘法结合律的字母公式(a×b)×c=a×(b×c)里,只有3个数,这里可有4个数啊。 2、拓展延伸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5×675×2 25×125×4×8
利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能使我们的计算得以简便,用处可真不小。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板书: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几)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积不变 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