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你怎么看待老王送鸡蛋、香油的行为?为什么他生了重病还坚持亲自“送礼”? 明确:感激“我”家平时对他的关心照顾。 (3)为什么老王说不收钱但又把钱收下?
明确: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给他送钱,平白给“我”添麻烦,体现了老王的朴实、善良。
(4)“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攥”“滞笨”“直着脚”说明了什么?
明确:简单几个字,描绘出了老王离开时的情形,叫人怎能不为他的身体、生活所担忧!也为第二天老王去世埋下伏笔。
4.教师配乐示范朗读,再次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
设计意图:聚焦于感人的情节、精彩的词句、生动的描写,让学生通过朗读、品析,去深入体验文本语言表情达意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二、再识杨绛
提问:在送来鸡蛋和香油的第二天,老王就离开了人世。得知了这一消息后,杨绛有怎样的感受呢?为什么杨绛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
明确:换一个角度想,作者跟老王的交往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作者是一个作家,是一个知识分子;而老王是一个社会底层的人,是地位低微的人,作者却没有瞧不起他,并不认为他低人一等,这体现了作者的平等观。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作者非常同情和关心老王,这说明作者非常有爱心,体现出一种人道主义精神。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读后思考,如何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
5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明确:老王是如此善良,又是如此不幸,作者却无法给他更多的帮助,无法改善他的处境,无法改变他的命运,更无法改变千千万万个像老王这样的不幸的人的命运,这在她,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心里,会是怎样的不安和愧疚。我们知道,当时作者身处逆境,她其实无法给予老王更多的帮助,但她仍能淡化自己的痛苦,体谅别人的愁苦,以悲悯的情怀关注比自己更为不幸的弱者。这是一种怎样博大的胸怀!这是怎样无私而伟大的爱!
设计意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杨绛这位并不幸运的“幸运者”的“愧怍”,其实正是她最大的善良与悲悯情怀的体现。学生在作者的反思中发现了自己,在发现自己中意识到人与人之间不仅应关爱互助,更要尊重、平等,情感得到了升华。
三、关注老王
同学们,在你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像老王一样,甚至比老王更为不幸的人,你们在为自己感到幸运的同时,是否也意识到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想一想身边的不幸者,把最想对他们说的话写下来。
学生思考,写话,交流。 多媒体显示(师生齐读):
我们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特雷莎修女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结束语: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人有时很渺小,人生有时很无奈,但只要我们相互关心,彼此尊重,像杨绛那样,用善良的心去体察人间冷暖,用伟大的爱去抚慰沧桑人生,那么再悲苦的命运也会充满色彩,再艰难的岁月也会充满真情。因为生命要靠生命来温暖,
6
世界要靠爱心来绕灌。
设计意图:适时地拓展延伸,引发学生关注生活、关爱他人,从而使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很好的统一。
附:板书设计
用生命温暖生命 老王← →杨绛 用叛逆体察善良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