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论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6:55:2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论文题目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

【内容摘要】 现如今,中国当前的贫富差距逐渐扩大、社会问题增多,主

要表现在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行业之间这几个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脱贫致富过程中, 彻底纠正了毛泽东在贫富问题认识上的偏差和失误, 透辟分析了我们长期不能摆脱贫困落后状态的根本原因, 明确指出了消灭贫穷的必要性、战略步骤和根本途径,最终提出了指导我们摆脱困境的共同富裕思想。共同富裕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最终目标,部分先富、先富帮助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捷径,解决好农民富裕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问题的关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四项基本原则分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和政治保证。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地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贫富差距扩大 共同富裕 一、共同富裕的含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上赋予共同

富裕以科学的内涵。在共同富裕这个概念中,“富裕”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共同富裕包含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方面的特质,从质的规定性上确定了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地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

二、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一)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是共同富裕。如果想实现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那就需要我们广大共产党人实实在在去实现它。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实现共同富裕。 我们实现共同富裕,要解决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的矛盾。我们要实行生产社会化和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相结合。 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是我们的崇高理想,其出发点是为了祖国、人民的利益乃至人类的解放。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二)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原则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少数个人的贪欲,而是为了解决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即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繁荣的成果应该由人民共同享有和支配。邓小平强调,在改革中我们应始终坚持两条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基础,二是实现共同富裕”。

(三)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社会主义作为比资本主义进步的一种制度,一方面必须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

动生产率和更多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物质财富不能只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应该为大多数劳动人民占有,否则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无法体现。邓小平说:“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为了改变目前的“不合格的社会主义”的现状,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等到下个世纪中叶,等到我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时,“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如果说富的越来越富,穷的越来越穷,出现两极分化情况,那么,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但得不到体现,反而会使人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三、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核心内容

(一)共同富裕就是要既要反对两极分化,又要反对平均主义

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思想是从打破平均主义开始的。平等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

人类孜孜追求的目标。但是,平等并不等于平均主义。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的一段时间里,对马克思主义的平等思想做出了抽象的也不合实际的理解,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公有制和分配关系的平等化,偏离了生产力标准,过度强调平均,导致了平均主义,不仅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深入反思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指出了平均主义的危害性,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要允许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合法致富并先富起来。但是,先富并不意味着允许两极分化,共同富裕的内在含义就包含着对两极分化的防御和抵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共同富裕的直接目的。如果出现了两极分化,不仅改革失败了,就连社会主义也可能失败,必须制止“富的越富、穷的越穷”的现象,这就需要处理好分配等问题。

(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的

根本目的和追求

在邓小平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实现共同富裕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因此,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出更对的物质财富,使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创造财富并不意味着只是少数人的富有而多数人贫穷,创造越来越多的财富是为了全国人民都过上富足的生活。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社会主义要求并且能够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由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所决定的。但是,在这里需要尤其强调的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的,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确实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财富,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只能是普遍的贫穷和落后。这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生产力具有决定作用,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决定着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

(三)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坚持先富和共富的辩证发展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比较落后,发展也不均衡,这就决定了我国不肯能一下子就使所有人都过上富裕的生活。因此,基于基本国情,必须允许一部分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在先富的基础上积累了财富和经验,就可以进一步帮助还没有富裕起来的人们,这样就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目的。先富是手段,共富是目的。这样一个辩证的动态的发展过程,邓小平有着更为具体的部署,那就是“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在八十年代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在下个世纪的五十年内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个战略其实也就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过程和动态发展阶段,它体现了共同富裕的阶段性和动态性,即从初级的富裕逐步发展到高级的富裕,从少数人的富裕逐步发展到多数人的富裕。

以上就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核心内容,它既提出了共同富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基本主张,那就是反对平均主义,但又防范两极分化,并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加以确认,指出了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但是,在中国现有情况下,实现共同富裕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动态的辨证的过程,先富带动后富。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充满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着深刻的辨证内涵,在邓小平理论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位置。

四、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鼓励少部分先富起来

这个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的战略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是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一项大政策。如今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整体水平与部分发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比较落后,不具备实现人

民同时、同步富裕的物质基础,如果我们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先解决我国各地区间的发展与收入的不平衡现状,对一些条件好的地区、一些能力较强的人群,我们应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允许和鼓励这部分地区、这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相反,如果我们不顾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不重视个体劳动者能力的差异,盲目追求共同富裕,就必然会重新导致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就必然严重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仍会导致共同贫穷。因此邓小平同志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多数地区和多数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1、实现农民的富裕

邓小平对于农村发展、农民致富非常关心。他首先从农村着手。他把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摆脱贫困紧密联系起来。农村改革搞责任制、抛弃吃大锅饭的办法,其目的就是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邓小平在经济上切实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充分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

农业不但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而且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他多次强调:“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只有占中国80%人口的农民富起来,中国才算富起来;相反,“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2、解决农民富裕采取的对策

(1)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责任承包制

农村改革首先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生产责任制。在1983年参加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绝大多数。为巩固和完善这一成果,在农村废除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并允许农民在市场上销售农产品。通过这种抛弃大锅饭、调动农民积极性的责任制政策,使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邓小平认为,发展农业是推动生产力最重要的标志。只有落实了农村政策,农业形势好,我们才能提高农村的经济基础。但是我们光有知识是不行的,只有科学技术与农业的相结合,我们才能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切实组织农业科学重点项目的攻关。在邓小平重视的推动作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的农业科学技术有很大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农业科技成果。我们还要靠科学, (三)调节贫富之间差距

搜索更多关于: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论文 的文档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phbu3azw60fvan2h1kc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