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的标题应该如何理解?
这是个兼语结构。邹忌用巧妙设喻的方式委婉劝谏齐威王,齐威王从谏如流,积极采纳他的建议,实现了齐国大治。
2、邹忌进谏时说到“王之蔽甚矣”就戛然而止,有什么好处?
要点:齐威王是个聪明有为的国君,只要认识到自己受到了蒙蔽,下一步该怎么办,他很清楚,对聪明有为的国君,不需说多余的话。
3、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要点: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要点: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5、邹忌为什么会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
邹忌用设喻的方法来进谏的。用自己切身的感受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推导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6、请你谈一谈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
能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7、邹忌是在什么情况下“讽”齐王的?
由一件家庭琐事引起联想,然后围绕这件家庭琐事展开提问。
8、这件家庭小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
9、由于感情的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问题时的口气有什么不同?揣摩各自语气的感情色彩。
他问妻子:“我孰与徐公美?”感情色彩是亲昵。他同妾:“吾孰与徐公美?”感情色彩是严肃。他问客:“吾与徐公孰美?”感情色彩是平淡。
10、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问题时语气感情上有明显差异。有什么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热情;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拘谨、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阿谀奉承。
11、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邹忌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
从“忌不自信”“复问其妾”“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知。
12、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推理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的:“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13、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从“令处下,群臣进谏,门廷若市”到“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直到“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齐威王完全采纳了群臣吏民的意见,大家已无以可谏,无怪乎“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14、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请举例说明如果想劝谏成功,需要什么条件?
比干劝谏商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
蹇叔功谏秦穆公不要出兵伐郑而被嘲讽羞辱;
屈原劝谏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
武子胥劝谏吴王夫差除掉勾践而身为戮殁;
邹忌劝谏齐威王而齐国大治;
魏征等直言劝谏唐太宗而有“贞观之治”。
说明:如果想劝谏成功,不仅需要臣子以国家为己任,敢于进谏,还需要臣子善于进谏,有高超的语言技巧,委婉说理;更需要君王有容人之量,察纳雅言,从谏如流。
15、什么是“设喻”和“类比”论证?
设喻是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
类比推理是一种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方式。类比推理是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其结论不是必然性的。两个同类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越多,推出的结论就越可靠。
16、邹忌是怎样类比说理的?
邹忌与徐公比美,省悟了妻认为他美是因为偏爱他,妾认为他美是因为害怕他,客人认为他美是因为有求于他。妻私、妾畏、客求的结果是邹忌受了蒙蔽。与邹忌相比,齐威王如果呢?宫妇左右没有不偏爱齐威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齐威王,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齐威王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有求于齐威王的。齐威王与邹忌的相似处境,导致了齐威王的必然。
17、纳谏除弊有何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历史意义: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谏,齐威王从谏如流,齐国大治。
现实意义:
(1)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2)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积极向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提出意见及合理化建议,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的时机,便于别人接受采纳,以提高建议效果。
(4)作为领导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邹忌的缺点错误。
18、本文的写作特色:
本文短小精悍,活泼多趣,以生活趣事设喻论证,以闺房琐事比及国事,从生活小事推及国家大事,由近及远,由小及大,讲述道理,表明见解,娓娓动听。
20、根据原文回答问题。
(1)用一成语概括邹忌与徐公比美一事:自知之明
(2)邹忌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联想到国家,说明邹忌此人:
能从生活小事中领悟事理的独特思维方式
(3)邹忌进谏齐王之时,以妻美已喻:妃嫔,以妾美已喻:群臣,以客美已喻:其他诸侯国,由此说明“王之蔽甚矣”。
21、齐王是怎样对待邹忌的进谏的?
首先肯定“善”。“乃下令”完全采纳了邹忌的建议。
22、“门庭若市”这一成语是出自此文的,它的含义是:门前和庭内像市集一样,形容进谏的人很多,场面很热闹,请写出与之意义相反的一个成语:门可罗雀。
23、请你从邹忌和齐王两方面谈谈邹忌进谏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