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与对策
肥城矿业集团公司 郭淑华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对外赊销产品、材料、供应劳务等而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是企业短期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虽然大多数企业更希望现销而不是赊销,但竞争的压力迫使许多企业提供信用业务即赊销,以便稳定自己的销售渠道。实行赊销的结果,一方面可以扩大产品销路,增加销售收入,另一方面又形成了一定的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如何管好、用好和盘活应收账款,提高资金使用率,防范经营风险,已成为企业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应收账款的功能与成本入手,分析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 应收账款功能与成本
赊销方式在强化企业市场竞争地位和实力,扩大销售,增加收益,节约资金占用,降低存货管理成本等方面有着其他任何结算方式都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相对于现销方式,赊销商品毕竟意味着应计现金流入量与实际现金流入量时间上的不一致,所以产生拖欠甚至坏账的可能性自然也比较高。不仅如此,应收账款的增加,还会造成资金成本和管理费用的增加。
(一)应收账款的功能
1、促进销售,增加企业市场份额。 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单纯地依赖现销方式是难以行得通的。而赊销方式下,企业销售产品的同时,向买方提供了可以在一定期限内无偿使用的资金,这对于购买方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赊销是一种重要的促销手段,特别在产品销售不畅、市场萎缩、竞争不力的情况下,或者在销售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时,赊销更是一种抢占市场、增加市场占有率的主要手段。
2、减少存货积压。赊销可以加速产品销售的实现,加快产成品向销售收入的转化速度,从而对降低存货中的产成品数量有着积极地影响。这有利于缩短产成品的库存时间,降低产成品存货的管理费用、仓储费用和保险费用等各方面的支出。 (二)应收账款的成本
1、机会成本。应收账款作为一项短期资金占用,丧失了该部分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及其他方面的收入。这一成本的大小通常与企业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数量、资金成本率或有价证券利息率有关,企业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乘以市场资金成本率(一般可按有价证券利息率)之积,便可得出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2、 管理成本。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所耗费的开支,是应收账款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应收账款账簿的记录费用,收账费用以及其他费用。
3.坏账成本。应收账款基于商业信用而产生,存在无法收回的可能性,由此给债权企业带来的损失,即为坏账成本。这一成本一般与应收账款数量成正比,企业应收账款越多,坏账成本就越多。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收账款逐年增加,资金周转困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保持产品的竞争优势,减少产品积压,迫使企业在销售过程中不得不作出让步,如产品试营销期限延长,
货款缴纳时间放缓等,从而使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量增加,回款速度放慢。同时由于销售收入的实现,往往意味着纳税义务的产生。为此,企业可能会被迫用流动资金垫缴当期税款,这就会导致企业资金流出增加,加重了企业资金调度的压力。为维持正常的市场经营,企业不得不通过银行贷款来补充流动资金,导致财务费用增加,融资风险加大。
(二)、夸大企业经营成果。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货款没有回笼的销售收入仍需要确认,收入的增加并不意味着现金流入也能增加,通常情况下,销售收入的增加将引起应收账款规模的增长。一旦应收账款规模迅速扩大,货款不能回笼,企业将陷入账面利润增多,账户资金严重不足的虚假繁荣的窘境,企业会计利润将大打折扣。尽管企业要按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百分比来提取坏账准备,但是一旦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将超过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给企业造成实际上的损失。因此,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过多,虚增销售收入,夸大企业经营成果,会大大增加企业的潜在经营风险。
(三)、营业周期延长,资金周转速度延缓。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购进货物开始到销售货物并收回货款为止的这段时间。如果企业信用政策过度宽松,造成应收账款长期占用大量资金,使大量流动资金用于非生产环节,引起企业资金短缺,影响资金循环,延长营业周期,破坏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四)、降低企业信用,影响企业形象。有的企业因应收账款余额过大,占用大量资金,如果到期不能收回,致使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将使企业丧失信用,失去金融机构的支持。进而企业无法从供应商得到折扣,从而增加交易成本。同时,企业保持过高的应收账款余额极易产生坏账,给企业带来损失,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因此,应收账款长期占用过多资金不仅影响企业形象,甚至会危及企业生存。
三、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信用政策管理
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是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效益的重要前提。信用政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
1、信用标准
是客户获得企业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表示。在制定或选择信用标准时应考虑三个基本因素:(1)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首先应考虑的是如何在竞争中处于并保持优势地位,保持并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如果对手很强,企业就必须采取相对竞争对手来说较低的信用标准;反之,信用标准可以相应严格一些。(2)企业自身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能力。当企业具有较强的违约风险承担能力时,就可以以较低的信用标准提高竞争力,争取客户,扩大销售;反之,应选择较高的信用标准以尽可能降低违约的风险程度。(3)客户的资信程度。企业必须对客户信用等级做出判断并决定是不是给予客户优惠。客户资信程度的高低取决于五个因素:品质、偿付能力、资本、抵押、经济状况,简称5c系统:①品质。是指客户履约或赖账的可能性,主要通过客户以往的付款履约记录来了解。②偿付能力。指客户偿付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资产特别是流动资产的数量及质量及其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关系。③资本。指客户的经济实力与财务状况的优劣。是客户偿付债务的最终保证。④抵押。指客户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⑤经济状况。指可能影响客户偿付能力的经济环境。当客户面临不利的经济环境时,企业对客户商业信用标准的确定应慎之又慎。
2、信用条件
一旦企业决定给予客户信用优惠时,就需要考虑具体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就是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定单时所做出的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1)信用期限。
是指允许客户从购货到支付货款的时间限定。通常,延长信用期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销售量,从而增加销售毛利。但是不适当地延长信用期限,会使收账期延长,占用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相应增加,引起机会成本增加,坏账损失和收账费用增加。因此,是否延长信用期限应视延长信用期限增加的边际收入是否大于边际成本而定。(2)折扣期限。是指客户享受现金折扣优惠的付款期限。该期限的确定主要视折扣的损失是否小于银行同期贷款利息而定。(3)现金折扣。是企业对客户在商品价格上所做的扣减。决定企业是否提供及提供多大程度的现金折扣,主要取决于提供现金折扣后的收益是否大于现金折扣成本。
3、 收账政策
企业如果采用积极的收账政策可能会减少应收账款投资,减少坏账损失,但会增加收账成本。如果采用较消极的收账政策,则可减少收账费用,但却会增加应收账款投资,增加坏账损失,这样就要求企业依据市场经济环境和自身状况科学地设计回收策略。企业除了要适时地使用现金折扣、适度地利用担保制度外,还应确定合理的收账程序和讨债方法。若客户虽有能力付款却想方设法进行拖欠,则有必要采取法律行动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提起诉讼等以维护企业利益。
(二)强化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1、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不断开发新产品,开辟新的市场,拉开与其它同类企业产品间的档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使自己的产品成为畅销品,变被动为主动,使企业可以有目的地选择订单,也就是选择客户,以减少资金在应收账款上的占用,从根本上减少赊销行为,最大限度降低应收账款带来的困扰。
2、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不断完善监控体系,改善内控制度;检查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有无异常应收账款现象,有无重大差错、玩忽职守、内部舞弊、故意不收回账款等情况,确保应收账款的回收。
(三)、加强财务管理,完善考核制度
1、强化会计核算和监控。企业财务部门应定期将统计各客户应收帐款的金额、时间及变动情况,提供给企业管理层及相关的销售、市场部门。同时定期向赊销客户寄送应收帐款对帐单和催款通知单。
2、建立和完善应收帐款内部控制制度。针对已经产生的欠款成立专门清欠工作组,加大催收力度。特别是对一些信誉较差,欠款时间长,金额大的客户,应指定专人催收,对于故意拖欠或缺乏清欠能力的客户,必须及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3、建立销售回款“一条龙”责任制。企业可与业务人员签订赊销业务货款回收责任书,由业务人员对赊销业务的全过程负责,同时严格货款回笼考核制度,以实际收到的货款金额作为销售部门的工资奖金发放考核指标,增强销售人员的赊销风险,提高业务人员的责任感、加强货款的回收。
综上所述,企业既可以利用赊销方式开拓市场,搞活企业经济,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又要对形成的应收帐款加以合理控制,科学分析,降低坏帐损失风险,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