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心理测量技能
第一节:智力测验 专栏3-1 智力结构理论 智力究竟是由几种因素构成的?
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1、1904年,第一个提出智力结构理论的是因素分析之父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 2、智力主要是一种普遍而概括的能力,他称这种因素为G因素(普通因素)。 3、除G因素外,人的智力活动中还存在S因素(特殊因素),代表个人的特殊能力。 4、五类特殊因素:①口头能力。②算数能力。③机械能力。④注意力。⑤想象力。 二、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三、吉尔福斯的三维结构理论
他认为智力结构应从内容、操作和产品三个维度去考虑。
1、所谓内容:是指引起心智活动的各种刺激,也就是智力测验所包含的各类题目。包含四种因素:①图形。②符号。③语义。④行为。
2、所谓操作:是指由各种刺激引起的心智活动方式,也就是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包含五种因素:①认知。②记忆。③发散思维。④聚敛思维。⑤评价。 3、所谓产品:是指心智活动的产物,也就是运用各种心智活动对各类问题处理的结果。包含六种因素:①单元。②类别。③关系。④系统。⑤转换。⑥蕴涵。 四、卡特尔的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
1、流体智力:是人的一种潜在智力,主要和神经生理的结构和功能有关,很少受社会教育影响。它与个体通过遗传获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联系。这种智力几乎可以转换到一切要求智力联系的活动中,所以称为流体智力。 2、晶体智力:主要是后天获得的,受文化背景影响很大,与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是流体智力运用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产物。这种智力表现为来自经验的结晶,所以称为晶体智力。 五、斯坦伯格的认知成分理论
他认为智力由成分组成。所谓成分,就是对物体或符号的内部表征进行操作
的基本信息加工过程。根据成分的概括水平或功能可对其进行不同分类: 1、根据成分概括水平分类,可分为:一般成分、类成分、特殊成分。
2、根据成分功能分类,可分为: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
第一单元: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
一、学习目标 二、工作程序 (一)测验的实施 1、测验材料 (1)手册一本。 (2)记录表格一份。 (3)词汇卡一张。
(4)填图测验图卡和木块图测验图案,共一本。 (5)图片排列测验图卡一本。 (6)红白双色立方体一盒。 (7)图形拼凑碎片四盒。
(8)图形拼凑碎片摆放位置卡一张(同时做摆放碎片时遮住受测者视线的屏风用) (9)数字符号记分键一张 2、适用范围
本测验适用于16岁以上的受测者,分农村和城市两种方式。 3、施测步骤(先言语测验后操作) 下面是各分施测的具体实施方法:
(1)知识:包括29个一般性知识的题目,要求受测者用几句话或几个数字
回答,问题按由易到难排列。
(2)领悟:包括14个按难易程度排列的问题,要求受测者回答在某一情景下最佳的生活方式和对日常成语的解释,或对某一事件说明什么。
(3)算术:包括14个算术题,依难度排列。受测者只能用心算来解答,不
得使用纸和笔。
(4)相似性:包括13对名词,每对词表示的事物都有共同性,要求受测者
概括出两者在什么地方相似。
(5)数字广度:包括顺背和倒背两个部分,顺背最多由12位数字组成,倒
背最多由10位数字组成,每一部分由易到难排列。
(6)词汇:包括40个词汇,按难度排列,要求受测者解释词意。 (7)数字符号:从1~9诸数各有一规定符号,要求受测者按照这种对应方式,迅速在每个数字下空格内以从左到右的顺序填上相应的符号,不得跳格。
(8)图画填充:由21张卡片组成,每张卡片上的图画有一处缺笔,要求受
测者在20秒内能指出这个部位及名称。
(9)木块图:主测者呈现10张几何图案卡片,令受测者用4个到9个红白
两色的立方体积木照样摆出来。
(10)图片排列:测验材料为8组随机排列的图片,每组图片的内容有内在联系,要求受测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排列成一个有意义的故事。 (11)图形拼凑:共有4套切割成若干块的图形板,主测者将凌乱的拼板呈现给受测者,要求他们拼出一个完整的图形。 (二)测验的记分 1、原始分的获得 对于有时间限制的项目,以反应的速度和正确性作为评分的依据。超过规定时间即使通过也记0分;提前完成的按提前时间的长短记奖励分;不限时间的项目,则按反应的质量给予不同的分数。 一个分测验中的各项目得分相加,称分测验的原始分(粗分)。缺一项分测验时,计算加权分。 2、原始分的转换 各分测验的原始分按手册上相应用表可转化成平均数为10、标准差为3的量表分。分别将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的量表分相加,便可得到言语量表分(VS)和操作量表分(PS)。再将二者相加,便可得到全量表分(FS)。 根据相应用表可将VS、PS和FS换算成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总智商(FIQ)。 (三)结果的解释 按照智商的高低,智力水平可分为若干登记,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P202) 三、相关知识 (一)关于韦氏智力测验(三个重要的智力量表)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 韦氏学龄前及幼儿智力量表,WPPSI 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城市版和农村版)共包含11个分测验,其中言语部分包括:知识、领悟、算术、相似性、数字广度、词汇6个分测验;操作部分包括:数字符号、图画填充、土块图、图片排列、物体拼凑5个分测验。 (二)WAIS-RC各分测验的主要功能
1、知识:此测验主要测量人的知识广度、一般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对材料的记忆及对日常事务的认识能力。
2、领悟:此测验主要测量判断能力、运用实际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一般知识。该测验对智力的G因素负荷较大,与知识测验相比,受文化教育影响小,但记分难以掌握。
3、算术:此测验主要测量数学计算的推理能力及主动注意的能力。该能力随年龄而发展,故能考察智力的发展,同时对预测一个人未来心智能力很有价值。 4、相似性:此测验设计用来测量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是G因素的很好测量指标。
5、数字广度:此测验主要测量人的注意力和短时记忆能力。临床研究表明,数字广度测验对智力较低者测的是短时记忆能力,但对智力较高者实际测量的是注意力,且得分未必会高。
6、词汇:此测验主要测量人的言语理解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有关,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知识范围和文化背景。研究表明,它是测量智力G因素的最佳指标,可靠性很高。但其记分较麻烦,评分标准难掌握,实施时间也较长。 7、数字符号:此测验主要测量一般的学习能力、知觉辨别能力及灵活性,以及动机强度等。该测验与工种、性别、性格和个人缺陷有关,不能很好地测量智力的G因素,但具有记分快、不受文化影响的特点。
8、图画填充:此测验主要测量人的视觉辨认能力,以及视觉记忆与视觉理解能力。填图测验有趣味性,能测量智力的G因素,但它易受个人经验、性别、生长环境的影响。
9、木块图:此测验主要测量辨认空间关系的能力,视觉结构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视觉—运动协调能力等。在临床上,该测验对于判断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老年衰退具有很高的效度。
10、图片排列:此测验主要测量受测者的分析综合能力、观察因果关系的能力、社会计划性、预期力和幽默感等。它也可以测量智力的G因素,可作为跨文化的测验。但此测验易受视觉敏锐性的影响。
11、图形拼凑:此测验主要测量处理局部与整体关系的能力、概况思维能力、
知觉组织能力以及辨别能力。此测验与其他分测验相关度较低,并对受测者的鉴别力要求不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