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各产品、车间、部门实际耗用的劳务数量和事先确定的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然后计算辅助
生产车间实际成本和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出去的计划成本的差异,进行调整分配。
(2)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不同。直接分配法最为简便,但只宜在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劳务不多,不进行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企业产品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下采用;交互分配法进行了两次分配,增加了计算量,但提高了分配结果的正确性,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较多,相互提供劳务量较大的企业;计划成本分配法因辅助生产车间和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有现成资料,简化和加速了分配的计算工作,且按照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排除了辅助生产实际成本的高低对受益单位成本的影响,便于分析、考核受益单位的经济责任,同时也能反映辅助生产实际成本脱离计划成本的差异。该法要求辅助生产车间的产品或
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较准确,否则影响计算分配的准确性。
五、计算题 1.解答:
(1)甲产品第二步骤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319800÷21320=15(元/小时)
(2)甲产成品第二步骤定额工时=100×180=18000(小时) (3)月末甲广义在产品第二步骤定额工时=21320-18000=3320(小时)
(4)第二步骤直接人工费用中应计入甲产成品的份额
=15×18000=270000(元)
(5)第二步骤直接人工费用中应计入甲广义在产品的份额
=319800-270000=49800(元)
2. 解答:
(1)计算和分解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6500×2-880×4×1.5=7720(元) ①直接材料价格差异=(2-1.5)×6500=3250(元) ②直接材料用量差异=(6500-880×4)×1.5=4470(元)
(2)计算和分解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12600-880×2×5=3800(元)
①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2600÷2000-5)×2000=2600(元)
②直接人工效率差异=(2000-880×2)×5=1200(元)
(3)计算和分解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12960-880×2×6=2400(元)
①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2960÷2000-6)×2000=960(元) ②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000-880×2)×6=1440(元)
(4)计算和分解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7800-880×2×4=760(元) ①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7800-8000=-200(元) ②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8000-2000×4=0(元) ③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000-880×2)×4=960(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