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焦距调好后镜头与盖玻片的距离越远,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反之,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在显微镜下所成物象为倒立放大的虚象。
此外,由于低倍物镜的通光量比高倍物镜的通光量大,所以低倍镜的视野较明亮;而高倍物镜,虽然放大倍数大,实际观察到的标本区域小,视野教暗
视野中出现异物有三种情况:在物镜上、目镜上和装片上。如移动装片异物不动,说明不在装片上;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仍可观察到,说明不在物镜上,可判断异物在目镜上。
低倍镜观察: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通光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装片;双眼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至距玻片2mm~3mm处(不要让物镜触及玻片),左眼注视目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上升镜筒,当看到物像时,调节洗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象为止。转动转换器,当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时,物象变大,视野范围变小、变暗,因此,换高倍镜之前,一定要把观察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并且将反光镜的平面镜换成凹面镜,同时扩大光圈。 使用显微镜的程序: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 下降镜筒时,一定要侧目注视物镜,防止镜头触及玻片而压碎玻片或损坏透镜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选材:应选取有丝分裂旺盛的细胞,如植物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解离就是用要药液使组织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便于最后制片时能被压成一薄层进行显微观察。解离液中酒精的作用是迅速杀死细胞,固定细胞的分裂相;而盐酸的作用是使洋葱细胞的细胞壁软化,并使细胞间的中胶层物质溶解,从而达到分离细胞的目的。另外解离时间不宜过短,否则根尖未充分解离,压片时细胞分不开;但又不能太长,否则使根尖过分酥软,无法进行漂洗和染色,且染色体成分被破坏。这一步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
漂洗的目的是去除根中多余的解离液,特别是盐酸,因为染色时用的是碱性染料龙胆紫,酸与碱发生反应会影响染色效果 染色时间亦不能过长,否则会使染色体与周围的其他结构均被着色,这样就无法形成颜色上的反差,不便于观察。
在制片时要用拇指按压盖玻片,目的是使细胞分散,不至于重叠。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被固定在有丝分裂的某个阶段,若在视野中找不到处于某个时期的细胞时,可以适当移动玻片 遵循等量性原则
酶催化结果的检验:因为淀粉的水解产物中有还原性糖,故可以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的存在,从而说明淀粉酶催化水解了淀粉;而蔗糖则不能水解,其本身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所以此实验的关键在于蔗糖的纯度和新鲜度,如果其中混有少量的葡萄糖或果糖,或蔗糖放置久了受细菌作用,部分分解成了单糖,则与斐林试剂共热时能生成砖红色的沉淀,使人产生错觉。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取材时要选用新鲜的颜色较深的叶片,以便使滤液中含较多的色素
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为了研磨的充分,更有效的破坏细胞结构;加入少许碳酸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研磨过程中,叶绿素受到破坏。因为叶绿素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镁原子,当细胞破裂时,细胞液内有机酸的氢可以取代镁原子而成为褐色的去没叶绿素,碳酸钙可中和有机酸以防止去镁反应的发生
研磨时要迅速、充分。一是因为丙酮容易挥发;二是为了使叶绿体完全破裂,从而能提取出较多的色素;二是叶绿素极不稳定,能被活细胞中的叶绿素酶水解而破坏。
制备滤纸条时,要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这样可以使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均匀,便于观察实验结果。
画滤液细线时,一定要细且直。这样可以防止色素带重叠,使色素分子均匀分布在一条直线上,做到扩散起点一致。重复划2~3次,是为了增加滤液细线上的色素分子数量,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实验材料的选择
最常用的实验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它的外表皮细胞的液泡较大,细胞液中有紫色的花青素,在显微镜下,紫色大液泡十分明显,能方便地观察到质壁分裂及其复原的过程。如无紫色洋葱,可用葫芦藓或其他藓类植物的叶片代替。选择材料必须都是活细胞,因为只有活细胞的原生质才具有选择透过性,否则将不会出现质壁分离及其复
原现象/
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而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在质壁分离后。细胞壁以内细胞膜以外的物质是外界溶液,即蔗糖 质壁分离能够发生的外界条件是因为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因此通过具有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溶液依次做质壁分离实验,观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临界浓度,即可测的细胞液的浓度。 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制备鸡血细胞液时,要在去新鲜鸡血的同时加入抗凝剂,使血液分层,取下层血细胞沉淀。另外,此实验的材料不能用哺乳动物(如人、狗)的血替代。
获取较多DNA的关键是向鸡血细胞液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以便使细胞膜和核膜破裂,核内物质释放出来。
特别要注意实验中的3次过滤:第一次过滤的目的是为了除去血细胞破裂后残余的膜碎片以及细胞器碎片,第二次过滤(加水稀释NaCL)是为了初步将DNA与溶解在NaCL溶液中的蛋白质等有机物以及其他杂质分离,第三次过滤(用酒精)是为了进一不除去蛋白质等有机物,从而得到较纯净的DNA.第一、三次过滤要用滤液,使用的纱布为1~2层;第二次过滤要用滤出的粘稠物,使用的纱布是多层。 实验中有6次搅拌,除最后一次搅拌外,前5次搅拌均要朝向一个方向,并且在析出DNA,DNA再溶解和提取中,各步搅拌都要轻缓,玻璃棒不要直插烧杯底部,防止DNA分子断裂。
特别注意实验中有两次使用蒸馏水:一次在第1步,加水是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