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第二次革命。一件件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成了现实,一座座令人望而生畏的山峰....化为继续攀登的阶梯。
B.回望来时的路,我们的红色政权从井冈山崎岖蜿蜒的羊肠小道走来,到今天在中国大地铺设下四通八...达、星罗密布的公路、铁路、水路。 .
C.新年的钟声响彻九州,疾病与灾难都会成为岁月的尘埃。疾病肆虐过的冰冷土地下,是即将破土而出..的春天。
D.疫情发生以来,人们都响应政府号召,“宅”在家里,街上空荡荡的,可以说是万人空巷。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望而生畏:一见之下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形容人态度威严或事务艰难令人畏惧。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B. 四通八达: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C. 肆虐:(人)任意残杀或迫害;(物)大肆侵扰或破坏。此处形容物(病毒)大肆侵扰或破坏。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D.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此处形容疫情发生时冷落......萧条景象,语境不合,使用错误; ..故选D。
2.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一直想去看看美丽的西沙群岛,在那情趣横生的海岸慷慨淋漓地宣泄自己的畅快。 ....B.她将这幅古字画修补得天衣无缝,简直是妙手回春。 ....
C.宣称能“隔空打人”的太极传人闫芳,用尽浑身解数,也没能将记者推到。 ....D.我们在听取别人的意见时,一定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千万不能断章取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妙手回春,意思是医生医术高超,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B句使用对象错误。 二、名句名篇默写
3.读经典,悟人生。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
领悟先贤智慧。孔子说的“知者不惑,(1)_____________,勇者不惧”告诉我们真正的君子应具备这三德:孟子说的“二者不可得兼,(2)_____________”则告诉我们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要做到义无反顾;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3)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很好地诠释了孟子这一人生命题。仰慕唐人雅兴。初唐。跟着王绩“野望”,在“(5)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的典故中体察到隐居情怀;中唐,跟着柳宗无去小石潭,欣赏“潭中鱼可百许头,(7)_____________”物我相融的美妙境界。
领略宋人情怀。读范仲淹,感受“(8)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读贺铸,体会“(10)_____________,(11)_____________,梅子黄时雨”的无边愁绪。
【答案】①仁者不忧 ②舍生而取义者也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④留取丹心照汗青 ⑤相顾无相识 ⑥长歌怀采薇 ⑦皆若空游无所依 ⑧不以物喜 ⑨不以己悲 ⑩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解析】 【详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1)(2)两空注意“忧、义”的写法;(3)—(11)在填写时首先要熟悉填写的诗文,其次是要根据提示选择正确的诗句填写,第三要注意“汗、薇、絮”的写法。 三、现代文阅读
4. 培育深入人心的规则意识
①飞机上,有乘客把脚放在小桌板上,被乘务员劝阻后却指责机舱管理不够人性化;一人骑电动车间红灯与正常行驶的出租车发生刮蹭,未受伤的情况下竟索要高额赔偿;小区门口,未拴牵引绳的宠物狗吓到孩子,妈妈赶狗保护孩子,反遭狗主人拳打脚踢……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引人深思:为什么规则会被无视?
②有时,矛盾、误会乃至风险,常源于对规则的漠视。有的人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没意识到“自己声音大会影响他人”,稍加提醒还能改正;但也有人属于“明知故犯”,规则于自己有利就遵守,规则妨碍了自己就破坏;更有甚者,认为守规则是笨拙、迁腐、怯懦,绕过规则得了便宜,才显得聪明、灵活、有本事.
③在现代社会的文明肌体中,规则就是筋和骨。在传统熟人社会,人的流动性不强,熟人之间的评价,构成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标准。在现代社会,人的流动性强,“住了三年没跟邻居说过一句话”也不鲜见。这样的“陌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需要明确的规则来协调彼此关系,定义“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比如“楼道里不能堆放杂物”“不准高空抛物”等等。只有规则才能成为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润滑剂”,也只有通过培育人们的规则意识和守则能力,才能推动我们的社会向着有序、文明的方向挺进。
④不遵守规则就要付出“代价”,是督促人们遵守规则的重要动力。绝大多数人对法律令行禁止,是因为知道违反法律的严重后果。但法律只是规则的一种。为什么有行人看到红灯亮起,仍不假思索地闯过去?为什么有人敢于“碰瓷”,信奉“按闹分配”的歪理?为什么有的商家在经营时不给客户正式发票和
服务费用明细?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违反规则的代价不高,有时候还能占“便宜”。这样的苗头不刹住,也会影响全社会对规则的敬畏。对整个社会来说,无论是行业规则,还是公司章程、核规校纪,恰恰是那些“软规则”的落实情况,展现着文明的水准与素质的高低。
⑤不守规则的代价需要提高,守规则的意识则需要深入人心。不久前,一位警察在给违规车辆开罚单时,发现6岁的孩子正在“教育”违规的父亲:“我爸该罚,喊他停在停车库他不听,到处乱停车,就要处罚他。”幼小的孩子不一定懂得违规的“代价”,但却从心底里认同“守规则才是对的”。
⑥无论技术怎样进步、社会如何发展,规则都是“基础设施”。用实际行动捍卫我们的规则文明,就是在点亮你我生活、创造美好未来。
(选自2018.11.14《人民日报》有删改) 1.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2.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3.第③段中加点词语“润滑剂”指什么?有何作用? 4.第④段和第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5.以下材料如果作为本文论据,应放在哪一段?请简述理由。
近日,一女车主在西安某4S店购买一款奔驰车,车未开出店门就发现发动机漏油,车主历时半个月与4S店多次维权无果。“坐在奔驰车盖上哭泣”的车主又曝出被销售人员诱导贷款买车、加收1.5万“金融服务费”且并无发票问题,引来全民围观并申讨。中国银保监会高度重视,已要求对奔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是否存在违规收取金融服务费等问题开展调查。受此事件影响,汽车板块整体受挫,市值一天蒸发137亿元。
(摘自4.17《今日头条》)
【答案】1.要培育深入人心的规则意识。 2.A
3.这里的“润滑剂”指能维护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规则。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只有通过培育人们的规则意识和守则能力,才能推动我们的社会向着有序、文明的方向挺进”这一观点。
4.不能调换。因为第④段论述的是“不遵守规则就要付出代价”,而第⑤段论述的“不守规则的代价需要提高,守规则的意识则需要深入人心”,两段的论述是逐层深入递进的逻辑关系,所以不能调换。 5.应放入第④段后。因为第④段论述了“不遵守规则就要付出代价”很多人不遵守人规则是因为“违反规则的代价不高”。这个例子恰好可以证明,销售人员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遵守行业规则,必然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和超乎想象的惩罚代价。 【解析】
1.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统帅。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以下四个地方:一是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中心论点;
二是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中心论点;三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四是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的总结中推出中心论点。结合本文分析,题目是中心论点:培育深入人心的规则意识。 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文本脉络。本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行文。①②段根据社会上出现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③④⑤段分说:在现代社会的文明肌体中,规则就是筋和骨;不遵守规则就要付出“代价”,是督促人们遵守规则的重要动力;不守规则的代价需要提高,守规则的意识则需要深入人心。⑥段综述“用实际行动捍卫我们的规则文明,就是在点亮你我生活、创造美好未来。”故选A。 3.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这里的“润滑剂”指能维护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规则。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只有通过培育人们的规则意识和守则能力,才能推动我们的社会向着有序、文明的方向挺进”这一观点。
4.要求学生首先表明态度,不能调换。然后结合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阐述理由。第④段论述的是“不遵守规则就要付出代价”,第⑤段论述的“不守规则的代价需要提高,守规则的意识则需要深入人心”,两段的论述是逐层深入递进的逻辑关系,所以不能调换。
5.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结合“奔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是否存在违规收取金融服务费等问题开展调查。受此事件影响,汽车板块整体受挫,市值一天蒸发137亿元。”得出:西安某4S店违反规则,就要从付出代价。故可放在第④段后。因为第④段论述了“不遵守规则就要付出代价”很多人不遵守人规则是因为“违反规则的代价不高”。 5.课外阅读《生命的声音》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垃圾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