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西哲复习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11:04:3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三、休谟的哲学

? 历史学家们一般将休谟的哲学归类为彻底的怀疑主义,但一些人主张自然主义也是休谟

的中心思想之一。

? 研究休谟的学者经常分为那些强调怀疑成分的(例如逻辑实证主义)、以及那些强调自

然主义成分的人 (二)休谟的认识论

? 休谟的哲学与贝克莱哲学一样,也是以洛克哲学为逻辑起点的,但他的理论归宿与贝

克莱的不同,他从经验出发,始终贯穿经验论原则,走向了怀疑论和不可知论。 1、论印象与观念的区分

休谟把洛克的经验对象“观念”改称为“知觉”,通过对知觉的分析论述了经验论的原则 (1)认为根据知觉呈现出的性质不同,被知觉的对象可分为两类:印象。

印象分两种,感觉印象和反省印象,其中感觉印象是原初的,来自不可知的原因。反省印象是直接从感觉印象得来的,或通过插入的观念,间接从感觉中得来的。 观念:观念是对印象的“忠实摹写”,是“我们的感觉、情感和情绪在思维的推理中的微弱的影象”。

(2)认为印象和观念的区别是当下知觉和思维(包括想象、回忆)的差别,心灵对它们的知觉的强烈程度是不相同的。

(3)认为一切认识归根结底都来源于感觉印象,但感觉的来源是不能认识的。因此知识是被限制的。

2、论观念关系的知识与事实的知识

(1)认为观念之间的关系分为两类:一类取决于观念自身,另一类则不经过观念而变化。 (2)认为知识相应也分为两类:

关于观念关系的知识:是单凭思想就可以推理出的知识。

关于事实的知识:是人们需要观念以外的经验做出判断,加以检验的知识。

(3)认为关于观念关系知识的命题是分析命题,分析命题是必然真理;关于事实知识的命题是综合命题,综合命题是偶然真理,但它可以扩大我们经验的范围。 (4)认为除了以上两类知识,没有任何知识。

3、论实体存在的不可知 休谟从彻底的经验原则出发,否定了任何实体的存在,不过他是以不作判断的态度来处理的。(1)认为物质实体不可知的。(2)认为心灵实体是不可知的。 (3)认为上帝及其属性是不可知的。 4、论因果关系

休谟的经验主义和不可之论在他对因果关系的研究上得到最全面的体现,对因果关系的重视,与他认为“一切关于事实的推理,似乎都建立在因果关系上面”的认识有关。 (1)认为因果观念是这样建立的:我们知觉两个观念在空间相继出现,如果这两个观念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会把先发生的观念称为原因,把后出现的称为结果。

(2)认为因果关系是这样形成的:因果观念久而久之会使我们形成这样的习惯:每当看到一个观念时便联想到另一个。 这种在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联想而形成的恒常的联贯关系,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因果关系。(3)认为因果关系的基础无论在证明知识的范围内,还是在经验知识的范围内,都不能得

到解释,即是不可知的。

(4)认为因果关系的基础是人性的东西,是人的“期待”的心理状态即“习惯”使然。人以为按因果关系行动,实际上是按习惯行动。因此他说:“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

第十二章 法国启蒙哲学

一、法国启蒙运动的特点

1、它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历史进步的运动。

法国启蒙思想主要代表了新兴的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愿望,是先进阶级的思想和意识的集中反映,也是对本身就具有直接进步性的自然科学的概括反映。 2、它把理性作为批判的工具和武器,把理性作为至高无上的评判标准。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一面旗帜。恩格斯说:“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3、它的哲学基础主要是唯物主义的。

法国启蒙思想一开始就承认自然的独立性,具有唯物主义的倾向,发展到最后以“百科全书派”为代表,在哲学上完全是唯物主义的(至少在自然观上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也因此典型地表现了它在近代的最高形态——机械唯物主义。 4、它具有鲜明的战斗性,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 法国启蒙运动始终有两个主要的明确的现实目的:

(1)反对法国专制的政治制度,主张建立充分展示理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制度。(2)反对和否定天主教和宗教神学,甚至否定一切宗教,主张无神论。

二、早期启蒙主义者的思想 (一)皮埃尔 ? 贝尔的怀疑论 著《历史的和批判的辞典》。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他是“使十七世纪的形而上学和一切形而上学在理论上威信扫地的人”

贝尔的思想特点是怀疑论的,即以怀疑论作为理性批判的武器,针对宗教神学,指出一切神学问题和争论都是混乱、无意义的。重要的是他通过怀疑论而得出的两个结论观点: 1、认为理性和信仰应分开,信仰和理性为“双重真理”。 2、认为道德与宗教也应分开。

他认为道德的基础不完全是信仰,理性对实际环境和行动后果的算计也可使人趋善避恶。认为中国就是一个由无神论者组成的社会。 (二)孟德斯鸠的法哲学 主要观点有:

1、他受当时已有的“自然法”的观念的影响,认为法是“由万物的本性派生出来的必然关系”,一切实体都有“法”,连神也不例外。

2、认为人类社会的成文法要以人类的自然法为基础,人的自然法与人的本性和生活条件是相吻合的。

3、认为成文法要符合建立政府的“本性和原则”,尤其要适应一国的自然状况,因为地理环境决定着民族性格和社会制度。

4、认为在不同的条件下,自然法派生出三种政体:共和制、君主制和独裁专制。 5、在他主张的政治制度中,认为应是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的。 孟德斯鸠的“法”相当于“规律”,是理性可以认识和把握的。 (三)伏尔泰的理神论

1、他受牛顿的自然观的影响,推导上帝存在是必然的。宇宙需要一个最初的推动者;有限的物质的运动和引力需要上帝给与;思维需要上帝置入到物质中。

2、认为上帝仅仅作为宇宙的第一推动者和自然规律的制定者而存在,他在创世后便不再干预宇宙了。上帝犹如一位建筑师。

3、认为上帝的存在对道德世界也是必要的。 (四)孔狄亚克的感觉主义 著《人类知识起源论》、《感觉论》、《体系论》等。 孔狄亚克的哲学也是自然神论,但是他的理论的特点是对洛克的经验论的宣传和感觉主义的解释。

1、他同意洛克认为认识起源与经验的基本观点,但是不同意洛克的“双重经验说”,认为经验只有一个来源,那就是对外物的感觉。认为反省不是独立的来源,是在感觉基础上进行的。2、他贯彻机械唯物主义的原则,一反认识论中的视觉中心主义,提出了触觉中心主义。认为惟有触觉才能以身体来认识外部的形体。 三、卢梭的思想

? 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

爱洛漪丝》、等。 (一)卢梭论自然状态

卢梭也在人类社会以前划出一个“自然状态”,他的所谓“自然状态”的特点:

1、认为自然状态指没有人际交往、语言、家庭、住所、技能的人类最初状态。自然状态的人的全部欲望是肉体需要,没有理性和观念,具有自我保存和怜悯情感等善良的本能,以及区别于其他生物的“自我完善化”的能力。

2、认为自然状态的人还享有天赋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和平等。认为人对自然有服从或反对的自由,并意识到这种自由。

3、认为自然状态既赋予人以自由,也包含着丧失自由的原因。原因就是人在生理上是不平等的,个人充分发挥自己不同的自然能力,在技巧、知识、声誉、分配等方面产生了事实上的不平等,最后到达自然状态的终点——私有制的产生。 (二)卢梭论社会的不平等与平等

首先,卢梭认为人类由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是从天然平等向社会不平等的过渡。关于人类的这个第一个过渡,他主要的观点有:

1、他虽然认为不平等的产生根源于人性的自然原因,但是另一方面他也认为,生产和生产技术发展(特别是金属冶炼术和农业这两种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结果,就是导致私有制和社会不平等的产生。2、他认为私有制的出现有许多偶然因素,但它的产生却是必然的。 3、他认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法律和私有财产权的确定。(2)第二阶段:官职的设置,通过契约建立国家政权。(3)第三阶段:合法的权力变为专制,富人和穷人、强者和弱者、主人和奴隶的不平等发展到极点。

(三)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二个过渡

卢梭认为人类新的发展阶段是从社会不平等向社会平等的过渡。关于这个第二个过渡,他认为是通过社会契约建立起来的重新使人获得自由和平等的社会。在这里卢梭形成了自己的新的社会契约论,他的主要观点有:

1、认为第二次社会契约与第一次社会契约不同。它是在平等的条件下制定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契约。

2、认为这次的社会契约进行的权利转让是一切人把一切权利转让给一切人,这种转让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的自由权不会因转让而被剥夺。

3、认为社会契约所产生的结果既不是霍布斯说所的有绝对权力的“利维坦”,也不是洛克所说的只有有限权力的政府,而是集强制的权力和自由的权力于一身的“公意”。 卢梭的“公意”概念有两方面的性质:

(1)它是一个抽象概念,而不是集合概念。指全体订约人的公共人格,是他们的人身和意志的“道义共同体”。

(2)它是一个辩证的概念。它是包含着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自由和服从的辩证统一的概念。

卢梭的社会不平等与平等论具有为革命辩护和倡导人民主权的民主制度的实践意义。

第十三章 康德的批判哲学

? 伊曼努尔·康德是德国哲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他被认

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 ? 其哲学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就是要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来全面论证以牛顿为代表的

自然科学的真理性,同时他还希望哲学能以科学为榜样而得到彻底的改造。 ? 对于康德哲学影响最大的是哥白尼。康德认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掀起了自然观或世界观的

革命。而他自己的哲学则掀起了形而上学的革命,扭转了人们以往对主客体关系的观念。哥白尼的革命对康德来说,至少有两重意义。第一,太阳与地球关系的颠倒启发了他,使他得出不是主体去符合客体,而是对客体的说明取决于主体的特征的结论。不是客体决定主体的反映,而是主体的认识形式决定了对客体的反映。第二,是超越经验的意义 。太阳围绕地球旋转的地球中心说,是来自人们对日常经验的信念。而哥白尼的假说则否定了人们的日常经验,是一种超越经验的理性主义的命题,这使康德可以得出“与经验相反但亦真实”的哲学命题。 3.哲学思想来源

康德在哲学上出身于莱布尼茨—沃尔夫学派,持唯理论的观点。后来在牛顿自然科学理论的影响下,他开始逐渐转向经验论。经验论者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休谟“我坦率地承认,就是休谟的提示在多年以前首先打破了我独断论的迷梦,并且在我对思辨哲学的研究上给我指出来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所谓独断论,是指未经证明、未经批判就预先断定的方法。休谟对以经验归纳作为因果性的普遍必然性基础的彻底否定,使他相信唯理论和经验论的路都已走不通了。

? 康德虽然承认休谟对独断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否定是“不可反驳的”。但他又不同意休

谟把因果性看作是出于人的习惯性联想和期待,只表达人的一种自然信念的心理活动。 ? 康德哲学思想的另一个来源是莱布尼茨。1765年,在莱布尼茨死去五十年后,他最重

要的认识论著作《人类理智新论》出版了,莱布尼茨在这本书中,和休谟一样,也对经验论的基本观点(把感觉经验、例证归纳作为一切真理普遍必然性的基础)进行了彻底的驳斥。与休谟不一样,他不是要走向怀疑论,而是要确立理性才是把握普遍必然性的根本的唯理论的观点。

? 但他已不同于早期的唯理论者,已学会吸收经验论的成果来完善他的唯理论。他认为,

理性之所以是普遍必然性的基础,是因为它本身并不是一块被动接受外界刺激的“白

搜索更多关于: 西哲复习 的文档
西哲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qi1q0yspm35m4y30uyn_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