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知识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9:29: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知识点

----------------------------------------------------------------------------------------------------

1. 幼儿思维的类型

(1) 直观行动思维

直观行动思维又叫动作思维,是以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它的特点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直观的、具 体的,解决问题依赖实际动作。

(2) 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幼儿的头脑中充满着颜色、形状、声音等生动的形象,比如,兔子总是“小白兔”、猪总是“大肥猪”,奶奶总是白头发的,儿子总是小孩。

(3) 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抽象概念为形式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它主要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思维, 人类最基本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思维方式。 2. 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 (1)

激发兴趣与主动性; (2)丰富生活经验; (3)培养有意记忆; (4)教授记忆策略。

3. 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1) 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言语表现力

(2) 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的发展的条件 (3) 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的想象 (4) 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5) 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儿童进行想想 (6) 引导儿童的想象符合客观规律

4.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清晰地感知一些刺激,这些刺激便成为知觉对象,其余的成为背景,对象是感知的中心, 背景则是衬托部分。为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教师应注意:

(1) 教师的板书、挂图和实验演示,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2)教师应该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及幻灯、录像等;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语言与直观材料相结合的方式。 5.在实践中提高幼儿的言语能力

(1)有目的、有计划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言语能力的重要途径; (2)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 (3)把言语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4)教师良好的言语榜样; (5)注重个别教育。6.幼儿情绪的自我调节

情绪的自我调节从情绪的进行过程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受自我意识的支配。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对 绪过程的自我调节越来越强。这种发展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減少;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情绪从外露到内隐。

7. 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

(1) 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

(2)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

是情1

(3) 成人的情绪自控;

(4) 正确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

8.分离焦虑及其解决方法

(1) 分离焦虑的含义

分离焦虑是孩子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大部分孩子从六七个月起,就会明显表 现出这种分离焦虑,随着年龄的增大,分离焦虑的强度逐渐减弱。长时间的分离焦虑,容易导致儿童抵抗力下降, 例如,刚入园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发烧肚子疼等。

(2) 家幼衔接在解决幼儿分离焦虑中的作用

①减少幼儿的依赖性; ②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性; ③用爱心和技巧教育幼儿。9.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1)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独立性的评价; (2)从对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

(3)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发展到对内在品质的评价; (4)从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5)从只有评价没有依据发展到有依据的评价。10.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趋势

(1)从主要受他人控制发展到自己控制; (2)从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控制策略;

(3)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受父母控制特征的影响。11.幼儿性格的年龄特

(1) 活泼好动; (2) 好奇好问; (3) 喜欢交往;

(4) 独立性不断发展; (5)

易受暗示,模仿性强;

(6) 坚持性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 (7) 易冲动,自制力差,同时自制力不断发展。12.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 社会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的影响和电视媒介的影响,社会宏观环境的影响要通过幼儿具体的生活环境来起作用;

(2) 幼儿日常的生活环境家庭的影响,榜样的作用、父母的教养方式; (3)同伴相互作用,模仿和强化; (4)移情,移情是指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最根本、最内在的原因。 13.影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因素

(1) 家庭因素

①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 ②父母的鼓励与教养方式; ③家庭的居住条件;

④幼儿的家庭教育条件。 (2) 托幼机构因素 ①教师的影响;

②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3) 幼儿自身的特征14.气质的类型

根据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及灵活性的不同,一般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及抑郁

2

质。

(1) 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2) 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3)粘液质:稳重有余而又灵活性不足、路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4)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懦、孤独行动缓慢。 15. 幼儿期攻击行为的特点

(1) 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玩具和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行为更多是直接争夺或破坏玩具和物品;

(2) 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3) 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小班幼儿的工具性攻击行为多于敌意性攻击行为,而大班幼儿的敌意

性攻击则显著多于工具性攻击;

(4)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幼园男孩比女孩更多地卷入攻击性事件。 16.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1) 父母的惩罚

研究发现,攻击性男孩的父母对他们惩罚更多,而且即使他们行为正确也经常受到惩罚。 (2) 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里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幼儿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幼儿会从这些电视、电影暴力节目中观察学到各种具体的攻击性行为。

(3) 强化

当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或教师不加制止或听之任之就等于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4) 挫折

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17.游戏的特征

(1)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儿童感到快乐的活动; (3)游戏是充满想象和创造的活动; (4)游戏是虚构与现实统一的活动; (5)游戏是具体的活动。

18. 游戏材料的投放

(1) 要为丿儿童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

(2)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提供游戏材料;

(3)提供与阶段教育目标、内容相匹配的游戏材料; (4)尽量提供无固定功能的游戏材料;

(5)多提供中等熟悉和中等复杂程度的游戏材料; (6)将游戏材料放在可见位置。

19. 成人介入游戏的时机

(1) 当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介入; (2) 当必要的游戏秩序受到威胁时介入; (3) 当儿童对游戏失去兴趣或准备放弃时介入; (4) 在游戏内容发展或技能方面发生困难时介入。20.

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的要求

(1)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2)创设宽容理解的环境; (3)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形成良好的幼儿园风气。

3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qijj9tvra9d31q9p63i6j6mw9sjhs00dr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