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检测
班级: 姓名:
一、解释句中通假字。
1、可予不?
2、臣愿奉璧往使。
3、拜送书于庭。 4、召有司案图。 5、秦自缪公以来。
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7、肉袒伏斧质。 8、设九宾于廷。
二、重要实词
负
①秦贪,负其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④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③相如引车避匿 幸
①而君幸赦臣 ②而君幸于赵王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②顾吾念之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今
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1
②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必
①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②其势必不敢留君
三、文言虚词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而
①夫秦强而赵弱
②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
④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于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故燕王欲结于君
④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 ⑤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之
①伐齐,大破之 ②秦昭王闻之
③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四、古今异义
1、拜为上卿 2、即患秦兵之来
3、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5、请指示王 6、于是相如前进缶
2
7、宣言曰:吾见相职必辱之 8、布衣之交
9、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10、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五、词类活用
1、舍相如广成传 2、左右欲刃相如
3、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 4、相如前进缶 5、怒发上冲冠 6、而相如廷斥之
7、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8、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9、臣请完璧归赵 10、秦王恐其破璧 11、宁许以负秦曲 12、毕礼而归之 13、大王必欲急臣 14、且庸人尚羞之
15、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六、特殊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我为赵将。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5、而君幸于赵王。
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8、使不辱于诸侯。 9、王问:“何以知之” 10、求人可使报秦者。 11、拜送书于庭。
1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13、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14、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3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检测 答案
班级: 姓名:
解释句中通假字。
可予不?“不”通“否”。 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用手托。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 朝堂。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秦自缪公以来。“缪”通“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肉袒伏斧质。“质” 通“锧”,承斧的砧板。 设九宾于廷。“宾”同“傧”,傧相。 重要实词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 )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幸
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只不过)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今
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现今,现在)
②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如果,假如)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