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界,在主流媒体、大型企业、外资广告公司以及各种广告人聚集的场合,经常都能看到厦门大学广告专业毕业生的身影,听到他们的声音。
主要课程包括:传播学概论、中外传播史、广告学概论、公共关系学原理、传播学研究方法、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广告策划、广告写作、公共关系实务、广告心理学、广告管理学、广告设计基础、CI策划与设计、广播电视广告、印刷媒体广告、网络广告设计、广告摄影、广告创意与案例分析、媒体策划、广告美学、品牌管理。 大事记
2007年
3月30日 由我院和人民网共同主办的国内第一个综合性媒介批评专业站点——媒介批评网正式开通,网站域名为www.mediawatch.cn。
3月26日 我院李希光教授主编的《人权报道读本》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在北京正式发行,该书是亚洲首部《人权报道读本》。
1月18日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高层研讨会在清华主楼接待厅举行。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吉炳轩、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以及我院院长范敬宜等共同为中心揭牌。校党委副书记韩景阳宣读了校务会议关于成立该中心的决定。中心主任、我院院长范敬宜教授介绍了中心的成立背景及指导思想,常务副院长、中心第一副主任李希光教授汇报了中心未来工作设想。
07年我院开设亚洲首个“全球财经新闻”硕士项目。该项目包括一个面向中国和世界各地招生的两年硕士班和一个针对全国在职记者的财经报道高级培训班,旨在满足全球对财经新闻记者、编辑的迫切需求。
2006年
12月25-26日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受中宣部和国务院艾滋病防治办公室委托主讲的全国宣传部和主流媒体负责人艾滋病防治培训班在京举行,李希光老师的讲课和案例解剖得到了中宣部、国务院艾滋病办公室有关领导和与会学员的好评。
12月23日 范敬宜院长以高票入选“2006中华十大财智人物”,是在我国精神文化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两位获奖者之一,颁奖典礼在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
12月21日 著名作家梁晓声,“2006年北京市师德标兵”应邀来学院,与学院教师畅谈师德建设和从教感受。
12月7-21日 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国记协和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赴高校系列讲座走进我校,科技日报社总编辑、北京青年报社社长张延平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汪良分别在我院进行演讲,其演讲题目分别是:《编辑素质与版面操作》、《北青集团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和《创新“三贴近”,打造强势广播》,受到同学们热烈欢迎。
11月7日 中国教育报发表我院胡显章教授撰写的《清华精神,我们的宝贵财富》,11月8日新华网全文转载。
10月21-22日 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东方卫视、和美国杜克大学中国媒体与传播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国电视英语新闻20周年论坛暨首届中国全球新闻传播研讨会在我校主楼报告厅成功举行。
10月11-13日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办首届公共卫生传播论坛。
9月8日 北京市召开优秀教师表彰大会,我院李希光老师获得“2006年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9月8日 我院“首届范止安奖教金”评选结果揭晓,17名在教学及教学管理中取得突出成绩的老师获得该项奖教金。
8月30日 中宣部新闻局《新闻评阅》第463期刊发《精心策划 精心采编 精心制作-河南日报<在京创业的河南人>很精彩》一文,高度评价由河南日报头版开设,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与该报记者近距离观察、合作采写的《在京创业的河南人》栏目20篇卓有成效的通讯报道。
8月8日 我院和海南报业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海南报业集团教学科研基地,共同开展教学科研与新闻实践业务方面的探讨活动,旨在实现互助共赢。
7月17日-21日 新闻与传播学院受教育部高等教育新闻学科指导委员会委托,承办暑期新闻采访与写作高校师资培训班,受到学员们的好评。
7月7日 我院召开全院教职工会,讨论《新闻与传播学院未来五年发展规划》草案。常务副院长李希光阐述了学院对未来5年的学科建设、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学改革、队伍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的设想与思路。
5月1日 由我院教师赵曙光带领王雪冬等53名本科同学联合撰写的《首都大学生“八荣八耻”荣辱观的接受和评价调查报告》受到中宣部刘云山、吉炳轩、李东生等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肯定,并批示将报告印发《决策参考》。
4月23日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第二界顾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上,人民日报社社长王晨等11位顾问委员发言,充分肯定了学院“实践为本、素质为用、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的办学方向及开展马克思主新闻观实践教学的特色,对学院未来发展提出了许多战略性指导意见和建议。校党委书记陈希在会上致辞。
4月12日 “2006年清华传媒产业论坛暨《传媒蓝皮书》发布会”在清华举行。国内学界和传媒业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会议。会上,有
关专家总结了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并对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做出预测,提出建议。
4月7日 清华大学宏盟楼命名典礼在中央主楼接待厅举行,揭牌仪式在院馆门前举行。宏盟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Wren、胡和平副校长等参加命名典礼。校务委员会主任陈希接见了来宾。
3月29日 清华和宏盟集团(Omnicom Group Inc.)签署合作协议,资助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馆的维修改造工作,双方商定将院馆命名为“宏盟楼”。
2月 我院李希光、熊澄宇、李彬三位老师被教育部选聘为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李希光老师被聘为该委员会副主任。同时,熊澄宇老师还被聘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
2月18日 继李希光获“2004年度全国十大教育英才”之后, 范敬宜院长入选 “2005年度全国十大教育英才”。评选活动是由中华英才半月刊社发起,联合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等共同主办,颁奖典礼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
2月7日 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发表《培养深爱国家和人民的当代大学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调查》一文。
1月16日 教育部发出《关于印发中宣部、教育部联合调查组撰写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调研报告>的通知》,号召全国各级教育部门和有关高等院校学习。
1月15日 我院学生李强荣获2005“十佳三农人物”,是获奖者中唯一的在校大学生。范敬宜院长应邀出席颁奖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评选活动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主办,央视《聚焦三农》栏目承办。
2005年
12月30日 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圆满结束。
12月8日 由我院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共同主办,博客网协办的以新媒体和新思维为主旨的“新新论坛”在北京举行。“新新论坛”是一个集学界、业界和政府三方智慧而召开的一小规模、高层次论坛。本次论坛以“新媒体的个人化趋势及其社会影响”为主题。
11月24日 首届范止安奖助学金颁奖仪式在学院媒体演示厅举行。香港景范教育基金会在我院设立“范止安教师奖励金”、“范止安学生奖助学金”,用于奖励学院在教学、科研及管理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或资助家境困难的学生。
11月9日 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历届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获得者一行14人访问我校,并与我院师生进行“用心做记者”主题座谈会。座谈会前,校党委副书记张再兴在工字厅会见了访问团。
9月15日 学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正式开始。学院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具体负责我院保持共产党员先行性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9月8日 开学典礼举行,全院教职员工和所有新生参加大会。范敬宜院长和我院高级访问学者曹景行先生发表讲话。
2005年学院共招收新生108人,其中本科生55人,包括留学生16人;研究生53人,包括硕士生47人、博士生6人。
8月27日 由清华大学主持的新闻与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评审专家会在紫光大厦举行。经专家投票,我院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的申请获得通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