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北邮模电实验AGC电路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6 15:01: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输入信号 输入缓冲级级 放大级前端 放大级,提供大部分增益 输出信号 信号范围:0.5~50mVrms 信号范围:0.5~1.5Vrms 反馈网络

三、分块电路和总体电路的设计

分块电路

(1)输入缓冲极,其设计电路图如图所示;

输入信号VIN驱动缓冲极Q1,它的旁路射极电阻R3有四个作用:

① 它将Q1的微分输出电阻提高到接近公式(1)所示的值。该电路中 的微分输出电阻增加很多,使R4的阻值几乎可以唯一地确定这个输出电阻。

RD1≈rbe+(1+βrce/rbe)(R3//rbe) (1)

② 由于R3未旁路,使Q1电压增益降低至:

AQ1=-βR4/〔rbe+(1+β)R3〕≈-R4/ R3 (2)

③ 如公式(2)所示,未旁路的R3有助于Q1集电极电流-电压驱动的线性 响应。

④ Q1的基极微分输入电阻升至RdBASE=rbe+(1+

β)R3,与只有

rbe相比,

它远远大于Q1的瞬时工作点,并且对其依赖性较低。

(2)直流耦合互补级联放大部分,电路图如图4所示;

该部分利用直流耦合将Q2与Q3进行级联,构成互补放大器,在电路中对信号起到大部放大作

分的用。

(3)输出极,电路图如图5所示;

Q4作为射极跟随器作为输出端,R14将Q4与信号输出端隔离开来

(4)自动增益控制部分(AGC),电路图如图所示,并且在该图基础上加上R4构成。 其中R4构成可变衰减器的固定电阻,Q6构成衰减器的可变电阻部分。Q5为Q6提供集电极驱动电流,Q5的共射极结构只需要很少的基极电流。电阻R17决定了AGC的释放时间。电阻R19用于限制通过Q5和Q6的最大直流控制电流。D1和D2构成一个倍压整流器,从输出级Q4提取信号的一部分,为Q5生成控制电压。电阻R15决定了AGC的开始时间。当输入信号变大时,输出跟着增大,Q6的微分电阻就会跟这变小,输入进入放大级的信号就会变小,是输出减小;反之输入变小时,输出自动变大。从而实现自动增益控制功能。 总体电路

最终设计的总体电路图如下:

电路参数如图中标示,输入信号为0.5~50mVrms,信号带宽为100~5KHZ

四、所实现功能说明

1、基本功能:

输入的信号范围在0.5~50mVrms时,经过输入缓冲级,直流耦合互补级联放大信号(提供大部分增益),经过射极跟随器,接输出端同时引反馈回去到放大级前端,反馈由具有倍压整流作用的D1、D2和可变衰减器,对不同的输入信号,反馈信号大小不一样,使经输入缓冲级放大电路放大的信号与反馈信号叠加,叠加后的信号幅度在很小的范围波动,再经过放大,使输出电压0.5~1.5Vrms,信号带宽满足覆盖100Hz~5KHz的要求,实现了自动增益控制。 2、直流电源:Vcc=9V 3、主要测试数据:

f/Hz 4、 测 试方法:

Vi/mVrms 0.74 10 20 30 50 0.76 0.78 0.80 0.84 0.74 0.76 0.78 0.80 0.84 0.74 0.76 0.78 0.80 0.84 0.74 0.76 0.78 0.80 0.84 100 1000 3000 5000 (1) 输5 入端接输入信号,电压

有效值0.5~50mV,频率在100Hz~5KHz,为得到不同 频率不同电压下的增益数据,采取单变量法测试,即保持一个变量不变,改变另一变量,使其在规定范围内按一定的步长变化,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信号,使用交流毫伏表测量输入输出的信号电压的有效值,计算增益; (2)具体测试过程如下:

搜索更多关于: 北邮模电实验AGC电路 - 图文 的文档
北邮模电实验AGC电路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ql9u8blry06i7k4fy7l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