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过程以及血糖浓度的调节过程,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激素名称以及各个字母代表的器官名称。
9. 红薯是杂合子,生产中通常使用薯块繁殖,不同品种杂交后代往往表现出优于双亲的性状,即杂种优势。现要尽快选育出抗病(Aa)抗盐(Bb)的红薯新品种并进行大面积推广。请完成下列问题。 (1)进行杂交育种的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2)请用遗传图解的形式,写出红薯品种间杂交育种的程序。
【答案】 (1). aaBb× Aabb (2).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红薯是杂合子,不同品种杂交后代往往表现出优于双亲的性状,实验目的是选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红薯新品种并进行大面积推广,说明原有红薯是单杂合子,因此应该选择Aabb与aaBb杂交,选育后代中的双显性个体即可。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进行杂交育种的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与aaBb。
(2)Aabb与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其遗传图解为:
。
10. 下图是我国某地桑基鱼塘示意图,下表是池塘中5种鱼类的相关信息,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页 5第
物种 生活层次 食性 幼时浮游动物为主 甲 上层 大时浮游植物为主 乙 戊 丙 丁
中上层 中层为主 中下层 下层 主食浮游动物 草食 昆虫、小鱼 塘泥中的有机物 (1)从图和表中可知,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受_________影响。若蚕沙是丁种鱼食物的—种,丁种鱼从蚕中获得的能量占蚕同化量的______%。
(2)据表可知,存在竞争关系的生物是___________。5种鱼生活层次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甲种鱼呈“S”型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桑葚、池塘中的鱼类都可被人类食用,这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桑基鱼塘在能量利用方面,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光照 (2). 0 (3). 甲和乙 (4). 垂直 (5). 空间资源有限,环境制约,有天敌 (6). 直接 (7). 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该池塘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和水,等等,生物部分的生产者是植物,消费者是鱼、等动物,没有标出的生物部分是分解者,即腐生性的细菌和真菌。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1)植物的分层主要受光照影响;蚕沙属于蚕的粪便中的能量,是蚕没有同化的能量,因此丁种鱼以蚕沙为食,不属于蚕同化的能量。
页
6第
(2)根据表格分析,甲乙都可以浮游动物为食,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5种鱼生活层次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由于空间资源有限,环境制约,有天敌等原因,甲种鱼呈“S”型增长。 (3)食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桑基鱼塘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11. 杏,果肉呈碱性,可调节体内酸碱度,同时含有维生素C、黄酮、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请回答以下问题。
(1)酿制杏果酒时,不需要对杏果进行严格的__________处理,这是因为在________条件下,酵母菌可以繁殖而其他微生物不易生长。
(2)若将杏果酒制备成杏果醋,除了接种醋酸菌菌种外,发酵条件应改变为_____________。
(3)黄酮不易挥发但易溶于乙醇,常采用__________法提取果肉中的黄酮,该过程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得到的液体需要用__________方法进行浓缩。
【答案】 (1). 消毒 (2). 缺氧且酸性 (3). 通入无菌空气;温度为30-35℃ (4). 萃取 (5). 有机溶剂一般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易引起燃烧、爆炸 (6). 蒸馏
...
...
(1)酿制杏果酒时,由于在缺氧且酸性条件下,酵母菌可以繁殖而其他微生物不易生长,因此不需要对杏果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2)果酒制作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而醋酸发酵利用的是醋酸菌的有氧呼吸,且温度较果酒发酵高,因此若将杏果酒制备成杏果醋,除了接种醋酸菌菌种外,发酵条件应改变为:通入无菌空气、温度为30-35℃。
(3)黄酮不易挥发但易溶于乙醇,因此可以采取萃取的方法提取黄铜;由于有机溶剂一般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易引起燃烧、爆炸,因此该过程应该采取水浴加热;得到的液体需要用蒸馏方法进行浓缩。 12. 大量的科学研究已经证明,VP40蛋白基因的基因突变或者VP40蛋白的缺失会终止埃博拉病毒的侵染行为,因此制备针对VP40蛋白的抗体可能是战胜埃博拉病毒的新途径。请据图回答:
页 7第
(1)过程①中选用两种限制酶切割,使目的基因的两端获得不同的黏性末端,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 (2)图中过程②需要用__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在基因表达载体中,VP40蛋白基因的首端必须含有______,其作用是能够被__________识别和结合,从而保证③顺利完成。
(3)为检测VP40基因是否成功表达,可以采用________技术。VP40蛋白抗体能够战胜埃博拉病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防止目的基因环化(防止目的基因与质粒错误连接) (2). Ca2+ (CaCI2) (3). 启动子 (4). RNA聚合酶 (5). 抗原-抗体杂交 (6). VP40蛋白抗体与VP40蛋白结合,阻止了埃博拉病毒侵染细胞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②表示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③表示大肠杆菌产生VP40蛋白(作为抗原);④诱导细胞融合,产生杂交瘤细胞。
(1)过程①中选用两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可以使得目的基因和质粒都露出两种不同的粘性末端,可以防止目的基因环化、目的基因与质粒错误连接等。
(2)②表示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需要用钙离子处理大肠杆菌,使得大肠杆菌成为感受态细胞;基因表达载体中,目的基因的首端必须含有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的识别位点,启动转录过程。
(3)VP40基因成功表达的产物是VP40蛋白,可以用抗原-抗体杂交进行检测;VP40蛋白抗体与VP40蛋白结合,阻止了埃博拉病毒侵染细胞。
页 8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