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后快,轮迹重叠的原则,直到达到设计的压实度为止。碾压时如表面高低不平之处,随时整平或找补。
根据路堤的填筑高度,严格按规范要求检查压实度,抽检频率每1000平方米3个点。每层填料都要资料齐全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或旁站。路基压实后,不得有松散、弹簧、翻浆及表面 不平等现象。若局部有弹簧现象,须人工翻挖晾晒,或换土重新碾压实。
(2)施工特征
路基填筑工程可用配套的机械化施工。形成挖、装、运、摊、平、压机械化流水作业,能保证路基填筑高质理,高速度的完成。
(3)主要机械设备
推土机,铲运机,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自卸汽车,蛙式夯等。 5、三渣基层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混合拌制→混合料运输→摊铺、整平→ 碾压(成型)→ 养护→弯沉检测→检查验收(进行下道工序)
(1)选用拌和设备进行集中拌和,拌和设备的位置要适宜,即考虑原材料的进场方便又要考虑成品料的运距。原材料送当地中心试验室做试验,粗骨料压碎值,粉煤灰烧失量,石灰有效钙、镁含量等。送样现场监理见证取样。三渣拌和:先按重量比粉煤灰:石灰:碎石=30:8:62配好。
(2)检查验收下承层的压实度、平整度、横坡度、高程、厚度、宽度,进行工序交接。
(3)施工放样,恢复道路中线, 同时放出边线。将道路路槽每20m布设控制桩,20米内每纵横向4米采用方格网施工,方格网交点处采用标高控制。并计算方格网内三渣基层用量。
(4)做好配合比设计,按配合比备足各种合格的原材料。 (5)确定施工工艺松铺系数,机械设备数量组合,人员组织等。 (6)混合料拌和在拌和场集中拌和,碎石、石灰、粉煤灰、水严格按配合比集中拌制。配料计量准确,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含灰量、含水量都达到配合比的要求,拌和成品料要颜色一致均匀,没有灰条、灰团和花石,方可正式投产。混合料的含水量控制视运距长短气候变化情史酌情大天最佳含水量的1—3%,但不能太大,否则会有影响。
(7)拌和料尽快运到摊铺现场,如运距远、天气不好,车上的混合料要覆盖以防雨淋,水分过分损失,并尽快摊铺碾压,成型。
(8)采用推土机配合人工整平方法实施摊铺,按计算好各方格网内三渣
基层用量,使来料均匀堆放,为保证路基侧平石基础稳固,按标准三渣基层两侧各加宽25厘米。严格控制三渣基层摊铺时的松铺系数,三渣基层松铺系数为1.2~1.4,并根据来料调整。摊铺时先进行推土机初平,人工及时细平,用铝合金直尺检查初步平整度,使三渣基层表面平整无凹凸,不平整处及时铲平,三渣基层粗细骨料均匀,杜绝局部地段的蜂窝及离析现象。摊铺后根据含水量情况及时碾压,碾压时配合人工修整,及时对宽度、平整度进行调整。碾压至无明显轮迹为止。
(9)三渣基层混合料运至工地后,为保证质量应及时摊铺碾压,以“随送随铺,当天碾压”为原则,若由于施工条件所限,不能及时摊铺,混合料在工地堆放时间不超过12小时。
摊铺时应按顺序进行,切勿东铲西补,应随时补缺,控制松铺厚度,使三渣基层密实均匀,应掌握“宁高勿低,宁铲勿补”的原则。保证基层的平整度和符合路拱的要求。三渣摊铺,纵横接缝应错开,横缝错距不小于1米,纵缝错缝不小于0.3米。
(10)三渣基层碾压,首先不振动稳压,然后振动碾压。在碾压过程中表面应保持湿润。摊铺后的混合料必须当天碾压完毕。中途如遇降雨,应将已摊铺好的混合料至少先普压一遍,以便沥水,天晴后待混合料含水率适当时再进行碾压。混合料的碾压时间应掌握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最佳压实度。碾压先轻后重,先静后后振自两边向路中。三渣基层摊铺结束后,应及时碾压,一般在12小时内。碾压时先用轻型压路机初压一遍,待三渣含水量适当时,再进行大量碾压。先用轻型压路机碾压5~6遍,再用重型压路机复压,振动提浆,以刚覆盖表面为准,不宜提早过多,最后再用重型压路机碾压成型,碾压轮迹重叠双轮为30厘米,三轮为后轮宽的1/2。速度光轮为每分钟30~40米,振动为80~100。
(11)现场取样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块。及时进行压实度检测,不够时及时进行补压。监理旁站。
不得有离析边角缺料现象,发现及时处理。
(12)成活后及时进行洒水养生,不得以水柱直接冲向路表。做到洒水均匀泼散,七天内洒水养生并严禁开放交通。若不得不开放交通处,应作沥青封层保护。
先行自检验收,平整度、宽度、坡度、弯沉值检测,对不合格处加以自治,达到要求标准方准交验。
6、路缘石
三渣施工完毕后,对整个道路测量放样复核无误后,进行侧平石施工。根据设计图纸,测量员放样定线。放好样后,开始安装平石前,先做平石下部2cmM10
水泥砂浆卧底,再安装平石。做好平石的地方开始排侧石,先做好侧石下部2cmM10水泥砂浆卧底。平侧石安装时,曲线部位力求圆顺,直线段力求平直。
(1)水泥砼路缘石的预制按规范和设计图纸的尺寸施工。
(2)侧平石施工时首先对道路中心线复测无误后,依次丈量出路面边界,进行边线放样,定出边桩。按路面设计纵坡和路拱大小,计算出侧平石顶面标高值,定出顶面标高,在边线桩上做上记号,拉直线控制标高。
(3)铺排平侧石时,相邻侧石接缝必须平齐,顶面使用2.5米以上长直尺搁平,缝宽1厘米,检查无误后及时坞膀。平石和侧石应错缝对中相接,平石间缝宽1厘米,侧石间的隙缝小于1厘米,平面和路面接边线必须顺直。侧平石灌缝用水泥砂浆,坑压强度大于10MPa,勾缝必须饱满嵌实,勾缝以平缝或凹缝为宜。
(4)路缘石的埋设在路面铺筑前完成,严禁在路面铺筑过程中开挖埋设。 (5)路缘石基础稳固,并有一定的埋置深度;预制路缘石的安设以水泥砂浆与基础连接。注意水泥砼路面边缘与砼路缘石间灌缝密实,以阻止地表水下渗影响路基、路面稳定。
7.水泥砼路面
(1)路面面层施工 车行道路面采用20cm厚C25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抗折强度不小于4.5Mpa,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不小于100Mpa。
(2)车行道路面
施工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时,应尽量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分两层进行摊铺、振捣、上下层浇注时间应小于半小时、板块边,角应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并按要求划分板块及设置接缝。其施工工艺流程图附表。
(3)原材料试验
水泥混凝土面层采用硅酸盐水泥。水泥进场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化验单,并对水泥的品种、标号、包装、数量、出厂日期进行检查验收。不同标号、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合堆放,严禁混合使用。出厂期超过2个月或受潮的水泥,坚决弃之不用。已经结块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砂采用洁净、坚硬,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粗、中砂。砂的技术要求要符合《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的规定。
石子要求质地坚硬、耐久、洁净、有良好的级配。颗粒应接近立方体,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其技术要求应符合《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的规定。
混凝土掺用的外加剂,经配合比试验符合要求方可使用。外加剂应符合《混
凝土外加剂》(GB/T2847)的规定。
(4)配合比设计和控制
采用干硬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坍落度为0~2cm。
配合比设计和控制应符合《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的规定。
混凝土配合比要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耐磨、耐久及混凝土拌和物的要求。混凝土根据水灰比与强度关系曲线进行计算和试配确定。按抗压强度作配合比设计,以抗折强度作强度试验。混凝土的试配强度按设计强度提高10%~15%。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根据选用的水灰比和单位用水量进行计算。但不得小于300㎏/m3。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不得大于0.50。
施工过程中,根据混凝土7天抗折强度及混凝土实际抗折强度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5)施工准备
①将工作面上的垃圾杂物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
②在基层上按混凝土板块位置放出平面控制桩及高程控制点。 (6)混凝土搅拌和运输
混凝土搅拌前应根据现场砂石料的含水量确定施工配合比,根据施工配合比计算每拌混凝土的水泥、砂、石子、水的用量。混凝土搅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对搅拌机的自动计量设备,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施工配合比准确。混凝土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
(7)混凝土摊铺及振捣
根据本工程特点,混凝土的摊铺采用一次摊铺。混凝土采用人工用铁锹反扣摊铺,严禁耧耙和铁锹抛掷混凝土,以防混凝土离析。摊铺时要配合传力杆及角隅钢筋安装。
混凝土振捣分三道程序首先用插入式振捣器合理布点按顺序振捣至混凝土表面无明显气泡上冒;再用平板振捣器纵横交错全面振捣。纵横振捣时,要重叠10~20cm。最后用振动梁振捣慢速拖振,拖振时用人工及时补料或削料,使混凝土表面大致平整。振捣器不得碰到模板和传力杆钢筋等。振捣器在每个位置振捣的持续时间以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并泛浆为准。
混凝土浇筑时设专人检查模板及钢筋。如有下沉、变形或松动,及时纠正。移位的传力杠钢筋要及时扶正。
(8)找平及抹面
混凝土整平时,填补板面采用石子较细的混凝土,不得用纯砂浆填补找平。经用振动梁整平后,再用铁滚筒进一步整平。整平时要保持模板顶面整洁,接缝
处板面平整。
混凝土抹面前,要做好清边整缝、清除粘浆、修补掉边、缺角。不得在面板混凝土上洒水、撒水泥粉。做面分二次进行,先用木抹子找平抹平。等到混凝土表面不泌水,接近初凝时,用铁抹子抹平、压光。抹平后沿横坡方向拉毛,拉毛深度约1~2mm。
(9)养生
混凝土做面完毕后,要及时养护。在混凝土终凝后及时覆盖海绵进行湿治养护,每天均匀洒水,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潮湿状态。
混凝土路面养护期间封闭交通,禁止车辆及行人通行。在达到设计强度的40%以后允许行人通行。
五、文明施工及技术安全交底 (一)文明生产、文明施工措施
为把本合同工程建设成一条环境优美的农民新村道路,我单位在施工中尽量大限度维护原来的地貌地形,保持原来的生态环境,在施工中,从以下面几方面加强文明施工管理。 1.现场布置
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布置,设施设备按现场布置图规定设置推放,并随施工不同阶段进行场地布置和调整。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地占用。
2.道路和场地
施工区内道路通畅、平坦、整洁,不乱堆乱放,无散落物;四周保持清洁;场地平整不积水,无散落的杂物及散物;场地排水成系统,并畅通不堵。施工废料集中堆放,及时处理。
3.班级场地清理
班组必须做好操作后场地清理,随作随清,物尽其用。在施工作业中,应有防止尘土飞扬、车辆沾带泥土运行等措施。有考核制度,定期检查评分考核,成绩上牌公布。 4. 材料堆放
材料堆放材料分类堆放成方,堆放整齐。 (二)安全技术交底
1.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并禁止外来闲杂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电工、挖掘机操作手等特殊工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开挖基坑、管沟当深度超过1.5米(含1.5米),必须事先采取支撑防护措施。
离坑、沟边八十厘米内或深度二分之一内,不准堆放大量材料和设备等,三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