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艺术职业学院花鼓戏表演专业
戏曲毯子功说课文字稿
授课教师:刘成忠
戏剧影视表演系戏曲教研室
2010年11月20日
1
戏曲毯子功说课文字稿
课程名称:戏曲毯子功
授课对象:花鼓戏表演专业二年级学生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
(一)课程定位:此课程是为荆门市艺术剧院、天门市花鼓戏剧团订单班量身开设的花鼓戏表演班的戏曲毯子功课(II)。主要围绕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课程的定位,即;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为地方艺术剧院所用的戏曲表演艺术人才,能胜任湖北地方院团演员岗位要求,掌握较高“唱、念、做、打”四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初步掌握歌舞表演基本能力,德艺双馨的戏曲表演演员。 戏曲毯子功课作为重要的实训基础课程之一,除主要练习一般戏曲“翻、腾、扑、跌”等各种跟头技巧外,还要为学生将来掌握歌舞表演基本能力做好铺垫。它既是戏曲演员各行当(生、旦、净、丑)均需掌握的一门表演技艺。在熟练地掌握各种技巧后,对于提高学生的戏曲表演能力,丰富表演语汇,增强戏曲的艺术表现力,会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在继承戏曲毯子功“高、轻、飘、美”审美观的基础上,借鉴芭蕾和体操的动作要领,强调动作“开、绷、直”等细节处理,进一步强化了表演类毯子功的训练价值。
附:这段1分钟的京剧武打场面,运用了15种毯子功技巧。 特别是武戏的扮演者要有很高的毯子功技艺。如《伐子都》等,附:武生行当在《伐子都》中运用毯子功技巧的视频; 有些戏离开了毯子功技巧就根本演不下去,如《雁荡山》从头到
2
尾没有一句台词和唱腔,全部由毯子功技巧来表现剧情。 附京剧《雁荡山》视频。
(二)课程目标:熟练掌握戏曲表演中各种动作技巧,提升学生的力度、软度、速度、动作灵活性、协调性及弹跳力、爆发力等方面的身体素质能力,提高学生的戏曲表演能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安排:
使用教材:在广泛参考中国戏剧出版社《戏曲武功教程》、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的基础上,自编教材。 课时安排: 每周10课时,学期共计170学时。
二、教学内容
中国戏曲悠久的历史积累,使戏曲舞台上毯子功动作花样繁多,往往让学生无所适从。对毯子功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有助于学生进行动作归纳和借鉴,可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3
戏曲毯子功课程(Ⅱ)教学内容 小跟头教学单元 大跟头教学单元 双人跟头 教学单元 桌子跟头 教学单元
毯子功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实施学期 1-5 戏曲毯子功课程(Ⅱ) 总学时 170 讲授学时 22 实训学时 148 采用分解动作教学法、提炼动作元素教学法、学生互助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课堂实训模拟舞台表演环境,教学组织 利用现代科技器材和网络信息提高训练效果,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大跟头类:虎跳、蛮子、云桥、小翻、虎跳前扑、单提、出场等。 小跟头类:滚毛、扑虎、倒式虎、抢脸、乌龙绞柱、穿毛、吊毛、 学习重点 僵尸、抢背、案头、叠筋等。 桌子跟头类:高台蛮子、高台抢背、高台单提等。 职业能力 具备运用毯子功技巧,高质量地完成戏曲剧目表演需求的能力 大跟头类、小跟头类、弹板跟头类、双人跟头类 、桌子跟头类”主要内容 五大类 锻炼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职业素养 合作精神。 三、教学设计
戏曲毯子功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使前一个技巧训练的成果,成为后一个技巧训练的基础,使训练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在练习前桥(前软翻)的基础上,才能练习云桥(前空翻);在练习虎跳(侧手翻)的基础上,才能练习蛮子(侧空翻)等。
翻转方向相同的跟头,在动作的发力方法和身体运动感觉上,有很多共同点可相互借鉴。在教学设计中,要求动作难度上呈阶梯式布局,动作难度之间呈递进关系的变化,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