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生物工艺制品学复习题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12:24: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为了抑制肌苷产生,高效率积累鸟苷,由IMP脱氢酶及GMP合成酶所催化的反应应该比核苷酸酶(IMP---IR)所催化的反应优先进行。 21、种子扩大培养

答:1、斜面种子培养:斜向培养基为10-120Bx的麦芽汁或米曲汁,也可采用20%马铃薯煮出汁琼脂培养基,加0.1%磷酸二氢钾做培养基,30℃培养5天。至斜面长满孢子即可(斜面菌种只传1-3代)。 2、麸曲三角瓶种子培养:用1000ml三角瓶装麸皮40g左右,麸皮选用较粗者为好,必要时应先用水洗涤除去淀粉。麸曲的含水量要合适,一般控制在60%一65%左右,麸曲种子的培养温度约34℃.培养1天后要“敲瓶”一次,使之上下翻动。培养好的麸曲应仔细观察合无其他霉菌污染并抽样作摇瓶产酸测定,合格者贮存于小于20℃的条件下保藏。 3、孢子悬浮液制备

符合质量要求的三角瓶,无菌条件下加入500-600mL无菌水,摇匀,火焰下并瓶或并入接种罐中。(采用孢子接种(斜面孢子,麸曲孢子)产酸高于菌丝接种) 4、种子罐培养:

接种量:20瓶(种子罐5000L) 培养温度:35±1℃ 种龄:18-24h

供氧:0.3-0.4m3/m3.min

22、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数有哪些?

答:温度控制:pH控制: 接种量和接种方式:溶解氧的控制 23、调节溶氧速率的方法:

答:调节搅拌速率,调节通气速率,,控制菌体浓度,控制基质浓度 24、抗生素?

答:抗生素是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或经其他方法(生物化学或半合成)衍生获得的,在低浓度下,具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灭它种生物生命活动的的一类化学物质。 25、简述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有哪几类? 答: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如青霉素、头孢霉素与胞壁物质肽聚糖的合成底物(D-丙氨酰-丙氨酸)结构类似,干扰转肽酶正常的转肽反应,造成细胞壁缺陷,导致细菌死亡 2.抑制细胞膜功能:多烯类抗生素

多粘菌素,属多肽类,其亲水多肽部分可与细胞膜磷脂上的磷酸基形成复合物,亲脂的脂肪酸链可插入细胞膜脂肪链之间,解聚细胞膜结构,引起膜透性增加,离子泄漏而死亡。 3.干扰蛋白质合成

四环素与核糖体30S亚基的16SrRNA的氨基酰-tRNA结合位点区域形成复合物,阻断肽链延长。 4.抑制核酸合成:

博来霉素,丝裂霉素C。可引起肿瘤细胞DNA单链断裂,还可抑制DNA连接酶和聚合酶的活性,干扰DNA的复制。 利服霉素则直接作用于RNA聚合酶,抑制RNA的合成。 5、抑制生物能作用:作用于能量代谢以及电子传递体系 26、次级代谢的概念?

答: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一般是稳定生长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就是次级代谢 27、抗生素的发酵培养基主要有哪些物质构成? 答:碳源:葡萄糖,蔗糖,淀粉和油脂类碳水化合物

氮源:有机态氮为花生饼粉,黄豆饼粉,玉米浆,玉米蛋白粉,蛋白胨,酵母膏(慢速利用氮源),菌丝体。无机氮为氨水,硫酸铵,磷酸氢二铵。

无机盐、微量元素:P、S、Mg、Fe、K、Na、Cu、Zn、Mn等。

生长因子: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等。维生素:是辅酶的组成成分;氨基酸:有些生物不能合成某种氨基酸;嘌呤和嘧啶:构成核酸和辅酶。前体

前体能被微生物直接利用,以构成次级代谢产物结构的一部分,而其本身结构没有大的变化,这种物质称为前体。前体可提高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但对菌体有毒性,在应用时应特别注意。 诱导物或刺激剂:能诱导或刺激某种物质的产生或大大提高其产量的物质

抑制剂及其主要功能:在次级代谢产物发酵生产过程中,往往抑制某一代谢途径,就会使另一代谢途径活跃。 28、热原?

答:热原: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被污染后由杂菌所产生的一种内毒素。热原注入体内引起恶寒高热,严重的引起休克。 29、生长因子

答:生长因子:刺激细胞生长和增殖的细胞外多肽信号分子 30、前体

答:能被微生物直接利用,以构成次级代谢产物结构的一部分,而其本身结构没有大的变化,这种物质称为前体

31、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合成的代谢调控

答:(1)碳源分解代谢物阻遏 :快速利用的碳源利于菌体生长,阻遏次级代谢产物酶系的合成。慢速利用的碳源则有利于青霉素的合成。

(2)赖氨酸的反馈调节 :赖氨酸是α-氨基己二酸的初级代谢终产物,分支的次级代谢产物是青霉素G或头孢菌素C。所以它是合成青霉素和赖氨酸的共同前体。赖氨酸过量反馈抑制高柠檬酸合成酶,使α-氨基己二酸合成减少,青霉素的合成受到影响。

(3)L-甲硫氨酸(调节物)对头孢菌素C形成的促进作用。

(4)在头孢菌素C的合成过程中,扩环和羟化是其中的关键反应和限速阶段。

(5)缬氨酸是青霉素生物合成的前体物 :过量的缬氨酸会反馈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活性。通过诱变选育获得产黄青霉突变株,其L-缬氨酸对乙酰乳酸合成酶的反馈抑制比亲株小得多,从而使细胞内积累较多的缬氨酸,青霉素产量大幅度提高。 32、青霉素发酵中造成异常溶氧可能原因 答:(1)染菌:溶氧迅速下降,镜检。

(2)染噬菌体:溶氧上升,C下降,发酵液迅速转稀,应及早处理,严防扩大; (3)代谢异常:可能是有机酸大量积累,溶氧不足引起泡沫 33、青霉素提炼工艺中采用了哪些单元操作,为什么?

答:A、预处理 :目的在于浓缩目的产物,去除大部分杂质,改变发酵液的流变学特征,利于后续的分离纯化过程。

措施:加少量絮凝剂沉淀蛋白和微粒(防止乳化) B、过滤:去除蛋白、菌体及其它杂质

C、萃取 :提取青霉素。方法:方法:溶剂萃取

原理:青霉素游离酸(不离解的分子)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青霉素盐易溶于水。

萃取剂:青霉素分配系数高的有机溶剂。工业上通常用:醋酸丁酯和醋酸戊酯。萃取:2-3次。 萃取过程

正相萃取:10%硫酸酸化,pH2.0-2.5,滤液:加1:3v/v醋酸丁酯,碟片式离心机分离(浓缩1.5-2.1) 反相萃取:pH6.8-7.4(磷酸盐、碳酸盐缓冲液)。把青霉素从醋酸丁酯中提取到缓冲液中。反复萃取2-3

次,达到结晶要求。

萃取条件:10℃下。萃取罐冷冻盐水冷却。

D、脱色 萃取液中添加活性炭,除去色素、热源,过滤,除去活性炭 E、结晶 :得到青霉素产品

搜索更多关于: 生物工艺制品学复习题及答案 的文档
生物工艺制品学复习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r9k91ggld02tjb2irb0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