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2:08: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4单元 图形的变化 折一折,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情感与态度: 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用具: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堂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

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如图1)

在图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较明显的颜色)颜色。

(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边上。

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说说这图案有什么 特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

这是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认识对称图形

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出示课本上剪纸图) 2.学生动手操作。

(1)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 (2)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 (3)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3.认识对称轴。

1

(对(沿中线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能呢? (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4.猜一猜,剪一剪。(课本27页的下半页部分) 三、课堂活动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这样交流中,能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2.练一练第1.2和3题。 五、作业设计

1.给对称图形打“√”。 2.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 6 8 H M 责 文 育

玩一玩,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平移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情感与态度: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平移或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具准备:课件、圆形、正方形硬纸板、三角形、火柴棍、竹蜻蜓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堂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棋类商店看看,知道这是什么棋吗? 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 玩一玩,华容道 1.教师介绍华容道游戏的由来。

师:华容道是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发明的人受到三国故事华容道的启发,制作了这个游戏棋。了解故事。 华容道的玩法介绍。游戏规则:4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

2

谁来演示?(板书:左右、上下) (1) 分组活动。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2.练一练:超级小司机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前进、后退) 3.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升国旗、缆车 你还知道哪些?

4.小结:玩一玩的台式,发现了物体可以上下、左右、前进、后退,真有数学的眼光。 活动二、做一做,制作陀螺 1.任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制作陀螺 2.自己选择图形,制作。 3.反馈。转一转,发现了什么? 4.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样子。

5.对比小结。这些运动和棋子运动一样吗?用手势做一做。 活动三、做一做,竹蜻蜓 1.介绍竹蜻蜓。演示玩法。

2.放飞竹蜻蜓。观察竹蜻蜓翅膀是怎样飞的。 3.介绍书上的竹蜻蜓,回家做竹蜻蜓。 三、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玩中学习,在完整感受了物体的运动,希望你们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玩中的数学,玩中的乐趣,玩中的美。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数松果(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编制5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体会口诀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堂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出示下面各题,指名口算,并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

3+3+3 = 2+2+2+2+2= 4+4+4+4= 7+7= 二、学习新知。

1.创创设数松果情境,导入新课。 2.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看着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那可以怎样数呢? ①1,2,3,4,?1个1个地数。

②5+5,10+5,15+5,20+5,??连续加5算出得数。 ③5,10,15,20,?5个5个地数。

(3)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 (4)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生答师板书:1×5=5 2×5=10 3×5=15 4×5=20 5×5=25 6×5=30 7×5=35 8×5=40 9×5=45 (5)你知道这些算式表示的意义吗?

(6)刚才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算式和得数都有一定的规律。)

(7)你能记住这些算式吗?动脑筋想想,然后4人小组商量一下,看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学生讨论。)

(8)利用口诀顺口、方便。1个5是5,为了记起来顺口,编成口诀是:“一五得五”。你们能编出下面的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先看图数一数有几个5,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能编几句就编几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制口诀,组织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贴在黑板上。)

4

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rgqb4jylv9pugn7q9t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