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分级标准中,核心条款中的完成比例是( b ) A、C级≥100% B级≥60% A级≥20% B、C级≥100% B级≥70% A级≥20% C、C级≥90% B级≥70% A级≥20% D、C级≥100% B级≥60% A级≥10%
2、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在多少时间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B ) 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48小时 3、《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立法宗旨是规范、指导医疗机构( A ) A、科学、合理用血 B、安全、科学用血 C、合理、安全用血 D、合理、卫生用血。
4、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版)第一章至第六章共 节 条标准,其中第七章共6节 条监测指标。( B )
A. 67/342/48 B. 63/321/36 C.67/378/48 D. 73/342/36 5、《评审标准》运用PDCA进行判断,表达评审结果的方式包括( A B C D E )。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D.不合格 E.不适用 6、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至少包括( A B C D E ) 。
A.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B.各质量相关委员会 C.质量管理部门 D.各职能部门 E.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7、临床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人员组成是(D ) A.科主任、护士长 B.科主任、兼职医师 C.护士长、兼职护士
D.科主任、护士长、本科兼职医师、护士
8、医生接获临床危急值后 C 分钟内追踪与处置。 A.10 B.20 C.30 D.40 E.50
9、急诊会诊有明确的时限要求,会诊人员必须在 C 分钟之内到达,随叫随到。 A.10 B.20 C.30 D.40 E.50 10、 A 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A.科主任 B.兼职医师 C.兼职护士 D.护士长
11、 B 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负责人。 A.科主任 B.院长
C.药剂科科长 D.分管院长
12、非计划再次手术是指 A B A、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需进行计划外再次手术,原因分为医源性因素,即手术或特殊诊治操作造成严重并发症必须施行再次手术B、非医源性因素,即由于患者病
情发展或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而需要进行再次手术。C、所有住院期间的第二次手术D、二次住院再进行的手术。
13、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分级标准中,第一章至第六章条款中的完成比例是( A ) A、C级≥90% B级≥60% A级≥20% B、C级≥100% B级≥70% A级≥20% C、C级≥90% B级≥70% A级≥20% D、C级≥100% B级≥60% A级≥10% 14、您在日常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少量药物性废物的应当投入以下那种颜色垃圾袋中( A ) A、黄色垃圾袋 B、黑色垃圾袋 C、红色垃圾袋 D以上都可投
15、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在多少时间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B ) 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48小时
16、医疗机构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依法采取的措施是( B ) A、立即抢救 B、及时转诊 C、继续观察
D、提请上级医院派人会诊
17、医学影像可提供(C)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A 6小时 B 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8、医院开展禁烟宣教和督查,全院应设有醒目统一的( B )标志。 A 戒烟 B 禁止吸烟 C 无烟 D禁烟火 19、医院医疗不包括(D)。
A 住院医疗 B 门诊医疗 C 急救医疗 D 医疗康复
20、二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共有( D )条核心条款。 A 13 B 20 C 30 D 33
21、医院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设置“二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全部要求,获得批准等级至少正式执业(B)年以上。 A 2 B 3 C 4 D 1
22、 医疗机构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依法采取的措施是( B )。 A、立即抢救 B、及时转诊 C、继续观察 D、提请上级医院派人会诊 23、手术室等重点部门外科洗手操作正确率( D )。 A 80% B 85% C 90% D100%
24、 对医疗机构的执业要求规定,医疗机构必须将以下项目悬挂于明显处,除了(A )。 A、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B、诊疗医生 C、诊疗科目 D、收费标准
25、 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在多少时间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B ) 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48小时
26、临床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人员组成是(D )
A.科主任、护士长 B.科主任、兼职医师 C.护士长、兼职护士 D.科主任、护士长、本科兼职医师、护士 27、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 D)。
A 70% B80% C90% D100%
28、临床输血记录合格率和保存完整率为( D )。 A70% B80% C90% D100%
29、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立法宗旨是规范、指导医疗机构( B )。
A、科学、合理用血 B、安全、科学用血 C、合理、安全用血 D、合理、卫生用血。 30、 手术室的分区包括 ( B)
A. 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 B.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C.污染区、半污染区、无菌区 D.半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31、 传染病分哪几类?(A)
A、甲类、乙类、丙类 B、甲类、乙类 C、甲类、丙类、戊类 D、甲类 、戊类 32、医院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A )是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 A 院长 B副院长 C科主任 D 护士长
33、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比例( B )。 A >30% B <30% C ≤30% D =30%
3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 C)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 A 院长 B副院长 C科主任 D 药剂科主任 35、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B )种。 A 30 B 35 C 40 D 25
二.多选题
1.六步洗手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A.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B.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C.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D.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E.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F.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2.二级综合医院评审目的( )。
A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 B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C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 D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 E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3.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分为:( )。 A 1级/A级:濒危病人。 B 2级/B级:危重病人。 C 3级/C级:急症病人。 D 4级/D级:非急症病人。 4.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
A、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B、 扑救初级火灾能力。 C、 组织疏散逃生能力。 D、防宣传教育能力。
1、医院在提交评审申请材料时,当开展不少于( B)月的自查工作。 A、3个 B、6个 C、7个 D、9个
2、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第四章)有(D )个核心条款。
消
A、3个 B、6个 C、7个 D、13个 3、患者安全包括( B )条制度。
A、5个 B、10个 C、15个 D、20个 4、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床号、等(B )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操作。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以下哪项不属于“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的是 ( C )。 A. 有网络监控功能,保障危急值报告、处置及时、有效。
B.医技部门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危急值”。 C.接获危急值报告的医护人员应完整、准确记录危急值内容,及时向科主任报告。
D. 信息系统能自动识别、提示危急值,相关科室能够通过网络及时向临床科室发出危急值报告,并有语音或醒目的文字提示。
6、下列不属于患者安全(第三章)核心标准条款的是( D )。
A.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
B.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 C.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 。
D.按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
E.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与工作流程 。 7.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至少包括( A B C D E ) 。
A.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B.各质量相关委员会 C.质量管理部门 D.各职能部门 E.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 8.以下属于“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与工作流程”C级条款是( A B C E ) A.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与流程。 B.有对员工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教育和培训。 C.有途径便于医务人员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D.每百张床位年报告≥15件。 9、医疗事故是指( C )
A、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功能障碍的; B、由于病情或病员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C、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
D、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的; E、以上都不对。
10、医护人员在何种情况下应进行手的消毒 ( ABCD ) A.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 B.穿脱隔离衣前后;
C.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物品后; D.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11、、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和有关工作人员经培训应达到哪些要求( )
A)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熟悉本机构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工作规范和流程。
B)掌握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暂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