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由I=可得,电阻R1与R2的比值:
===。
故答案为:串;4:1。
3.(2分)将10kg的水从20℃加热到70℃要吸收 2.1×106 J的热量;如果这个过程利用电功率为1000W的电加热器进行加热,电加热器的能量损失率为30%,则水需要加热 3000 s.[c水=4.2×103(kg?℃)]。 【解答】解: (1)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t﹣t0)
=4.2×103J/(kg?℃)×10kg×(70℃﹣20℃) =2.1×106J;
(2)因为电热水壶正常工作, 所以P=P额=1000W,
由题知,Q吸=(1﹣30%)×W 需要消耗电能: W=
=
=3×106J,
由P=得需要加热: t==
=3000s。
故答案为:2.1×106;3000。
4.(3分)如图所示,用同一滑轮按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物体重100N,滑轮重25N,绳重和摩擦不计。图甲中F甲= 100 N,图乙装置的机械效率η乙= 80% ,若图乙中再加挂一物体,机械效率将 变大 。
【解答】解:
(1)由图可知,甲滑轮是定滑轮,绳重和摩擦不计,使用该滑轮不省力, 所以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即F甲=G=100N;
(2)乙滑轮是动滑轮,绳重和摩擦不计,有用功W有用=Gh,总功W总=(G+G轮)h,
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乙=
=
=
=
×100%=80%;
(3)当提升重物的重力增加,做的有用功就变大,而额外功几乎不变,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变大,所以机械效率变大。 故答案为:100;80%;变大。
5.(2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烧杯中水面上浮着一个空心小铁球,将盛水的容器放在电磁铁上方,此时电磁铁A端为 S 极,将滑片P向右滑动,空心小铁球将 上浮 。(填“上浮”“下沉”“静止”)
【解答】解:①电流由A流向B,则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螺线管B端为N极,则A端为S极(南极);
②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增大,则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减小,则螺线管中的磁性减弱,故小铁球所受磁力减小,使得铁球上浮一些,排开水的体积变小,而且由有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受到的浮力将减小。 故答案为:S;上浮。
6.(3分)中国古诗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下面是一首完整的唐诗《山亭夏日》。请在空格处填上相应的物理知识:
诗句 物理知识 绿树荫浓夏日长 楼台倒映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解答】解:
示例:光的直线传播 (1) 光的反射现象 (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1)诗句中的楼台倒影入池塘,平静水面上楼台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2)水晶帘动微风起,帘子原来是静止的,风把它吹动了,说明力改变了水晶帘的运动状态;
(3)“一院香”鲜花盛开,花香四溢,闻到花香是芳香分子在空气中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故答案为:光的反射现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2分)下列估计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一个鸡蛋重约10N B.一根筷子长度约22cm C.正常人的脉搏一分钟约15次 【解答】解:
A、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0.05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G=mg=0.05kg×10N/kg=0.5N.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根筷子的长度略大于18cm,在22c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B。
D.人体密度约7.9×103kg/m3
8.(2分)下列关于“力与运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船从河里开到海里浮力变大 B.匀速上升的气球不受重力的作用
C.用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的课桌,没有推动,推力与阻力大小相等 D.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A、船不管是在海水里还是河水里都要漂浮在水面上,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而船重不变,所以无论在海里还是在河里船受到的浮力不变。故A错。
B、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所以匀速上升的气球受重力的作用。故B错。
C、用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的课桌,没有推动,课桌仍保持静止状态,所以静止的课桌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和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C正确。
D、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是因为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灯的重力与线对它向上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 故选:C。
9.(2分)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 C.弹开过程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整个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解答】解:
A、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在弹簧的压缩过程,弹簧变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正确;
B、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在弹簧的压缩过程,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小,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故B正确;
C、小球被弹开的过程中,弹簧对小球有力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