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C【解析】A项“有思想性的作品不会出现揭露黑暗的文字”表述不严密,原文“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仅指《离骚》。B项“人民……保守势力的作品”于文无据。D项因果颠倒。
2.D【解析】“以小见大才是盛唐气象的特点”表述不严谨,以小见大只是盛唐气象的特点之一,参见原文“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
3.A【解析】“艺术风格与盛唐气象接近,是盛唐气象的渊源和先声”错,据原文,盛唐时代与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不同,《楚辞》的风格与盛唐风格不同,因此A项的判断错误。
4.C A项:“针对现代城市而言的夜间经济是城市服务业在第二时空的延伸”错误,材料一第二段提到“夜经济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在第二时空的进一步延伸”,选项以偏概全;B项:“许多国家为平衡发展“夜经济”和鼓励人们努力工作、好好休息之间的矛盾”错误,材料二中并没有谈到国家政府介入。D项中“就能成为一种‘软实力’”表述过于绝对。
5.A A项“夜经济的发展将成为整个城市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空间”有误,据原文“夜间维度的经济发展已成为整个城市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空间”可知,选项用“将”替代了原文的“已”,时态错误。
6.正确看待:①城市夜间经济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夜市,夜间维度的经济发展已成为整个城市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空间,对城市社会的健康运行具有重要意义。②“夜经济”是经济社会繁荣的产物,“夜经济”是休息日消费方式的纵深化,不是“熬夜经济”。(一点一分)
措施:①积极引导,给予各种业态尤其是第三产业充分的生长空间(1分);②城市治理升级,调整公共交通的运营时间,让其交通更便利(1分);加强夜间治安,保障夜间停车便利(1分),借鉴外来经验,建立夜生活负责制等(1分)。(答案不具体酌情扣分)
7.C(大强是为了秋香才来赔菜刀的,其实刀并不是他弄坏的,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8.⑴“刀”引出了小说情节的开端(是故事发生的缘起)。正是因为秋香家剁菜的刀脱了柄,所以秋香才去了三婶家借刀,由此引出了后面的一系列情节。
⑵“刀”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在秋香还刀之后,三婶家的刀却豁了口子,于是就有了三婶当众叫骂和误会秋香母女的情节。
⑶“刀”把小说情节推向了高潮。大强前来赔刀和三叔说出刀坏的真相构成了小说情节的高。
⑷“刀”使小说情节走向结局。随着“刀为什么坏”的悬念解开,故事自然走向了结局。(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如只写到“线索”作用而没有具体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阶段展开分析的给2分)
9.⑴环境美。比如三婶家的院子,静悄悄的,有老黑猫伸着懒腰、追着蝴蝶,还有墙根儿红白相间的凤仙花,这些都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悠闲自在的田园风貌,令人向往。
⑵风情美。小说中提到的逢大集、绣鞋垫、腌咸菜、蒸年糕、剁猪草等场景都是乡村所特有的风情,虽然着墨不多,却足以勾起人们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向往。
⑶人性美。小说中的人物虽然个性互不相同,偶尔也会闹矛盾、生闷气,但都不失人性的淳朴与善良。这种美好健康的人性与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也令人心生向往。(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第一点写“意境美”“风景美”“风光美”,第二点写“风俗美”“风物美”“习俗美”,第三点写“人情美”“民风淳朴”“人际关系和谐”等意思相近的词语也可给
21
分,如果写“人性美”中的小点,如“勤劳美”,则酌情给分)
10.A(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句中,“下邽翟公有言”这是完整一句话,后一句“为廷尉”的主语为“翟公”,故排除B.D两项。“宾客欲往”是省略句,省略宾语“翟公住所”,“乃大署其门曰”一句省略了主语“翟公”,排除C项。
11.A(字是男子20岁行冠礼时起) 【
12.C “郑庄好黄老之说”和他在朝廷议事时没有主见,随声附和,迎合皇上意旨等内容不构成因果关系,故选C。
13.(1)郑庄为人廉洁,又不置办自己的财产,依靠俸禄和赏赐来供给那些年长的友人。可是他馈赠给他人的礼物,不过是竹器盛着的食物。(“治”“仰”“馈遗”各1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
(2)(郑庄)跟长官部属讲话,从不直呼他们的名字,好像生怕伤害了他们。听到别人的高见,就向皇上说,惟恐迟误了。(“名”“进”“进于上”各1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
(1) 治,置办;仰,依靠;馈遗,偏义复词,赠送。
(2)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叫、称呼;进,推荐、献给;“与官属言”是省略句,承前省,主语是“郑庄”;“进之上,惟恐后”是省略句和倒装句,应为“于上(进之),惟恐(于人)后” 。
【参考译文】 郑当时,字庄,陈县人。以仗义行侠为自豪,他把梁孝王的大将张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名声在梁、楚一带传扬。孝景帝时做了太子舍人。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常常在长安郊外各交通要道备置马匹,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常担心有所疏漏。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他仰羡慕年长有德行的人,惟恐见不到人家。郑庄年轻时官位卑微,但是他的交游的知己好友,都是祖父一辈的人,是全国有名的人士。汉汉武帝刘彻即位,郑庄逐渐升任为鲁国中尉、济南郡大守、江都国相,一直到九卿中的右内史。由于在武安侯田蚡、魏其侯窦婴时的廷议中出言不当,降为詹事,后又升为大农令。郑庄任太史时,告诫下属说:“只要客人来,不论贵贱都不要让人在门外等候。”他执行主人敬待客人的礼节,凭自己尊贵的身份谦恭地对待客人。郑庄为人廉洁,又不置办自己的财产,依靠俸禄和赏赐来供给那些年长的友人。可是他馈赠给他人的礼物,不过是竹器盛着的食物。每次上朝,遇到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说的都是称赞天下年高望重的人。他推荐士人和属下的丞史,称道起他们来确实津津有味,经常称赞他们比自己贤能。跟长官部属讲话,从不直呼他们的名字,好像生怕伤害了他们。听到别人的高见,就向皇上说,惟恐迟误了。崤山以东的士人和一些年长的人都异口同声地称赞郑庄。郑庄被派去视察黄河决口,自己请求给五天时间整理行装。皇上说:“我听说‘郑庄出行,一千里也不带粮食’,现在请求整理行装是为什么呢?”然而郑庄在朝廷上,经常附合逢迎皇上的意旨,不敢明确表示对错。到了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四方外族,全国耗费甚多,财力物力日渐匮乏。郑庄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有替大农令承办运输的,亏欠款项很多。司马安任淮阳太守,揭发了这件事。郑庄因此构成罪责,出钱赎罪后降为平民百姓。不久,在丞相府暂时担任长史。皇上认为他年老,让他担任汝南太守。几年后,在官任上去世。郑庄当初位列九卿,中途被罢官,家道贫穷,宾客越发零落。到做了郡守,死后家里没有剩余的财物。郑庄的兄弟子孙因为郑庄的缘故,官至二千石的有六、七人。
太史公说:凭郑庄的贤良,有权势时宾客多得以十为倍数计算,没有权势时情况就相反,况且是一般人呢!下邽县翟公有这样的话,当初翟公担任廷尉时,宾客盈门;到免官时,门外冷清得可以张罗捕雀。翟公又任廷尉,宾客想再去,翟公就在门上写上大字幅说:“一个死了一个活着,才知交情的深浅。一个贫穷一个富裕,才知结交的实态。一个尊贵一个卑贱,交情才会显现。”郑庄也是这样啊,真是悲哀啊!
14、A【解析】“强饮”理解有误。应是“勉强吃一点饭”的意思。故选 A。
15、①年老体衰,从“老年花似雾中看”可以看出诗人年老体衰、老眼昏花;②漂泊流浪,从“ 淹留
22
潭州”可以看出诗人漂泊在外;③穷困潦倒,从“萧条”一词可以看出诗人生活困苦;④忧 虑朝廷,从“愁看直北是长安” 可以看出诗人牵挂国家安危;⑤落寞失意,从“鹖冠”看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每点 2 分,答出三点给 6 分) 16、(1).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2).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3).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17.倾其所有:比喻把所有的东西全部拿出来。倾囊相授:形容倾尽其所有。把全部东西(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拿出来给你。也指把所有的知识、技能都传给学生、一技之长 :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一日之长:指比别人稍强的长处。指比别人稍大的年龄。资格老的自谦迫在眉睫 ;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亟不可待:形容心情急切或形势紧迫。只能用于形容人的心情。 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日渐月染:天长日久地渐渐熏染。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 18、C A、B、D三项都与后文“二要……”句式不一致
19、A“培育……群众”搭配不当 B成分残缺,在“管理”后加“能力”D、语序不当(三个动词)
20、①由于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烹饪;②这种膳食习惯很不合理;③摄入的能量过多(意思对即可。每空2分)
21、家和万事兴,和谐树新风。 勤为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