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南极和北极地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2017年11月8日,我国南极科考队从上海起航,奔赴南极罗斯海的恩克斯堡岛,建设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下图为我国待建科考站的位置示意图。冰架是与大陆冰相连的海上大面积的固定浮冰,罗斯海的罗斯冰架是世界上最大的冰架。据此完成1~3题。
1. 由图可知
A. 长城站向北与非洲隔海相望 B. 待建站与北京的时差约3小时 C. 中山站附近海域属于大西洋 D. 起航当日迪蒙迪维尔站为极昼
2. 南极科考站对认识南极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对全球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我国待建科考站选址恩克斯堡岛主要目的是
A. 获得进入南极大陆腹地的捷径 B. 建设我国第一个常年性的科考站 C. 研究罗斯冰架淡水资源的开发 D. 研究该岛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3. 罗斯冰架稳定、深厚,其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有
①海湾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有利冰架保存②海湾靠近极地,高气压有利形成较多降雪③沿海地形起伏大,易于大陆冰向海洋滑入 ④海湾开阔,岛屿少,受下垫面差异影响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B 2.A 3.C 【解析】
1.长城站位于南极半岛,向北与南美洲隔海相望,A错。图示待建站经度约165°E,与北京的时差约3小时,B对。中山站的经度约75°E,附近海域属于印度洋,C错。起航当日是11月8日,迪蒙迪维尔站位于南极圈上,12月22日为极昼,D错。
2.南极科考站对认识南极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对全球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我国待建科考站选址恩克斯堡岛主
1
要目的是邻罗斯海,获得进入南极大陆腹地的捷径,A对。我国第一个常年性的科考站是长城站,B错。研究罗斯冰架淡水资源的开发,研究该岛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不是主要目的,C、D错。
3.罗斯冰架稳定、深厚,其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有海湾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有利冰架保存,①对。极地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不利形成降雪,②错。沿海地形起伏大,易于大陆冰向海洋滑入,③对。海湾开阔,岛屿少,受下垫面差异影响小,④对。C对,A、B、D错。
位于南极洲麦克默多湾以西的麦克默多干燥谷,大约有200多万年没有降水,是地球上条件最严酷的荒漠,是南极大陆唯一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干燥谷中有冰层达数米厚的盐湖。干燥谷的边缘有时还能看到一条从冰川中流出的富含铁的河流,被当地称为“血瀑布”。图10为南极洲麦克默多干燥谷景观图。据此完成4~5题。
4. 麦克默多干燥谷全年平均气温为-30℃,而冰层下的湖水水温却高达25℃,比较温暖,其主要原因是 A.湖底地壳活跃,释放大量热能 B.夏季冰川融水注入,增加了湖水的温度
C.阳光透过冰层,冰层阻止其热量散失,形成“温室效应” D.纬度高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
5. 有关麦克默多干燥谷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推论正确的是 A.该地深受极地东北风的影响,风力强劲,干燥 B.该地多为V型谷、角峰、刃脊、冰斗等冰蚀地貌 C.每年7月在干燥谷附近可以看到血瀑布现象 D.在干燥谷谷底可能有风成沙丘的分布 【答案】4.C 5.D 【解析】
4. 图文材料中,范达湖所在的耐特甘谷区中并没看出什么地热活动,排除A;麦克默多干燥谷全年平均气温为-30℃,B不对;南极洲夏季时,昼比较长,阳光透过冰层,让下面的水升温,加上冰层的阻挡作用,形成一个温
2
室效应,水温较高,C对;纬度高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不能说明水温高的原因,排除D。
5. 南极洲极地东风为东南风,A错;该地区为干燥的地区,没有冰雪覆盖冰层作用不明显,B错;7月份南极洲冬季,气温很低冰层较厚,不易看到血瀑布现象,C错;由于南极洲风力大,麦克默是地球上条件最严酷的荒漠,故可能有风成沙丘分布。故答案选D。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
下图为北冰洋南部的某群岛,这里终年多雾,冻土、冰川广布,常住居民约3000人。我国在该岛建立了永久性科学考察基地黄河站(北纬78°55’、东经11°56’)。据此完成6~7题。
6. 导致该群岛终年多雾的原因是
A. 气候暖湿,沿岸寒流降温 B. 太阳辐射较强,蒸发旺盛 C. 暖流增温增湿,遇冷凝结 D. 昼夜温差大,辐射逆温强 7. 当黄河站迎来一年中极昼的第一天时
A. 太阳直射在北纬11°5’ B. 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C. 科考站旗杆日影达到一年中最短 D. 北京已经进入夏季 【答案】6. C 7. A 【解析】
6. 根据经纬度数值可知,该岛位于北冰洋沿岸,纬度高,气温低,A错误。该岛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较弱,B错误。受北大西洋暖流和南下冷空气的影响,遇冷凝结,容易成雾,C正确。 该岛终年多雾,昼夜温差小,D错误。
7. 黄河站的纬度是78°55′N,当太阳直射点位于11°05′N,黄河站刚好出现极昼.当黄河站迎来第一天极昼时,太阳直射点位于11°05′N,A正确。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B错误。科考站旗杆日影达到一年中最长,C错误。该日在5月份,北京没有进入夏季,D错误. 综合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3
二、综合题。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2018年9月8日,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来“雪龙”号极地科考船驶出北极圈。考 察期间,考察队员们看到北冰洋中漂着的大浮冰上出现很多由于表层积雪融化形成的冰表 融池。据往年观测,84。N 以北地区,随着纬度升高,融池覆盖面积相对减少。近年来,受海 冰减少的影响,北极熊数量在减少,目前北极仅存在2万多头北极熊。下图为北冰洋冰表融 池景观图。
(1)描述北冰洋中漂着的大浮冰上融池的形成过程。(4分)
(2)说明北极海冰变薄及减少对北极地区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6分)
(3)极地科考一直备受科学界与各国政府的重视,简述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自然条件给极地海域航行和科考作业带来的困难。(10分) 【答案】
(1)随着春夏季节气温上升,冰表不均匀融化,雨水和冰雪融水在冰面低处汇聚,形成水洼,即融池。(4分) (2)对北极的生态系统构成威胁,影响大型哺乳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数量减少,甚至灭绝;海冰减少可能导 致北极地区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弱,吸收增强,进而引起温度升高;开阔水域的增多和沿岸冻土的融化 会加速海岸的侵蚀,影响原住民的生存环境。(6分)
(3)极地地区大风频率较其他海域高出很多,合适的作业时间少;恶劣的海况会给科考作业与航行作业带来 巨大的风险;极低的气温让船舶船体和设备受到考验,难以保证各种设备正常运转;海冰、冰山、雪崩和流冰 也常常使船舶受到严重的威胁;极地的极夜和极昼现象也会影响极地科考。(1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南极大陆某区域海冰范围变化图,9月南极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大,2月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小。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