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检查锚具及其垫板上是否有油污、砼碴或其它杂物等,有即清除;
c.计算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
d.检查张拉设备的准备情况,并检查其性能、状况及检校情况。
④预应力束张拉施工
a.纵向张拉
纵向预应力筋张拉一般按先顶板后底板,先长束后短束张拉顺序进行。设计有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执行。张拉从两边向中间分别对称张拉,且应两端同时进行。
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时,采用超张拉方法:
持荷5分钟 0 初应力 105%σk σk (锚固)
b.横向张拉
横向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顺序为:从开始端向施工前进方向进行。 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时,采用超张拉方法:
持荷5分钟 σk (锚固) 0 初应力 105%σk c.竖向张拉
竖向预应力筋张拉顺序为:从开始端向施工前进方向进行,两边腹板同时进行。
预应力精轧螺纹钢筋在张拉时,一般采用不超张拉方法:
持荷5分钟 锚固 0 初应力 σk ⑤预应力筋张拉主要技术措施
13
a.张拉开始时先将钢绞线略微予以张拉,以消除钢绞线松弛状态,并检查孔道轴线、锚具和千斤顶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并注意使钢丝束受力基本均匀。
b.当钢绞线初始应力达到张拉控制的10%或15%时,(梁长分别为≤30m或≥30m),在其上划一个记号,作为量测伸长值的参考点,并检查钢束有无滑动。
c.当张拉达到105%控制应力时,测量钢绞线伸长量,保持5分钟,回至控制应力,再测量伸长量。
d.锚固时测量回缩量,张拉千斤顶油压回零,测量总回缩量及夹片外露量。
e.预应力张拉应以渐进的和均匀的速度从两端同时进行,钢束伸长值与同意的理论计算伸长值相差不应超过6%。若超过,则应停止张拉,分析原因。
f.两端同时张拉时,两端千斤顶升降压、划线、测伸长等工作应保持同步。同一张拉截面的断丝率不得大于1%,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钢束整根拉断。
g.张拉过程应如实填写施工记录,施工记录应包括油压值、张拉伸长量,施工过程异常情况纪录。
⑥.预应力筋张拉注意事项
a.当气温低于+5℃以下且无保温措施时,禁止进行张拉工作。 b.梁部混凝土必须达到强度要求。
c.锚板与锚垫板(喇叭口)应在穿束前提前安装完成,施工中,
14
相互间要尽可能同轴。工具锚夹片与锚板锥孔不应粘附泥浆或其它杂物,穿束前应对钢绞线进行除锈打磨,以减少摩阻力。
d.安装工具锚,应与前端张拉端锚具对接准确,不得使工具锚与张拉端锚具之间钢绞线扭绞。
e.安装千斤顶,千斤顶前端口与限位板应对接准确,千斤顶应用可靠的支架悬吊,同时能调整其高度。
f.张拉锚固后应及时进行压浆(一般在48小时内完成)。 g.张拉系统使用前应进行标定,张拉力按标定曲线取值或按回归方程计算。
h.张拉前应检查张拉系统安全可靠,张拉时应有安全措施。张拉千斤顶后侧方不能站人,以防不测。
⑦张拉设备的安装顺序及张拉施工要点
a.安装工作锚环→安装工作锚夹片→安装千斤顶→安装工具锚→安装工具锚夹片。
b.锚环及夹片使用前要用煤油或柴油逐件清洗干净,不得有油污、铁屑、泥砂等杂物。
c.工作锚必须准确放在锚垫板的定位槽内,并与孔道对中,三个夹片之间隙要均匀,每个孔中必须保证有三个夹片。夹片安装完后,其外露长度一般为4~5mm,并均匀一致;
d.安装千斤顶时,不要推拉油管及接头,油管要顺畅,不得扭结成团;
e.为了工具锚能顺利退下,在工具锚夹片的夹片光滑面或工具锚
15
的锚孔中涂润滑剂。可用石蜡,将其熔化,涂在夹片上;
f.工具锚的夹片要与工作锚的夹片分开放置,工具锚的夹片重复使用次数一般不宜超过10次;
⑧孔道压浆
a.水泥浆的配制及技术要求
Ⅰ.水泥浆使用的水泥应与梁体砼使用的水泥相同。
Ⅱ.水泥浆拌和时间应不少于2分钟,稠度应均匀,水泥浆试件抗压强度不能低于设计要求。
Ⅲ.水泥浆水灰比应尽可能小些,掺入适量减水剂及微膨胀剂时,水灰比控制到0.35。水及外加剂对预应力钢材应无腐蚀作用。
Ⅳ.水泥浆的泌水量最大不超过4%,拌和后3小时的泌水率宜控制在2%,24小时后泌水应全部被吸回。
b.压浆施工要求
Ⅰ.从拌水泥浆到开始向孔道压浆,间隔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水泥浆在使用前和压注过程中应经常搅动。
Ⅱ.孔道压浆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压注工作应在一次作业中连续进行,并让出口处冒出废浆,直至排出浆液的稠度与压注的浆液稠度相同时即行停止,然后将所有的出浆口和孔眼封闭,压浆端继续保持压力一段时间,然后关闭压浆机,拔去压浆管,将进浆口封闭。
Ⅲ.为保证孔道全部充浆密实,直到水泥浆凝固前,管道所有封闭塞子均不得移动或打开。
c.压浆工艺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