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 2.学会分析地域分异基本规律的表现及形成原因。 3.认识世界主要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特点。 4.了解地域分异规律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景观图片认识并分析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规律。
3.自主学习,读图分析陆地自然带的景观特征及成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自然环境的和谐美,激发探究地理环境要素内在规律的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树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的观念,因此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因地制宜。
教学重点1.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变化规律。
2.陆地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与气候类型分布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1.陆地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2.将地域差异的规律应用于不同的地理区域,并能解释区域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具准备自然风景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复习提问)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有哪些?
2.土壤的形成受到哪些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生 (回答)
1.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甚至整体的改变。 2.受到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不同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形成的土壤类型也有差异。如东北平原的黑土、黄土高原的黄土、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江南地区的红壤等。
师 不同的土壤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生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师 对,自然地理环境不仅具有整体性,还具有差异性。 板 书: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推进新课 投影: 图片
干枯了的胡杨林 椰子树 雪莲 荷花
生长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植物
师 谁来说说这些植物分布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在我国这些植物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生 胡杨林生长在干旱地区,我国的胡杨林主要在西北地区;椰子树是热带的树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海南;雪莲生长在寒冷、土质贫瘠的冰山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的天山;荷花适宜生长在气候温暖的水湿环境中。
板 书:
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师 这四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为什么会存在差异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理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植被和土壤,并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构成自然带。自然带往往以植被类型命名,因为自然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
投影:
“合成卫星影像所显示的地球表层差异性图”
师 (提问)
1.地球陆地表层有哪些主要的自然带类型?
2.图中大箭头所指示的各是哪一种典型自然地带? 3.在各自然带内部是否还存在着差异,举例说明。 生(自主探究)
1.地球陆地表层主要的自然带类型有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带森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2.箭头所指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3.各自然带内部还存在着差异。如热带草原带内部还存在着差异,有热带草原、热带稀树等景观的差异。
师地球表层的差异性,既有大尺度的,如地球陆地表层的主要自然带的差异;也存在小尺度的差异,如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热带草原景观是有差异的,非洲热带草原上是高大的
波巴布树,大洋洲是桉树,南美洲是纺锤树。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还是有章可循的,这个“章”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板 书: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将全班同学分三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老师在屏幕上投影各小组的任务) 投影: A组:
1.如果从海南岛出发,经琼州海峡,陆路旅行到黑龙江漠河,沿途自然景观将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2.反映的是哪一种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3.这种地域分异的基础是什么? B组:
1.分别沿两条路线依次找出自然带:(1)在我国沿北纬40°纬线,从沿海向内陆;(2)从欧洲西海岸出发,沿45°N向东到中亚。
2.引起上述两条路线自然带有规律更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干湿地带分异在什么地区表现最明显? C组:
1.珠穆朗玛峰南北坡自然带的分布存在什么差异? 2.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师 好,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我们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就请你们谈谈对老师所提问题的讨论结果。A组同学先来回答。
生 从海南岛到漠河,自然景观大致依次为: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混交林—亚寒带针叶林。这反映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原因是从海南岛到漠河,太阳辐射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这种地域分异的基础以热量为主。
师 纬度地带分异主要是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随着纬度发生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形成不同的热量带: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植被、土壤等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热量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水分条件对这种分异的产生也有影响。
下面再来看B组同学的讨论结果。
生1.从欧洲西海岸出发,沿45°N向东到中亚,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2.这两条路线自然带的变化规律是一样的,都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这种规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由于受海陆位置的影响,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量由多到少。
3.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显著。 师 (提问)
1.纬度地带分异,为什么在低纬度和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2.干湿度地带分异,为什么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归纳)
师 1.低纬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表现最为明显。这是因为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少,相对湿度大,东西方向上的水分条件差异小;低纬度地区则因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普遍较多,水分条件的东西差异也很小。
2.中纬度地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表现尤为显著。这主要是因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既有
面积广大的陆地,又有面积辽阔的海洋。大陆西岸通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从而形成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的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
(教师投影表格内容,提示学生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分析回答) 投影:
列表比较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与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自然带分布特征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形成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 影响 因素 分布 地区 举例 共性 都是量和分共作用结果 热水同的延伸 分异 方向 基础 纬线 热量 方向 经线 水分 方向 纬度 低、高纬位置 度地区 海陆 位置 中纬度地区 非洲沿20°E经线自南向北自然带的变化 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 干湿度经度变化地带分方向(东西异规律 方向) (承转)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都是水平方向的分异规律。在地球表面上有许多高大的山岭,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异规律。下面我们看看C组对垂直分异的讨论状况。
投影:
“珠穆朗玛峰地区垂直自然带图”
师 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山麓地带生长着什么植被? 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师 这说明珠穆朗玛峰位于什么热量带? 生 亚热带。
师 随着山体的升高,南坡依次出现了哪些自然带?
生 常绿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寒温性针叶林带—寒性灌丛草甸带—寒冻草甸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