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的网络流行语
XXX
(文新学院 2011级创新班 XXX XXX)
论文摘要:网络语的流行在当今时代越发显得突出和重要,很多人们的谈话中已经不能离开网络语,且这种发展趋势会更加的明显的。它带给整个社会乃至人类的影响都是不可小觑的。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电脑 发展趋势
一、网络语言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分类
(一)定义
网络语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从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网络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1]
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典型常用的有:潜水、BQ5、坑爹、马甲、给力、浮云、腹黑、尼玛等等。从而我们的上网语言更加丰富多彩并富有幽默感。
(二)特点
1、词素的组成是以字词为主,越来越多的英文字母和数字还有少量图形加入其中。[2]
2、由网络人群新创或约定俗成。
3、网络语言一直在不停的丰富和淘汰中发展着。
(三)分类
1、数字型:一般是谐音,例如9494=就是、就是;7456=气死我了;555~~~~=呜呜呜(哭泣声,也是网虫们最喜欢用的一个符号);886=拜拜了。
2、翻译型:其实这是在语言学上很常见的外来语,一般也是根据原文的发音,找合适的汉字代替,例如“伊妹儿”=e-mail;“瘟都死”=windows;“荡”=download,下载。
3、字母型:造词方法仍是谐音,以单纯字母的发音代替原有的汉字,例如MM=妹妹;PP=漂漂(现在叠音词因为其发音的重复性,给人以可爱之感,目前尤为流行),也就是漂亮的意思;E文=英文;S=死。还有一些在英文里经常用到的(目前书面语也渐趋口语化):u=you;r=are。
4、符号型:多以简单符号表示某种特定表情或文字,以表情居多。它在日本动漫界蓬勃发展。如“- -”表示一个“无语”的表情;“O.O”表示\惊讶\的表情;“T T”表示“流泪”的表情。在不便直接以图片展示表情(如轻小说等)的场合代替图片展示人物表情。符号表示文字的多以谐音有关,如“=”表示“等”;“o”表示“哦”;“**”表示不雅语言等。
5、引入型:从外文中直接引进词汇,其中以日文居多。如腹黑(腹黒い),萌(萌え)等。因为日文使用中文汉字表意的特殊性,这种引入相当方便。
网络语言的研究已成为语言学新的增长点。随着研究的深入,一门崭新的语言学科——网络语言学应运而生;其发展十分迅速,并得到学术界认可。[1][3]
二、网络语言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一)主要表现
网络语言的流行主要是人们的思想和语言在一定的网络虚拟的空间里展现出来的语音要素。例如:“偷菜”这个词是源于网上的一款开心农场小游戏。有意思的是,网上虚拟社区中实现目的的途径多种多样,但诸多手段里最终走红的偏偏是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去做的“偷菜”。“你今天‘偷菜’了吗?”成了时时流行的见面问候语。[4]
在这里,有关心理学家就分析说:“偷菜”用低成本满足了现实中无法获得的“违章窃喜”;而社会学家则认为:偷菜行为成为朋友间的另类交往模式,简单而富有个性。[4]从“偷菜”这个网络流行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汉语的传统语言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人们在这样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社会里渐
渐开始创造一些属于现代社会潮流的词汇和语言。
如今,雷词类流行语也是网络语言的一大亮点。“作业写到晚上10点,真是‘杯具’!”这是一个小学生的作文,老师和家长都看不懂。原来“杯具”是“悲剧”的谐音,是现在流行的网络用语。但是,我们不得不反思,网络用语固然简单、幽默,但是,有些网络新词若是脱离了特定的受众,就会让人不知所云,那结果还真是“悲剧”。还有表达人们对这个社会不满的网络新词也相继出现:“被增长”、“被服务”、“坑爹”、“浮云”等等。当然,我国现在也在出版一本《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主要用于研究当代流行的网络用语。[5]
(二)影响
如今网络流行语正在逐渐的绽放开来,那么,它带给人们乃至社会的影响就会有好的和不好的一面。
我们知道,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促使一批新词新语出现,增强了汉语的生命力;而21世纪的网络时代,应该是一个更为开放、更具包容精神的时代。因为语言是活的、变化的、一直处于发展中的,从语言并非一成不变的发展规律来看,网络语言的兴起是必然的。汉语有其广博的包容性,网络语言带来的冲击不仅不会触及汉语根本,反而会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更加丰富汉语的语言词汇。这是我们应该看到的积极一面。
然而,如果这种网络语言被人们大规模的恶搞,比如“5555(呜呜呜的哭声)、JJWW(唧唧歪歪)、斑竹(版主)”,这些网语再通过媒体、课本、作业等方式的传播,把这种语意模糊、不合规范、过度求新、沟通困难甚至粗俗低下的词义传达给广大市民,那么后果当然是不堪设想的。所以,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所带来的影响。
三、“网语”带给我们的反思
总的来说,现代网络用语的流行在当代的社会背景下的产生是必然的。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现代汉语的多种表达方式,增添了语言要素的组成部分;同时也证明了语言是社会的镜像,“网语”是一定时期、地域广泛流行的语言,它是人们思想和感情的流露,进一步体现出人类的卓越智慧和独特的思考方式。然而,在这种网络语言流行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时时注意对待网络语言的产生以及使用“网语”正确性,不要盲目的跟从不良“网语”的流行,我们应该重视提高自己
对现代汉语的结构美、节奏美和音韵美的兴趣,进而吸收、接受有思想有创意的健康网络语言。
参考文献:
[1] 曾强.如何对待网络语言:应当限制还是宽容[D].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2012硕士学位论文.
[2] 刘海燕.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3] 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4]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闻信息发布中心[N].中国文汇报,2009. [5] 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20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