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制度
1、各科室,要和医疗废物专管人员做好数量或者重量的交接、登记、签字工作。
2、垃圾仓专管人员对各科室的医疗废物要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科室名称、医疗废物的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三年。
3、各科室指定专人对收集使用过的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进行毁形,在交焚烧炉焚烧处理同时做好相关交接、登记等工作。
4、后勤科指定专人对集中收集的医疗废物,要分别做好处置:
(1)能够焚烧的,每天及时焚烧处理,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不能焚烧的,应当消毒后集中填埋。同时做好有关登记工作。
(2)普通垃圾每天清运处理。
5、医疗废物和普通垃圾的暂时贮存要符合以下要求: (1)封闭式贮存,远离医疗区、食堂和人员活动区,周围保持清洁卫生。
(2)医疗废物与普通垃圾分开存放,并设有明显的警
15
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3)落实防渗漏、防鼠、防蝇、防盗、防儿童接触措施,定期清洁和消毒。
(4)医疗废物处置后,应当对暂时贮存地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16
医疗废物意外事故应急方案
为了加强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有效地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医疗废弃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根据《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丛彦杰
副组长:王金成 王志龙 成 员:武 斌 唐淑兰 郑秀芝 边 莹 曹雪峰 田 宏 闫玉杰 李雪华
领导小组负责对事故处理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二、积极应对处理 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分组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1、抢救组:由医护人员组成,负责将现场受伤人员进
17
行抢救及转运;
2、现场处理组:由后勤行政人员组成,负责对泄露现场的消毒处理工作;
3、专家评估组:由医院专家组成,负责对泄露现场和伤亡人员的病情进行评估;
4、后勤保障组:由后勤人员组成,负责应急处理所需个人防护用品、消毒器械的采购和日常维护工作。
三、措施安全、消毒规范、防护严密
1、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污染现场进行封锁,做好防护,尽可能减少污染扩散,保护好周围人群。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污染或可疑污染处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停留30分钟后再做处理。
2、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
3、清理人员在进行清理工作时,必须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进行工作时应避免用污染的手套接触其他物品,以避免污染环境。清理工作结束后,用品和用具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4、如果在处理过程中,清理人员的身体不慎受到伤害,应及时按照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流程进行紧急处理。
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