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
问题2 内容:
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原因:
为复辟帝制必须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以出卖国家、民族的利益,换取日本的支持。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总结梳理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师: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时间?
学生: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过渡:1915 年10 月下旬至11月中旬在袁世凯的精心策划下,国民代表大会召开,一致投票赞成帝制,同年12 月11日,参政院开会,通过了请袁称帝的“推戴书”。次日袁氏即下令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中国一场复辟闹剧由此拉开帷幕。随后,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上下反对。爱国豪杰为维护共和制度,发动了护国战争。 ? 护国战争(讲授法)
出示任务:任务四:【小组探究】阅读教材第52—53页“护国战争”的内容及材料研读,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通过阅读教材及材料研读,思考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是什么态度?对于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人们又做出怎样的反映?
问题2.袁世凯最终结局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答案。 问题1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1)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是什么态度?(2)对于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人们又做出怎样的反映?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第 5 页
——孙中山《讨袁宣言》
(1)孙中山反对袁世凯称帝,并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2)1915年12月,蔡锷、李烈钧、唐继尧联名宣告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出兵讨袁。
问题2
学生回答: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多媒体出示问题:思考: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答案。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惩罚;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军阀割据(讲授法)
出示任务:任务五:【小组探究】阅读教材第53页“军阀割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
观察右图:军阀割据形势示意图,并结合教材,完成下表。 学生活动:观看形势图及阅读教材,根据表格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表格设计,使学生对军阀割据地区、代表人物的理解一目了然。 问题2.
根据课本正文内容及材料研读,想一想,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学生回答: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4)知识结构
任务六:【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5)课堂小结
本课由始至终贯穿着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北洋政府之间维护民主共和与坚持独裁专制的矛盾与斗争,其斗争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势力与封建势力之间的斗争,
第 6 页
是顺应历史湖流前进与逆历史潮流搞倒退的斗争。同时,向人们展示:任何违背历史潮流的逆行,终将以失败而告终,遭到历史的惩罚。 (6)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反思
我学到的知识 学后反思 我学到的方法 我还要努力的
第 7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