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一)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1、经历从天气预报中理解信息、表达信息并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 2、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3、对天气预报中的数学信息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 有的学生可能播报1℃~5℃(2)有的可能报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抓住这两种播报方法让学生谈谈这两种记法有什么不同?
1、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现场播报以下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多媒体出示图片
2、交流~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一下哈尔滨和海口的景色,感受一下两个地区的差异和冷热程度。
4、教师介绍有关温度、零摄氏度的有关知识:温度表示冷热诚度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科学家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3℃表示比0℃低3℃读作零下3摄氏度。提问:-5℃表示什么意思?9℃标是什么意思? (1) 这四个城市最高气温低的是哈尔滨,最低气温的得也是哈尔滨因此哈尔滨这个城市很冷。
(2) -10℃与-15℃相差5℃ 说到这的时候可以顺便告诉学生这叫温差。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3) -10℃与5℃相差15摄氏度。要提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做几个练习-3摄氏度与2摄氏度相差多少?你怎么想的?17摄氏度与4摄氏度相差多少
(4) 让学生从高到地排列着四个城市的最高温度。按从低到高排列最低温度
(5) 还可能说通过气温知道哈尔滨在我国的北方。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简单的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提问海口在我国那边呢?
(6) 还可能说-15℃与-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一题让学生读下面的温度 27℃ -11℃ 0℃ -22℃ 39℃ 让学生找出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2、让学生自己完成全班交流
30摄氏度 零下8摄氏度 零下10摄氏度 15摄氏度 让学生从高到低排列。 生活中的负数
3℃读作:零下3摄氏度 相差3℃
相差6℃ 0℃读作:零摄氏度 相差3℃
-3℃读作:3摄氏度
借助温度计,经历认识正、负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及认识整数的过程。
2、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会写负数;知道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整数,会比较简单整数的大小。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对负数充满好奇心,感受借助直观模型理解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会写负数。 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4、师生共同交流比较,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说说下面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100、+15、-15、36、0 讨论:(1)36是正数还是负数?(认识正数为了简便“+”可以省略不写)正数去掉“+”,我们熟悉吗?负数去掉“-”行不行? (2)0呢
7、揭示课题:生活中的负数
二、探究气温中的正数和负数,进一步认识负数
1、出示某日气象预报数据:哈尔滨-15℃~3℃、北京-5℃~5℃、上海0℃~8℃、海口12℃~20℃
这几个温度哪些是负数温度?谁能用负数的读法读一读? 2、生活中用什么测量温度?(出示温度计模型) 你了解温度计的什么知识? 生1:每格代表1℃
生2:零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生3:…
师: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以谁为分界的呢?(0℃) 科学家把自然状态下水刚开始结冰的温度定为0℃。
零上温度都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表示。那0呢?它算什么?是正数?负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答: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巧用温度计,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1)-5℃在哪儿?怎样才能准确找到-5℃在温度计上的位置?是从哪儿开始数,往哪个方向数?
(2)出示5℃图,这是多少?你怎么看出来的? (3)-5℃和5℃有什么不同? (4)-5℃和-15℃哪个温度更冷? 三、生活中的应用。
1、写数:王叔叔从5楼乘电梯,电梯显示( )层;到地下1层去取车,电梯显示( )层。 2、(黄山、吐鲁番海拔与海平面对比示意图) 3、解释生活中的负数所表示的含义。 出示存折
4、下面每格表示1米,小华刚开始的位置在0处 (数轴)
(1) 小华从0点向东行5米,表示为+5米,那么向西行3米,表示为 (2) 如果小华的位置到了+7米,说明他向( ) 行( )米 (3) 如果小华的位置到了-8米,说明他向( ) 行( )米
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三、典型事例
师: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事情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1、教师介绍教材中用正、负数表示的典型问题。
2、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1、先让学生了解6名同学的体重并计算他们的平均体重。再自己完成(2)题,最后交流。
2、让学生利用小组同学的身高进行练习。 第二单元方向与路线
1、能根据平面示意图,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2、在辨认物体方向和路线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解决现实生活中有关方向和路线的简单实际问题,并试图寻找其它方法。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一)在平面图上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目标:
1、经历读平面示意图,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过程。
2、能读懂简单的平面示意图,会测量角并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体会用平面图表示事物和用角度描述物体方向的作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能读懂简单的平面示意图,会测量角并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读示意图
1、让学生看书上的示意图。
观察火车站广场周围主要有哪些服务设施?并交流
2、“以中心花坛为观测点,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同桌之间交流
3、教师提出:怎样描述出站口、托运处的方向才更准确呢?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描述方向
1、让学生看18页的含有角度的示意图,让学生用角度描述出站口、托运处在花坛的什么方向?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描述方法的机会。
2、看19页示意图,鼓励学生描述其他设施所在的方向。 练一练
第1题:指导学生先用量角器测量出每个同学家玉栋、南、西、北构成的角各是多少度,然后再填空。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确定某地所在的方向。 教学后记:
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图、表述自己意见的机会,使学生体会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方向的作用。
(二)认识简单路线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读线路图、用语言描述行走路线的过程。 2、会看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3、感受线路图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线路图在表达和交流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会看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教学过程: 一、读示意图
1、让学生看书上的示意图。
指导学生认识图例和1号、2号线路。
2、从上面的线路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让学生观察、思考。 3、交流观察的结果。 二、模拟出行
1、从北京站到天安门怎样乘车? 让学生先思考,再交流。
2、你想去什么地方?如何乘车?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交流乘车路线。 三、练一练 教学后记:
让学生在观察、交流,说一说中,了解线路图的知识,提高学生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出行和适应生活。 第三单元、方程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通过具体情境,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每一步计算和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5、感受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价值,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解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一)认识等式和方程 教学要求:
1、结合天平示意图,在观察、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归纳、类比等活动中,经历认识等式和方程的过程。
2、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根据具体的情境列出方程。
3、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教学难点:等式和方程的意义
教学用具:简易天平、砝码、标有“20\、“30'和“?”的方木块、 教学过程: 一、看图写算式
1.师生逐个观察天平示意图,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观察写出的6个式子,说一说这些式子可以怎样分类。师生共同归纳 二、等式和方程
1.教师结合算式介绍等式。
2.让学生观察等式,说一说这些等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介绍方程的概念。
4.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 三、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