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燃料特性 燃料特性 碳 氢 氧 氮 硫 水 灰 低位发热量 燃料耗量 锅炉计算效率 煤的入炉粒度:dmax=10 灰熔点
名称 灰变形温度 灰软化温度 灰熔化温度 符号 DT(t1) ST(t2) FT(t3) 单位 ℃ ℃ ℃ 设计煤种 ﹥1500 ﹥1500 ﹥1500 Car Har Oar Nar Sar Mar Aar LHV B η % % % % % % % KJ/Kg t/h % 44.72 2.72 5.95 0.82 0.86 5.2 41.9 15710 36.9 90.5 校核煤种特性
碳 氢 氧 氮 硫 水 灰 挥发份 低位发热量 3.2 气/汽源、水源参数
进入可供脱硝装置气/汽源、水源的参数
Car Har Oar Nar Sar Mar Aar Vdaf LHV 厂用气 压力 仪用气 压力 辅助蒸汽 温度 压力 工业水 压力 排汽含尘粒度 0.1 um,压力露点≤-40℃ Mpa 0.7 排汽含尘粒度 0.1 um,压力露点≤-40℃ Mpa 0.6-0.8 ℃ Mpa 205-340 0.49-0.98 Mpa 0.5 稀释水(若需要)质量要求如下: ——总硬度:<150 ppm 作为 CaCO3; ——钙硬度:<100 ppm作为CaCO3; ——“M”碱度:<100 ppm作为CaCO3; ——铁:<0.5 ppm; ——导电度:<250 ?mhos;
——没有明显的混浊和悬浮固态物。当电厂工业水质能满足以上条件时刻代替除盐水。 3.3 电厂供电
电动机电源电压低压 AC380 V 50HZ,所有电动机采用新型高效节能产品。 3.4 还原剂
本脱硝工程采用氨水作为还原剂,浓度为20%(wt%)。(设计允许的波动范围为15%~25%)
氨水储罐的储存量不小于3台180t/h锅炉BMCR工况下5天用量设计。
4. 技术原理及工艺流程
4.1 技术原理
SNCR/SCR联合脱硝技术是SNCR工艺的还原剂喷入炉膛技术同SCR工艺利用逸出氨进行催化反应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脱除NOx,它是把SNCR工艺的低费用特点同SCR工艺的高效脱硝率及低的氨逸出率有效结合。理论上,SNCR工艺在脱除部分NOx的同时也为后面的催化法脱除更多的NOx提供了所需的氨。
SNCR/SCR联合工艺NOx的脱除率是SNCR工艺特性、氨的喷入量及扩散速率、催化剂提供的函数。要达到高效的NOx的脱除率和氨的逸出浓度在3ppm以下的要求,采用联合工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联合工艺的运行中,SNCR系统是在SNCR的温度窗口下喷入还原剂以逸出氨的产生模式运行的,还要求能调节这些逸出氨的量从而满足NOx总脱除率和氨的最低逸出浓度要求。根据以上所述,联合工艺的特性直接取决于进入催化剂体内的氨与NOx分布情况,偏差较大的分布可能影响催化剂对整个运行的适应能力。 4.2 工艺流程
三台锅炉选用SNCR+SCR技术方案,采用氨水作为还原剂。
20%的氨水经槽车运输到厂区内,通过氨水加注泵将氨水送至氨水储罐,氨水输送泵将20%的氨水从氨水储罐中抽出输送到炉前,在静态混合器中和工艺水混合稀释成8%的氨水(浓度可在线调节)后进入SNCR喷枪。氨水在输送泵的压力以及压缩空气的作用下,以雾状喷入炉内,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去除部分氮氧化物,过量的还原剂随烟气一起进入SCR反应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氮氧化物还原成氮气,从而达到脱硝目的。单台锅炉分别设置3台声波吹灰器对催化剂进行吹扫,防止催化剂孔道阻塞。 4.3 系统描述
SNCR系统主要由还原剂制备和储存系统、氨水溶液输送系统、稀释水系统、炉前喷射等系统组成。
(1)还原剂制备和储存系统
主要设备说明: 还原剂储存系统 氨水储罐
设置1个氨水储罐,单个氨水储罐参数为:52m3,Φ3.2×6.5m,立式,304不锈钢。 氨水加注泵1台,单台氨水加注泵参数为:Q=30m3/h,H=30m。 (2)氨水输送系统
氨水输送泵将储罐中的氨水输送至静态稀释器,与工艺水混合稀释为~8%的氨水后,输送至炉前喷射系统进行脱硝反应。
氨水输送泵
三台锅炉共用2台氨水输送泵,一开一备,单台氨水输送泵的参数为:Q=0.7m3/h,1.2MPa。
(3)稀释水储存和输送系统
工艺水从业主除盐水管路接入稀释水箱,通过稀释水泵打入静态混合器中,将20%的氨水稀释为~8%的氨水溶液。
主要设备说明: 稀释水箱
1个,用来储存工艺水,稀释水箱参数为2.5m3,碳钢,立式,Φ1.5×1.5m。 稀释水泵
本工程为3台锅炉采用母管制,设置2台稀释水泵(一用一备)。单台稀释水泵的参数为:流量1.5m3/h,扬程120m。 (4) 炉前喷射系统
单台锅炉分离器出口布置6只;竖井烟道9米方向布置3只,单台锅炉总共9只喷枪。采用气力雾化喷枪。调节氨水输送泵和稀释水管路上的调节阀,可以控制喷枪的流量和压力。每台炉的喷枪入口设有就地压力表。
喷枪上的氨水进口和压缩空气进口为快速接头连接,通过金属软管与氨水溶液管路、压缩空气管路连接。 (5)排水系统
氨水输送泵出口管路、稀释水泵出口管路及各个储罐设置放净阀门,废液通过排水沟排至集水坑后,通过潜水泵将废液输送至厂区其他系统综合利用。 (6)SCR反应器
3台锅炉分别设置1个SCR反应器,每台炉设置3声波吹灰器。每台炉设置催化剂为蜂窝式,布置1层催化剂,单台炉催化剂使用量为20.7m3。
5. 准备工作
5.1 系统准备
1) 系统设备运行正常,调节设备显示正常,及测量设备测量数据准确; 2) 锅炉负荷、主汽压力及温度等运行参数波动范围符合锅炉运行规范的规定;
锅炉负荷变动范围
ΔD/Do≤±3% ΔP/Po≤±1.5% Δt/to≤±1.5% ΔO2≤±0.5%
主蒸汽压力变动范围 主蒸汽温度变动范围
炉膛出口氧量变动范围
3) 调试开始前,所有参与调试人员到位,现场仪器设备正常,便携式设备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