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气缸刚要离开地面时,活塞距气缸底的距离;
II.若此过程中力F做功为W,则封闭气体需从外界吸收多少热量?
34.(15分)【物理—选修3-4】
(1)(5分)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中传播,在t=0时刻刚好形成如图所示的波形。已知波源的振动周期T=0.4s,A、
B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相距2m。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
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若振源在A处,则P质点从开始运动到第一次到达波谷位置需要0.1s B.若振源在A处,则P质点从开始运动到第一次到达波谷位置需要0.3s C.若振源在A处,则P质点比Q质点提前0.06s第一次到达波谷位置 D.若振源在B处,则P质点比Q质点滞后0.06s第一次到达波谷位置 E.若振源在B处,则Q质点经过一段时间后一定会到达图中P质点所在位置
(2)(10分)如图为透明的球状玻璃砖的横截面。O为球心位置,OA=OB=R。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n=3,一束红光从C点照向球面上的P点,经折射后恰好从OB的中点D垂直于OB射出。回答下面问题。 ①求AC两点间的距离sAC;
②若将入射光换成蓝光,光线仍从D点垂直OB射出,则入射点C′应在C点的哪侧?
35.(15分)【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X、Y、Z、W、Q、R是周期表中前36号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其中X、Y、Z、W都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1元素。X为非金属元素,且X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2倍,Z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W原子的s电子与p电子数相等,Q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29。 回答下列问题:
(1)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 杂化。
(2)化合物XZ与Y的单质分子互为 ,1mol XZ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 。
11 / 23
(3)W的稳定离子核外有 种运动状态的电子。W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其同周期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其是
。 (4)Q的晶体结构如图:
,则在单位晶胞中Q原子的个数为 ,晶体的配位数是 。
原
因
:
(5)R元素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Y与R形成某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ρg·c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则该晶体中R原子和Y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 cm。(只写计算式) 36.(15分)【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G的合成路线如下:(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3
已知:①
②E遇FeCl3溶液呈紫色,且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其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吸收峰。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为 ,G的结构简式为 。
(2)A→B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类型为 。 (3)C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D+E→F的化学方程式为 。 (5)H为D的同分异构体,且H分子中含有(
),苯环上有2个取代基,则H的可能结构有 种(不
考虑立体异构),其中,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且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吸收峰的结构简式为 。
37.(15分)【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某工厂欲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生产果酒。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是葡萄糖,写出利用酵母细胞生产果酒的反应式: 。在果酒生产过程中,发酵装置中发酵液不能装满,需留大约1/3空间,原因是 。
(2)检测果酒中酒精的试剂是 ,若果酒制作成功后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发现果酒变酸,原因是 。
(3)欲将酵母细胞进行分离纯化,方法有 ,其中能够用于计数的方法是 ,为保证计数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的平板进行,该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 。
38.(15分)【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 / 23
某医学工作者欲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用蛋白X。请回答问题:
(1)培育转基因动物时,须将药用蛋白X基因与 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形成基因表达载体,然后导入受体细胞,选择的受体细胞是 ,导入的方法是 。
(2)基因表达载体中标记基因的作用是 ,若检测到受体细胞中标记基因控制的性状, (填“能”或“不能”)确定药用蛋白X基因一定导入受体细胞。检测药用蛋白X基因是否表达的方法是 。
(3)导入药用蛋白X基因的受体细胞经培养后形成早期胚胎,通过 过程形成转基因动物,若欲培育多只遗传物质相同的转基因动物,可通过 技术。
13 / 23
2020届模拟08理综答案与解析
1.【答案】D【解析】发菜属于蓝藻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存在线粒体,A错误;发菜具有降血压的功效,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发菜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发菜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D正确。
2.【答案】C【解析】酶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机理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重金属导致酶的空间结构变化,从而影响酶的活性,B正确;200mg·kg的铅作用后脲酶的活性是0.11mg·kg·h,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1.47mL·g,C错误;脲酶变性后肽键没有断裂,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D正确。
3.【答案】A【解析】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中,则子代T2噬菌体不含S,A错误;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则其转录形成RNA时需要的RNA聚合酶来自大肠杆菌,B正确;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则子代噬菌体合成需要的脱氧核苷酸数量为(100-1)×2000=1.98×10,C正确;T2噬菌体属于病毒,无核糖体,侵入大肠杆菌内利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D正确。
4.【答案】B【解析】乙羧氟草醚起选择作用,不能诱导麦田阔叶杂草突变,A错误;麦田阔叶杂草的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即在使用乙羧氟草醚前也可能存在抗性,B正确;2003年甲组麦田阔叶杂草防效与2006年乙组相同,但杂草抗性基因频率不一定相等,C错误;2006年甲组麦田阔叶杂草与2000年丙组能够进行基因交流,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5.【答案】C【解析】矮壮素抑制植株营养生长,赤霉素促进植株营养生长,二者表现为拮抗作用,A错误;矮壮素处理马铃薯,土地上面的营养生长减少,则块茎增大,产量增加,B错误;矮壮素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C正确;矮壮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D错误。
6.【答案】C【解析】从表中可知6~7月份是土壤小动物的生殖期,7~8月份土壤小动物的数量急剧增加,且多数个体为幼年期,则7~8月份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正确;火烧后玉米样地的土壤小动物减少率高于火烧后大豆样地,则秸秆焚烧对玉米样地的影响高于大豆样地,B正确;由表格数据可知,秸秆焚烧会延迟土壤小动物数量的高峰期,C错误;焚烧秸秆属于人类活动,会改变农田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
7.【答案】C【解析】A项,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是因为二氧化硫能与某些有机色素加合生成无色物质,二氧化硫属于加合型漂白剂,而漂白粉、双氧水具有漂白性,是基于二者的强氧化性所致,二者属于氧化性漂白剂,故二氧化硫与漂白粉、双氧水的漂白原理不同,A项错误;B项,虽然铝比铁活泼,但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并牢固地覆盖在铝表面,阻止了内部的铝与空气接触,从而防止铝被进一步氧化,故铝比铁的抗腐蚀性强,B项错误;C项,聚乙烯塑料无毒且不溶于水,可用于制造水杯、奶瓶、食物保鲜膜等生活用品,C项正确;D项,小苏打是NaHCO3,NaHCO3能中和盐酸,NaHCO3+HCl=NaCl+CO2↑+H2O,但产生的CO2气体对胃溃疡产生较强的冲击力,不利于胃溃疡的治疗,D项错误。
8.【答案】B【解析】A项,没有指明是在标准状况下,故11.2LCl2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0.5mol,生成H2的物质的量也不一定是0.5mol,即生成H2分子的数目不一定为0.5NA,A项错误;B项,分子式为CnH2n的链烃为烯烃,烯烃CnH2n中所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碳原子数+氢原子数,而28g烯烃中含有“CH2”的物质的量为2mol,故其所含有的共用电子对的物质的量=2mol×3=6mol,共用电子对数目为6NA,B项正确;C项,在晶体硅中,1个Si原子1
与周围4个Si原子形成4molSi-Si,但只有其中的2属于该Si原子,故1mol晶体硅中含有2mol共价键,数目为2 NA,C项错误;D项,n(MnO2)=87g·mol-1=1mol,n(HCl)=0.1L×12mol·L=1.2mol,MnO2+4HCl(浓)@MnCl2+
14 / 23
87g
-1
5
35
-1
-1
-1
-1
Cl2↑+2H2O,MnO2过量,若1.2mol HCl完全反应,则产生0.3mol Cl2,转移0.6mol电子,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A,实际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逐渐降低,而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即盐酸有剩余,故其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0.6NA,D项错误。
9.【答案】D【解析】A项,1mol R中含有1mol羟基(-OH)和1mol羧基(-COOH),羟基和羧基均能与Na发生反应生成H2,根据关系式:-OH~2H2,-COOH~2H2,故1mol R与足量的Na反应能生成1mol H2,A项正确;B项,1mol R中含有1mol羧基(-COOH),和1mol酯基(-COOR),1mol羧基能与1mol NaOH反应,1mol酯基水解生成的羧基可与1mol NaOH反应,故1mol R最多能消耗2mol NaOH,B项正确;C项,R中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羧基和酯基,羟基、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均属于取代反应,碳碳双键和羟基均能发生氧化反应,碳碳双键和苯环能发生加成反应,其中碳碳双键、苯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又称为还原反应,故C项正确;D项,R的分子式为C14H16O5,R的组成可表示为C14H6·(H2O)5,1mol C14H6·(H2O)5完全燃烧消耗的n(O2)=(14+4)mol=15.5mol,D项错误。
10.【答案】A【解析】A项,pH:Na2CO3溶液小于Na2SiO3溶液,说明酸性:H2CO3>H2SiO3,说明非金属性:C>Si,A项正确;B项,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钠元素,但不一定是钠盐溶液,也可能是NaOH溶液,B项错误;C项,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含有醛基,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但蔗糖水解时加入了稀硫酸,溶液呈酸性,而葡萄糖需在碱性条件下才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因此,蔗糖水解液在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前,应先加入NaOH溶液调溶液的pH至碱性,C项错误;D项,丙烯醛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O,其中,碳碳双键和醛基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无法证明丙烯醛中含有碳碳双键,D项错误。
11.【答案】C【解析】A项,氧化性:Cr2O7ˉ>Fe,所以该原电池反应中,Fe是还原剂,Cr2O7ˉ是氧化剂,即a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b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A项正确;B项,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移向正极,即由a极→导线→b极,B项正确;C项,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即K移向乙烧杯,C项错误;D项,b电极为正极,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Cr2O7ˉ+14H+6eˉ=2Cr+7H2O,D项正确。
12.【答案】C【解析】n(Na2CO3)=0.1L×1.5mol·L=0.15mol,n(CO2)=22.4L·mol-1=0.05mol,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CO2+H2O=2NaHCO3可知,反应消耗了0.05molNa2CO3,生成了0.1molNaHCO3,故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
垐??HCO3ˉ0.1molNa2CO3和0.1molNaHCO3。A项,在含有0.1molNa2CO3和0.1molNaHCO3的溶液中,由于CO3ˉ+H2O噲2
-12
+
3++
2
3+
2+
2
11
6
1.12L
+OHˉ,故该溶液中,c(HCO3ˉ)>c(CO3ˉ),A项错误;B项,根据电荷守恒,c(Na)+c(H)=c(HCO3ˉ)+2c(CO3ˉ)+c(OHˉ),由于混合溶液呈碱性,即c(OHˉ)>c(H),故c(Na)>c(HCO3ˉ)+2c(CO3ˉ),B项错误;C项,根据物料守恒,n(Na)=0.3mol,n(HCO3ˉ)+n(CO3ˉ)+n(H2CO3)=0.2mol,即2c(Na)=3c(HCO3ˉ)+3c(CO3ˉ)+3c(H2CO3),根据电荷守恒,c(Na)+c(H)=c(HCO3ˉ)+2c(CO3ˉ)+c(OHˉ),将两式联立,消去c(Na)得:3c(H2CO3)+c(HCO3ˉ)+2c(H)=c(CO3ˉ)+2c(OHˉ),C项正确;D项,根据物料守恒,c(HCO3ˉ)+c(CO3ˉ)+c(H2CO3)=2mol·L,D项错误。
13.【答案】B【解析】X原子的质子总数与电子层数相等,可推知X为H;Y、W同主族,且Y、W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甲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则Y为O,W为S,进而可知,Q为Cl;X与Z同主族,且原子序数大于Y,小于W,则Z为Na。A项,Z、Y、W、Q所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Oˉ、Na、Sˉ、Clˉ,其中,Oˉ与Na、Sˉ与Clˉ的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Na<Oˉ<Clˉ<Sˉ,
15 / 23
+
2
2
2
+
2
2
+
2
-1
+
2
2
+
+
2
+
+
2
+
2
+
+
2
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