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分册第三单元(第9课~11课)
㈠、单元历史阶段的主题、时间及历史特征 ㈡、考纲解读: 一、英国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的孕育——政治前提和条件(B) (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府的建立,成为推行各项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措施的有力保障。 (2)、市场条件:海外殖民开辟了庞大的海外市场,带来了经济的驱动力。 (3)、劳动力条件:圈地运动使农民破产失地,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4)、资本条件:海外殖民掠夺、奴隶贸易带来资本的原始积累。 (5)技术条件: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带来精细的分工与技术。 2、工业革命的标志(A) ⑴、“万能蒸汽机”——1782年,瓦特
3、工业革命大大提高生产力——诞生了新的生产方式:工厂制的大机器生产。
4、工业革命的影响——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 (C)(积极:一个形态、两种方式、两
种结构变化。)
工业革命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表现为: (1)、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国民经济中,农业所占比例不断缩小,工业和服务业比重则不 断扩大。
(2)阶级关系的变化: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逐渐形成,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成为 最主要的社会关系。
(3)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人口迅速下降
(4)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规模日渐缩小、生活内容 日益丰富、教育逐步普及、生活质量总体得到提高
(5)新的社会问题:与农业时代不同的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问题
二、工业时代的产物
1、工业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现代工厂制度(B)
⑴、现代工厂制度既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又是工业时代最主要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⑵、现代工厂制度的特征:大机器生产、雇佣工人、精细分工,最早出现在英国纺织业(1771年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
⑶、现代工厂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发挥机器的效能以及工人的劳动潜能,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第四分册第三单元(第9课~11课)练习部分
1、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发生在: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2、能够有利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发挥机器的效能以及工人的劳动潜能,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工业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
1
A、股份制 B、自由贸易制度 C、现代金融制度 D、现代工厂制度 3、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立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缓和阶级矛盾 B、首先从工厂法开始,然后扩展到其他社会领域社 C、 开始于英国
D、缓和社会冲突,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消弭了矛盾
一、选择题部分: 1、工业革命是
A.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重大改革 B.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的重大变革 C.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 D.雇佣关系代替依附关系的重大变革 答案:C.
2、18世纪后期,英国的劳动力供应比欧洲其他国家有很大优势,这主要是得利于 A.奴隶贸易的进行 B.圈地运动的开展 C.国外移民的到来 D.人口的大量增殖 答案: B.
3、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 A.毛纺织业的发展中 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 C.棉纺织业的发展中 D.蒸汽机的发明中 答案:C.
4、“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力量,鼓励了人类的创新”。这里的“它”是指 A.飞梭 B.万能蒸汽机 C.火车机车 D..汽轮 答案: B.
5、工业革命引起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
A.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B.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城市化进程开始。 C.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 答案:A.
6、19世纪中叶,成为英国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A.作坊B.工场C.工厂D.车间 答案:C.
7、在工业革命的伴随下,形成了现代工厂制度,完善了金融体制,采取了自由贸易政策这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系列制度,把英国推进到 A.农业社会B.工业社会C.信息社会D.知识社会。 答案: B.
8、工业时代初期,为了取得高额利润,资本家一般采取的措施是
A.加大科研投入B.引进科技人才C.雇佣成年男子D.雇佣妇女儿童 答案:D.
9、工业革命时期,在工人斗争的压力下,国家为缓和阶级矛盾,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社会立法首先开始于
A.工厂法B.卫生法C.社会救济法D.教育法 答案:A.
2
10、工业革命期间,欧洲国家制定了一些关于劳动、报酬、教育、卫生、社会救济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其根本目的是
A.维护资本主义发展B.促进社会公平、公正C.加快法制化进程D.加快教育发展 答案:A.
二、非选择题部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01~1831年,伯明翰、曼彻斯特、格拉斯哥、利物浦等城市人口增加了两倍??到1851年全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底52%”。
材料二、英国曼彻斯特商会会长托马斯·巴士莱在1840年向国会咨询作证时说:“印度有一块面积广大的土地,它的人口将消费英国的工业品达到最大程度。关于我们对印度贸易的整个问题是:他们是否能用他们的产物来偿付我们准备付出的工业品。
材料三、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家庭群组。但是当各自出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
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 造成材料一中的现象,在18世纪以前还有什么原因?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什么原因造成的? 4、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什么原因造成的? 5、材料一、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6、如何认识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
参考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2、 造成材料一中的现象,在18世纪以前还有什么原因?
圈地运动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什么原因造成的?
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成为“世界工厂” 4、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什么原因造成的?
城市化带动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家庭规模日渐缩小 5、材料一、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带动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家庭规模日渐缩小
6、如何认识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
积极意义: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规模日渐缩小,生活内容日益丰富,教育逐渐普及,生活质量总体得到提高。
消极影响:带来与农业时代不同的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