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 (1) 面向全体学生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4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 途径和方法: 途径有:
(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 (2 )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 (3 )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方法有:
的基本途径)
(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 提高素养)
(2) 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3) 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 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 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
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
1、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 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
的教育。
2、 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 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观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 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 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 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
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
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1. 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 2.学生是成长中的人 3.学生是社会中的人 4.学生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人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分阶段教育:学生的才能有高有低,因而给予学生的教育机会要按照学生的才能高低 予不同个性发展潜能的学生提供有利于发展 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1. 以人为本,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2. 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3. 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 创新评价,重视教育过程 5. 家长与教师合理,促进学生成长 三、教师观 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2.创造性: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的教育机会。
来进行分配;
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潜能不同,因而给
3. 示范性4.长期性 5.群体性和个体的统一性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 (1 )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 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 (3) 培养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 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5 )要成为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1 )为什么要终身学习 ①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 ② 教师自我实现必须终身学习 ③ 提升教学水平须坚持终身学习 ④ 提高教育创新精神须终身学习 ⑤ 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职业责任 ⑥ 教材改革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 (2 )教师终身学习的可行性 ① 学习能力学习
教师学习的内容:
② 专业知识学习 ③ 教育理论学习 ④ 信息技术学习 教师终身学习的方法 ① 系统的终身学习 ② 校本学习 ③ 成人教育 ④ 媒体学习
教师终身学习在 教学中的作用 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② 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③ 传播终身学习观念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要求:(1 )培育学习能力,做学习型教师(2)培养反思能力,做反思型教师教师;(5)培育科研能力,做研究型教师。
具备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情深的专业学科知识素养,广博的知识视野 教育发展
(3)培育创新精神,做创新型教师(4)培养合作能力,做伙伴型要获得专业的终身发展就要终身学习,可通过正规,非正规,校本专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