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分别填写在下列表格中。错选、多选、漏选或未选记-1分)。
1.马克思通过考察( )的发展和价值形式的发展来说明货币的起源。 A.商品 B.商品交换 C.商品经济内在矛盾 D.物物交换
2.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当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不仅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而且表现在一系列其他商品上时,其价值形式属于( )。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
3.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时,价值表现形式为( )。 A.货币价值形式 B.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4.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是( )。
A.货币价值形式 B.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5.货币的发展按照其采用的币材和币值的决定机制大体可以归纳为( )阶段和信用货币阶段。 A.商品货币 B.代用货币 C.金属货币 D.电子货币 6.贝币和谷帛是我国历史上的( )。
A.信用货币 B.纸币 C.实物货币 D.金属货币 7.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
A.普通商品 B.特殊商品 C.一般等价物 D.特殊等价物
8.西方学者在长期研究中,一直主张把( )原则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A.周转性 B.流动性 C.稳定性 D.还原性 9.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是( )。
A.银行活期存款 B.居民储蓄存款 C.银行定期存款 D.现金 10.我国的狭义货币M1包括流通中现金和( )。
A.单位活期存款 B.储蓄存款 C.企业定期存款 D.商业票据
11.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的职能是( )。 A.计价单位 B.交易媒介 C.价值储藏 D.支付手段 12.货币在充当商品流通媒介时发挥的职能是( )。 A.计价单位 B.交易媒介 C.价值储藏 D.支付手段
13.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值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发挥的职能是( )。 A.计价单位 B.交易媒介 C.价值储藏 D.支付手段 14.货币在( )时执行交易媒介的职能。
A.商品买卖 B.缴纳税款 C.支付工资 D.表现商品价值 15.张某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30万元,此时货币执行( )职能。 A.交易媒介 B.支付手段 C.价值储藏 D.计价单位 16.最早实行的货币本位制度是( )。
A.金本位 B.银本位 C.金银复本位 D.纸币本位
17.金币和银币按其实际价值流通,其兑换比率完全由市场比价决定,这种货币制度是( )。 A.金本位 B.平行本位 C.双本位 D.跛行本位 18.“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产生的货币制度背景是( )。 A.银本位 B.平行本位 C.双本位 D.金本位 19.最早从金银复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日本 20.我国人民币的性质是属于( )。
A.实物货币 B.代用货币 C.金属货币 D.信用货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分别填写在下列表格中。错选、多选、未选均记-1.5分。) 1.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有( )。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 E.商品价值形式 2.信用货币主要包括( )形式。
A.纸币 B.银行券 C.存款货币 D.金属货币 E.电子货币 3.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就具有本质特征有( )。
A.货币成为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表现材料 B.货币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自然属性 C.它具有与其他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 D.货币是普通商品 E.货币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4.( )是直接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随时可形成现实的购买力,货币性或流动性最强。 A.现金 B.储蓄存款 C.定期存款 D.活期存款 E.票据 5. 货币的主要功能有( )。
A.计价单位 B.交易媒介 C.资金融通 D.支付手段 E.价值储藏 6.货币发挥计价单位时所具有的特点有( )。
A.必须具有价值或代表一定的价值 B.具有一定的货币单位 C.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D.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E.为商品标价 7.支付手段的表现形式有( )。
A.延期支付 B.预付货款 C.支付工资 D.租金 E.赋税 8.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具有的特点有( )。
A.实现的是跨期购买 B.加剧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爆发危机的可能性 C.货币以其价值的独立形态存在 D.不仅服务于商品流通,还服务于其他经济行为 E.使商品买卖变成了两个独立的行为 9.根据货币制度作用的范围不同,货币制度包括( )。 A.国家货币制度 B.国际货币制度 C.金属货币制度 D.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E.区域性货币制度 10.纸币本位制具有的特点有( )。
A.执行货币职能的是纸币和银行存款 B.货币是由中央银行集中发行的,国家赋予其无限法偿能力 C.货币没有含金量的规定,不能兑换黄金 D.货币的发行是以商品流通为前提 E.货币的价值由货币购买力来决定的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根据所给资料和要求列出必要的计算过程,最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假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货币供应量统计资料如下: 单位:亿美元 项目 本币流通中现金 可转让本币存款和在国内可直接支付的外币存款 一定期限内的(三个月到一年之间)单位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外汇存款 CD(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外汇定期存款 商业票据 互助金存款 旅行支票 股票 请依据上述资料计算狭义货币和准货币M2、广义货币M3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2.假定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提供的货币供应量统计资料如下: 单位:亿美元 项目 现金 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所有存款机构的其他支票存款 储蓄存款 所有存款机构的小额定期存款 所有存款机构的大额定期存款 商业银行、储蓄贷款机构的定期存款协议 其他流动资产(短期债券、保险单、股票等) 请依据上述资料计算M2、M3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3.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7月公布的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数据资料如下: 单位:亿元人民币 项目 流通中货币 单位活期存款 单位定期存款 个人存款 金额 54,412.78 256,183.68 226,038.66 449,302.32 金额 84,578 689,823 886,343 266,954 78,471 66,947 78,564 9,974 金额 64,378 389,623 986,435 67,921 58,281 46,987 58,934 5,934 7,824 6,890 其他存款 债券 不纳入广义货币的存款 请依据上述资料计算M0、M1、M2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各是多少? 66,274.90 99,823.46 25,518.60 四、简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简述要点并作相应的解释或说明。 1.从货币的币材演变来看,货币主要有哪几种主要形态? 2.商品货币与信用货币有哪些不同?
3.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主要发挥哪些功能? 4.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哪些? 5.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阐明主要观点并逐一加以论述。 材料内容:中国货币供应量情况 单位:亿元人民币 项目 货币和准货币(M2) 货币(M1) 流通中货币(M0) 2010.12 725851.79 266621.54 44628.17 2011.12 851590.90 289847.70 50748.46 2012.12 974148.80 308664.23 54659.77 2013.7 1052212.34 310596.46 54412.78 注:自2011年10月起,货币供应量已包括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www.pbc.gov.cn/publish/diaochatongjisi/133/index.html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货币(M1)、货币和准货币(M2)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2.我国划分流通中货币(M0)、货币(M1)、货币和准货币M2的标准是什么?这样划分有何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阐明主要观点并逐一加以论述。 案情介绍:一国四币:独特的货币文化现象
当政治上的“一国两制”在中国取得重大突破时,经济上的“一国四币”即人民币、港币、澳门币及新台币早已在两岸四地相互流通,这种新的经济文化现象,是很具有独特性的。据有关资料,目前在大陆流通的港币现金已超过150亿港元,占香港货币发行总量的30%左右。而从台湾涌向大陆和香港的资金高达600多亿美元,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新台币流到大陆,已在福建等地流通。由于受90年代末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港元、澳门元与币值稳定的人民币关系十分密切,除金融机构相互挂牌外,形成了地域性的如珠江三角洲一带互为流通使用的局面。广州、深圳、珠海等地,接受港元、澳门元的店铺随处可见。内地城乡居民为了使自己拥有的货币收入分散化以及投资或收藏等原因,他们也都以拥有港币、澳门元及新台币为荣。与此同时,人民币在香港、澳门已进入流通领域,在这些地区,越来越多的人以人民币为“硬通货”及结算货币。在香港或澳门的街头上,除银行外,还随处可见公开挂牌买卖人民币的兑换店。更有趣的是,香港、澳门大多数的商店、饭店、宾馆等很多消费场所都直接接受人民币,一些商店门口甚至挂上“欢迎使用人民币”的牌子招揽顾客。台湾也同样出现了人民币的流通现象,许多人将人民币作为坚挺的货币来看待,台湾警方已视伪造人民币为非法,不少台胞回大陆探亲后,都带着人民币回去使用或留作收藏纪念。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这种独特的货币现象对大陆、港、澳、台四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这种现象长期发展下去,试问会不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为什么?
第二章 信用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为经济学上的信用指的是经济活动中,在不改变货币或物品所有权的情况下,以( )为条件的暂时让渡货币或物品使用权的借贷行为。 A. 信任 B.等价有偿 C.还本付息 D.诚实守信
2.实质上信用是关于债权与债务关系的约定,是一种契约关系,反映着授信和受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体现的是一种特定( )。 A.买卖关系 B.合同关系或契约关系 C.权利关系 D.信用关系或经济利益关系 3.信用关系的建立( )。
A.改变了借贷标的物货币或商品的使用权 B.改变了借贷的标的商品或货币的所有权 C. 既没有改变标的物的使用权也没有改变所有权 D.既改变了标的物的使用权也改变了所有权。
4.信用作为一种经济交易行为,其信用客体或交易对象包括( )。 A.授信人和受信人 B.货币或商品 C.权利和义务 D.时间间隔
5.信用形式是指借贷活动的表现方式,以( )标准,可以将信用分为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 A.偿还期限 B.信用双方联系方式 C.用途 D.信用主体
6.商业信用可以直接用商品形式提供,也可以用货币形式提供,但是必须与( )相结合。 A.货币媒介 B.预付货款 C.商品交易 D.货币运动 7.典型的商业信用同时包含着( )。
A.商品促销行为和商品借贷行为 B.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 C.商品推销方式和推销技巧 D.生产商赊销行为和销售商赊购行为。 8.商业信用的动态与( )是一致的。
A.货币周转 B.商品流转 C.产业资本动态 D.借贷资本动态
9.银行信用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以( )形式向企业等经济主体提供的信用。 A.货币资金 B.贷款 C.金融服务 D.现金
10.银行信用是伴随着现代资本主义银行的产生,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 ) A.直接信用 B.间接信用 C.生产信用 D.消费信用
11.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 )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 A.公共利益 B.价值对等 C.无偿和有偿结合 D.信用
12.在现代社会中,国家信用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其中按照( )可分为财政收入信用和财政支出信用。 A.政府预算收支 B.期限长短 C.具体用途 D.发行主体 13.国家信用的最基本形式是发行( )。 A.透支 B.借款 C.公债 D.有偿周转
14.消费信用指企业、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 )的一种信用形式。。 A.流动资金支出 B.固定资产支出 C.生产支出 D.消费支出 15.消费信用的形态可以是( )形式。 A.商品 B.货币 C.商品和货币 D.预付
16.将信用工具可分为债务凭证和所有权凭证是以( )为标准来分的。
A.权利与义务的不同 B.融资形式的不同 C.期限不同 D.与实际信用活动的相关性不同 17.商业票据是由企业签发的以商品交易为基础的( )债务凭证。 A.短期无担保 B.长期无担保 C.短期有担保 D.长期有担保
18.在商业信用活动中,出票人(债权人)签发给付款人(债务人),命令付款人在约定的时间、地点以一定的金额支付给指定的收款人的支付命令书称为( )。
A.商业本票 B.商业期票 C.商业汇票 D.商业支票
19.( )是申请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给申请人凭其在同城范围内办理转账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 A.银行本票 B.银行汇票 C.支票 D.商业本票 20.下列属于金融衍生工具的是( )。 A.货币 B.债券 C.股票 D.掉期 二、多项选择题
1.信用活动的基本特征有( )。
A.偿还性 B.长期性 C.付息性 D.短期性 E.周转性
2.从信用的含义可以看出,信用活动主要包括以下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即( )。 A.信用主体 B.信用客体 C.信用内容 D.信用期限 E.信用工具 3.不同形式的信用都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征,即( )。
A.资金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B.资金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统一 C.只改变资金所有权 D.还本付息 E.信任为基础 4.根据信用产生的形式不同,商业信用可以分为( )等基本类型。 A.赊销 B.贷款 C.分期付款 D.透支 E.预付货款 5.商业信用具有特点有( )。
A.债权债务人主要是企业 B.贷出的资本是商品资本 C.同时包含着买卖行为和信贷行为 D.信用期限比较长 E.与产业资本动态是一致的
6.关于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关系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A.商业信用始终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先于银行信用 B.只有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银行信用 C.银行信用将逐渐地取代商业信用 D.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E.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存在互相促进的关系 7.银行信用比商业信用相比,具有( )优势。
A.可以大量吸收社会闲置资金 B.风险小 C.既可货币借贷,也可实物借贷 D.不受产业环节的资金数量限制 E.期限上的灵活性 8.国家信用的特点有( )。
A.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 B.最基本形式是发行公债 C.具有财政和信用双重性 D.用途具有一定的专一性 E.安全性高和信用风险小
9.消费信用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提供商的不同,其具体形式有( ) A.赊销 B.分期付款 C.间接消费信用 D.直接消费信用 E.银行对消费者发放贷款 10.下列属于间接融资工具的是( )。
A.商业承兑汇票 B.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C.银行债券 D.银行汇票 E.人寿保险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