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物质中的水蒸气)
※浓硫酸敞口放置空气中质量会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 ②脱水性(强腐蚀性)
(使物质的H、O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炭化变黑) ③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而生成H2O)
※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酸的化学性质(通性) ①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 + 金属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
例:2HCl+Mg===MgCl2+H2↑ 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H2SO4+Zn===ZnSO4+H2↑ 2HCl+Fe===FeCl2+H2↑
③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复分解反应)
21
例: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CuO+H2SO4 ===CuSO4 + H2O
22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在“强力管道疏通剂”的新课情境中认识氢氧化钠在生活中的
重要应用,
体会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钙固体和完成相关
实验,认识它们的色态、水溶性、腐蚀性,使用的注意事项和用途。 3、
由澄清石灰水与CO2的反应迁移到NaOH与CO2的反应,由于反
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证明二者是否能反应,设计了各种实验装置并通过实验解决了该问题,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做出可靠的结论。 4、
通过实验认识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并了解不溶性碱不能使
指示剂变色。 5、
学会书写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通过分
析反应物、生成物的组成认识这类反应属于非基本反应类型。 【教学重难点】重点:碱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设计实验证明NaOH与CO2能发生反应 【教学准备】NaOH固体和NaOH稀、浓溶液、表面皿、镊子、试管、
23
蒸馏水,
Ca(OH)2固体、石灰水,吸管、一小试管CO2倒置装有浓
NaOH溶液
的小烧杯中,两软塑料瓶的CO2,两烧瓶的CO2用扎有气
球的带导
管的单孔胶塞塞紧。
【教学模式】实验探究和思考讨论、讲授结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强力管道疏通剂” 【讲述】上节课认识了常见的酸,今天就来学习常见的碱。 倾听,思考,阅读教认识NaOH在 材了解利用NaOH能与油脂反应的性质制造炉具清洁剂和管道疏通剂 用,激发学习 兴趣 培养观察、描 24
生活中的应 【板书】二、常见的碱 观看,认识NaOH的1.几种常见的碱 【展示图片】洗净的鸡爪和用强腐 蚀性和俗称的来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