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OE⊥MN于点E,则∠MOE=60°, ∵OM=
,
∴ME=, ∴MN=2ME=3,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找出最短的直径,此时线段MN长度的最小. 二、填空题 9.要使分式
有意义,x的取值范围为 x≥0 .
【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根据已知得出x≥0且x+5≠0,求出即可. 【解答】解:要使分式解得:x≥0. 故答案为:x≥0.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的应用,能根据题意得出x≥0和x+5≠0是解此题的关键.
10.如图,在已知的△ABC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B,C为圆心,以大于B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两点M,N;②作直线MN交AB于点D,连接CD.若CD=AC,∠B=25°,则∠ACB的度数为 105° .
有意义,必须x≥0且x+5≠0,
【考点】作图—基本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C=BD,再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MN垂直平分BC, 则DC=BD,
故∠DCB=∠DBC=25°, 则∠CDA=25°+25°=50°, ∵CD=AC,
∴∠A=∠CDA=50°,
∴∠ACB=180°﹣50°﹣25°=105°. 故答案为:10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CDA=50°是解题关键.
11.如图,在菱形ABCD中,DE⊥AB,sinA=,BE=2,则tan∠BDE的值是
.
【考点】菱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 【分析】首先由锐角三角函数sinA=
=,设DE=4x,AD=5x,根据勾股定理得出AE,根据菱形性
质得出BE=2x,求出x=1,得出DE=4,再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出tan∠BDE. 【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AD, ∵DE⊥AB,sinA=
=,
∴设DE=4x,AD=5x, 则AB=5x,AE=3x, ∴DE=2x, ∵BE=2, ∴2x=2,
解得:x=1, ∴DE=4, ∴tan∠BDE=
==;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得出各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2.已知二次函数y=x2+(m﹣1)x+1,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m的取值范围是 m≥﹣1 .
【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
【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不大于1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当x>1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
≤1,
=
,
解得:m≥﹣1. 故答案为:m≥﹣1.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主要利用了二次函数的增减性,熟记性质并列出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
13.有三张大小一样而画面不同的画片,先将每一张从中间剪开,分成上下两部分;然后把三张画片的上半部分都放在第一个盒子中,把下半部分都放在第二个盒子中.分别摇匀后,从每个盒子中各随机地摸出一张,则这两张恰好能拼成原来的一幅画的概率为 【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 【专题】计算题.
【分析】用A、a表示第1张的上下部分,用B、b表示第2张的上下部分,用C、c表示第3张的上下部分,画树状图展示所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再找出这两张恰好能拼成原来的一幅画的结果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解.
.
【解答】解:用A、a表示第1张的上下部分,用B、b表示第2张的上下部分,用C、c表示第3张的上下部分, 画树状图为:
共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这两张恰好能拼成原来的一幅画的结果数为3, 所以这两张恰好能拼成原来的一幅画的概率==.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通过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展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求出n,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或B的结果数目m,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出事件A或B的概率.利用字母表示画片使解决问题时简便.
14.如图,已知抛物线y=x2﹣4x+3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E,把这条抛物线向上平移,使得抛物线的顶点落在x轴上,那么两条抛物线、对称轴和y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图中阴影部分)为 2 .
【考点】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 【分析】根据S阴=S平行四边形CDFE即可计算. 【解答】解:如图连接EC、DF.
∵y=x2﹣4x+3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
∴点C坐标(0,3),点A坐标(1,0),点B坐标(3,0),顶点E(2,﹣1), ∵抛物线向上平移,顶点落在x轴上, ∴向上平移了1个单位 ∴点F坐标(2,0), ∴S阴=S平行四边形CDFE=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