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 事故 危险、有害因触发事件(1) 素 发生条件 触发事件(2) 事故 后果 而泄漏; ⑤由自然灾害造成的破裂泄漏,如雷击、台风等。 2、运行泄漏 ①设备、管道及管道附件、仪表等失灵、损坏而造成泄漏; 4、存在水等能使遇湿易燃物品燃烧的物②由于操作不当或失误引起的设备和管线的破裂泄漏甚至爆炸。 5、其他能源 6、超量灌装 质 缘层烧化引起明火;⑤静电放电;⑥雷击(直接雷击、雷电二次作用、沿着电气线路侵入);⑦进入车辆未带阻火器,或员工车辆任意出入等(一般要禁止驶入);⑧焊、割、打、摩产生火花等。 3、高热 危险分布的场所 等级 潜在 事故 危险、有害因触发事件(1) 素 发生条件 触发事件(2) 事故 后果 1.毒物浓度超标;2.通风不良;3.缺乏泄毒物泄漏达到漏物料的危险、危害特性及其应急预防方法的知识;4.应急不当;5.救护不当;6.在有毒物场所无相应的防毒过滤器、面具、氧气呼吸器及其他有关的防护用品(或失效);7.因故未戴防护用品;8.缺氧 防护用品选型不当或使用不当;9.有缺氧、窒息场所作业时无专人监护。 人员 危险分布的场所 等级 对甲苯磺酰中毒氯、1、泄漏原因同“火灾、爆炸”项中的1、2点; 2、在容器内作业时缺氧。 使人中毒浓度,毒性物质摄入体内 *********Ⅲ 窒息 ***********中毒 ******* *等 潜在 事故 危险、有害因触发事件(1) 素 发生条件 触发事件(2) 事故 后果 1.泄漏原因同“火灾,爆炸”项中的“1”(1)强腐蚀性、“2”;检修、抢修时罐、槽、器、泵、刺激性物料泄阀、管道中的强腐蚀性、刺激性物质物料未彻底清洗干净; 漏;(2)强腐蚀性、刺激性物溅入皮肤、眼睛内 3.生产岗位,加料过程中物料飞溅; 4.缺乏泄漏物料的危险、危害特性及其应急预防方法的知识;5.应急不当;6.在有毒物场所无相应的防毒过滤器、面具、氧气呼吸器及其他有关的防护用品(或失效);7.因故未戴防护用品;8.防护用品选型不当或使用不当;9.救护不当; 1.酸碱类等强腐蚀性、刺激性物质泄漏; 物料跑2.运输过程中酸类容器破损,物料飞溅; 损导致人员化学灼伤 危险分布的场所 等级 **************** (1)强腐蚀性化学 物质如盐酸、灼伤 氢氧化钠、乙酸等泄漏 2.酸碱类等强腐蚀性、刺激性物质泄漏; 3.运输过程中酸、碱类容器破损,物料飞溅; 4.生产岗位,加料过程中物料飞溅;(例如酸、碱等接触皮肤) Ⅳ~Ⅲ 触电 漏电、绝缘损坏、安全距离(1) 使用的电气设备漏电、绝缘损坏、(1)人体触及带老化等(如空压机无良好的保护措施,电体 1.手及人体其他部位,手持金属物体,触及带电体,或距离不够,造成空气击人员 Ⅱ 生产车间、变配电间、潜在 事故 危险、有害因触发事件(1) 素 发生条件 触发事件(2) 事故 后果 外壳漏电、接线头裸露,接线板和导线绝缘损坏等) (2)安全距离不够(如架空线路、室内线路、配电设备、用电设备及检修的安全距离等) (3)保护接地、接零不当 (4)建筑结构未做到“五防一通”(即防火、防水、防漏、防雨雪、防小动物和通风良好)。 (2)流过人体的电流、时间超过30mAS 穿;2.手持电动工具类别选择不当,疏于管理;3.在潮湿环境、金属容器中、夏季出汗情况下使用手持电动工具;4.电工违章作业,非电工违章进行电气作业;5.雷电(直接雷、感应雷、雷电波侵入)等 伤亡 危险分布的场所 等级 不够、雷击 配电房 厂内车辆的不安全车辆状态 伤害 (1)车辆有故障; (2)车速太快; 1.驾驶员违章行驶;2.驾驶员精力不集车辆撞击人中;3.酒后驾车;4.疲劳驾车;5.驾驶员体、设备等 心境差,激情驾驶等。 人员伤害 财产损Ⅱ 厂区道路 潜在 事故 危险、有害因触发事件(1) 素 发生条件 触发事件(2) 事故 后果 (3)路面不好,如有缺陷、障碍物、冰雪等; (4)超载。 (1)机械旋转部分缺少防护罩 (2)物品放置不稳 人体直接碰到失 危险分布的场所 等级 1.在生产、检查、维修设备时,注意力生产车间、不集中,被碰、割、戳;2.防护用品未转动、移动等正确穿戴,衣物等被绞入转动设备;3.运动物体 违章作业 人体伤Ⅱ 害 冻、三废等 贮罐区1、冷机械各种机械设备(3)突出的机械部分及 工具设备边缘锋利处等容易伤人处缺少防护设施 (4)其它物的不安全因素 伤害 的不安全状态 高(低高(低)温设接触高(低)温设备、管道 备、蒸汽管道 人体与高(低)手、脚不慎碰及蒸汽或保温层破损的蒸温物料、设备汽管道、阀等 烫伤、Ⅱ 冻伤 生产车间、蒸馏/精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