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关于大学生对年味感受的调查报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2:40:1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五,对近几年春节的感受

表十四

您认为,现在,过春节的现实意义的是什么?

250200150100500

表十五

您认为,现在的年味浓吗?

可以好好休息一家人好好团聚走亲访友,联络感情可以好好玩频率百分比 频率 很浓,很有过年的感觉基本没有了5%5%还算可以吧28%没有过去那么浓了62%

表十六

近几年,春节气氛在部分人群中变淡,您对此有何看法?

百分比 大家应该尊重春节,没有理由不重视淡化是肯定的,大家的选择不一样这是对传统节日的不尊重就是这样的发展的,没有办法频率表十七 你最近几年过年时的心情怎样? 020406080100120表十七

4.2121481018.725050劳神又费心 51.6越来越美意思了 35.2很轻松,很开心很累,很开心 100频率150百分比200250由上表可得知,春节对于73.9﹪的被调查者的现实意义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的过大年。然而,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62﹪的人认为如今的年味已没有过去那么浓了。表十六进一步表明,受访者中32.8﹪的人对年味越来越淡感到忧心,并且认为这种现象是对春节传统的不尊重,希望人们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而关注。随之而来的是,51.6﹪的学生更是认为春节越来越没意思了,春节期间的心情并不轻松。

四,思考与建议

(1)春节,是中华民族最有特色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非物质精神文化遗产。然而,当传统节日赖以存在的社会文化基础发生了改变,传统节日本身所包含的祭祖、祈祷、迷信、攘除等神秘色彩失去了光环、当所有体现春节集体性、共同性情感话语的仪式活动渐渐消失而蜕变成个体性的活动时,我们很难再对“年味变淡”的抱怨有所怀疑。春节,在中国人的心中,是一个有着特殊寓意的节日。人们总是希望在这个节日中,看到来年幸福美满生活的可能。如何让人们在以后的春节中继续感受到它的魅力,重拾对春节过年的热切盼望,是我们每个人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2)唤起民众意识,在全社会加大传统文化教育力度。当下,国人的民族素养普遍不高,这是长期以来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后果,不少人对年俗活动不热心、不参与,甚至认为那些是过时落伍的东西,是老头老太太才干的。我国的教育体制更多的还是倾向于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上,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积淀不

足,具体方法与措施仍停留在表面。当一个个语数英人才被成功塑造,而我们却吃惊地发现他们对传统文化所知甚少,甚至不关心、不在意,这是多大的悲哀!传承传统年俗文化必须从娃娃抓起,从教育着手,同时大力唤起民众正视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真正成为现代人的一种修养,为传统年俗文化的复兴保驾护航。 (3)将传统与现代衔接,这样既可以丰富其原有内涵又不能断纳入新质。依托于农耕时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创造出来的过年习俗因无法满足现代人的追求而“魅力”日减,渐渐被人们所遗忘。将传统与现代衔接成为传统年俗文化突围的出路所在。

具体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抓住“年味儿”的精髓。在祥和喜庆的氛围中尽情欢乐只是过年的外在表现形式,作为传统节日,春节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但饱含民族情感的民俗,在时代的变迁中要保持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此,我们还应有所思索,春节承载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比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传统思想。现在的我们,更多的仅仅是把过年当成了一个节日标识在渡过。兴盛传统年俗文化首先应抓住“年味儿”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传承发扬。可以在大街小巷通过戏曲、说唱等方式向人们讲述年兽的传说及年俗文化的起源、发展,还可以向社会开放民俗博物馆之类的文化教育场所。光是让人们在吃吃喝喝中度过年节,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人迷失于物欲横流中,吃过玩乐过之后什么都没留住。

另一方面则是进行产业化营销运作。保护春节传统,就要创新春节文化的内容,通过恢复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传统春节成功地实现向现代节日的转型,使之既获得国民喜欢,又得到国际认同。也只有给春节传统赋予新的元素,才能让这一传统节日文化更好地得到继承、发扬和光大,才能增加春节文化的独立性和丰富性。洋节之所以热,在于它有时尚、有品位的标签,而商家正是营造这一效应的主力军,其成功的发展模式值得我们借鉴。激活传统年俗文化应转变观念,把春节这一传统节日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运作。年俗文化所积淀的丰富故事可发掘为影视作品、卡通动漫及电脑游戏的良好素材,如除夕夜年兽的形象便可进行一系列产品开发。

五,结语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大节。相对于以前春节来临时的热切期盼,如今,人们似乎对它热情减淡。我们反封建迷信,却把包括春节在内的许多民俗都作为封建迷信反掉了,以致于新的文化传统没有形成,而旧有的文化传统都被当作腐朽的东西抛弃了,这是造成春节等民俗越来越淡化的原因之一。“我们如果没有了包括春节在内的民俗文化,就意味着在世界文化发展中被淘汰。”

无论其文化规模与价值,还是精神内涵与意义,春节都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民都是传承者。随着时代生活的进步,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在继承中创新,不断产生新的载体形式,更多的人开始对民族节日的内涵和价值产生兴趣。“产生文化自信,才有文化的自觉,才能把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

我们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定要肩负起传承中华民族春节传统文化的责任,并促使其创新发展、永葆活力,长久的繁荣下去。

【参考文献】

《淡味春节中的历史变迁与仪式分析——以三代人的少年时期过年感受为例》 ——黄翠,《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大春节观与年味浓淡的色素分析》

——岳永逸,《思想战线》

《寻找那逝去的年味》 ——迟永香、 侯贺良,《走向世界》 《春节,多点创意就有“年味”》 ——余晶晶,《今日海南》

《关于大学生对年味感受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tram8lgwy37lyd0yek5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