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1孔子主张以礼治国,反对使用刑狱治国。()(1.0分)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2孔子认为,仁是一切德性的总名,包括了我们的种种德性。()(1.0分)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3孔子认为,人应该尽可能地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优秀之处,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4孔子的“人性向善”具体来说是要把人变为君子。()(1.0分)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5孔子认为,只有天资不好的人才有必要学习。天生具有善良天性的人没有必要学习。()(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6孔子认为,臣子必须对君王绝对地服从。即使君主不行君道,臣子也要对君主不离不弃。()(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自《尚书》。(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8孔子认为,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技能,早日成为有用的人。()(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9孔子的政治主张代表了落后保守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0孔子对老百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使在温饱未能解决的情况下,也不能作奸犯科。()(1.0分)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1孔子反对“巧言令色”,根本原因在于爱说漂亮话的人败坏了社会风俗。()(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2孔子认为,当朋友犯错时,应该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意见,而不是一味地忍让纵容。()(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中君子与小人之区分基于两者的社会地位。()(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4《论语》为孔子亲手所写。()(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5礼不仅是一个外在的规定,而且是我们完成自己内在修养的必有手段和工具。()(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6《殷周制度论》分析了周朝取代殷朝的原因,认为周胜殷在于周朝的统治者制定了富国强兵的制度。()(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7孔子认为,修身与治国属于不同的范畴。两者关系不大。()(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8孔子认为,有才干的人并不能称作“仁人”。()(1.0分)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9孔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1.0分)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0孔子认为,“让”是至德。无论是在上者,还是底层人民都要谦让。()(1.0分)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1孔子认为,臣子必须对君主绝对地服从。()(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2孔子认为,仁从来就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在历史的场景当中的具体的行为,必然表现为仁的行为。()(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3孔子认为,礼之本不需要外在的形式来维系。()(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4孔子认为,为了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人。()(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5孔子认为,君子是与人为善的好人。()(1.0分)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6孔子认为,社会长治久安的前提在于制定一套完善的社会制度。()(1.0分)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7孔子对君子的品行有着极高的规定。因此,君子是极难实现的人格境界,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1.0分)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8之所以要“学而时习”,是为了加强对学习内容的记忆,这样才能学得牢固。()(1.0分)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9孔子反对庶人议政,否则会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0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三者中,“足兵”最重要。()(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1孔子认为,人成为君子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日复一日地修炼。因此,君子是很难实现的人格境界。()(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2孔子认为,礼的社会功能是造就不同的阶级。()(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3孔子所说的学,并不是学习客观知识和客观技能,因此单单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而是要学思结合,不能偏废。()(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4孔子认为,师生关系是双向的伦理关系,彼此都有一定的责任与义务。()(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5孔子的同时代人中,有很多人达到了仁的要求。()(1.0分)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6内圣与外王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内圣是为了实现外王。()(1.0分)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7孔子区分了“君子儒”与“小人儒”,赋予了“儒”以崭新的意义与使命。()(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8孔子认为,礼维护的是统治者的利益。在上者用礼约束和压制在下者。()(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9孔子认为,君臣以义合。君主若不行君道,臣子便应该离任。(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50儒家重视道德,反对追求财富。()(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