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D+∠OCD=50°, ∴∠OAB+∠OCB=130°.
设∠D=x,则∠B=180°﹣x,∠AOC=2x.
在四边形OABC中,∵∠OAB+∠OCB+∠B+∠AOC=360°, ∴130°+180°﹣x+2x=360°, ∴x=50°,
∴∠B=180°﹣x=130°. 故答案为130.
【点评】此题考查了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四边形内角和定理.此题难度适中,设∠D=x,列出关于x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6.已知直线y=x+2与y轴交于点A,与双曲线y=有一个交点为B(2,3),将直线AB向下平移,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C,D,与双曲线的一个交点为P,若)或(0,﹣) .
=,则点D的坐标为 (0,
【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分析】设D的坐标为(0,m),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出得PM的值,从而求得P的坐标,代入直线解析式即可求得m的值. 【解答】解;当D点在y轴的正半轴时,如图1所示, 设D的坐标为(0,m),
∵将直线AB向下平移,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C,D, ∴CD∥AB,
∴直线CD的解析式为y=作PM⊥x轴于M, ∴PM∥y轴, ∴∵∴
=
,
+m,
=
,然后根据
=,求
=, =
=,
第13页(共24页)
∴PM=3OD=3m,
∵P是双曲线的一个交点, ∴P(,3m), ∴3m=×+m, 解得m=±∴m>0, ∴D(0,
); ,
当D点在y轴的负半轴时,如图2所示, 作PM⊥x轴于M, ∴PM∥y轴, ∴∵∴
=
,
=, =
=1,
∴PM=OD=﹣m,
∵P是双曲线的一个交点, ∴P(﹣,﹣m), ∴﹣m=×(﹣)+m, 解得m=±∴m<0, ∴D(0,﹣
);
)或(0,﹣
).
),
,
综上,点D的坐标为(0,故答案为(0,
)或(0,﹣
第14页(共24页)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平移的性质以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表示出P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6分)
17.当k分别取0,1时,函数y=(1﹣k)x2﹣4a+5﹣k都有最小值吗?写出你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考点】二次函数的最值;一次函数的性质.
【分析】代入k的值,得出解析式,根据函数的性质即可判定. 【解答】解:当k=0时,y=x2﹣4x+5=(x﹣2)2+1, 所以当k=0时,函数有最小值1; 当k=1时,y=﹣4x+4, 所以为最小值.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二次函数的最值,熟练掌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8.已知:如图△ABC,∠ABC=2∠B=60°,BC=4.请按要求进行尺规作图,作∠ACB的平分线交AB于点D,再过点D作DE⊥BC,垂足为E,并求出AD的长.(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第15页(共24页)
【考点】作图—复杂作图. 【专题】计算题;作图题.
【分析】利用基本作图作CD平分∠ACB,作DE⊥BC于E;由于△ABC为直角三角形,则AC=BC,然后在Rt△ACD中利用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求AD. 【解答】解:如图,CD和DE为所作;
∵∠ABC=2∠B=60°, ∴∠B=30°,∠A=90°, ∴AC=BC=2, ∵CD平分∠ACB, ∴∠ACD=30°, ∴AD=
AC=
.
【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复杂作图是在五种基本作图的基础上进行作图,一般是结合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方法.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把复杂作图拆解成基本作图,逐步操作.
19.如图,A,E,F,B在同一条直线上,CE⊥AB,DF⊥AB,AE=BF,∠A=∠B,求证:OC=OD.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证明题.
第16页(共24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