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导学案
学习内容:第二单元《遗迹》《秦始皇兵马俑》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绳子,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2、能用“也许”、“似乎”造句。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学习重点难点:
1、 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2、 继续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一、交流预习情况,边揭题边审题。
秦始皇谁知道? (公元前295一前210年),姓赢,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俑”指什么? (古代殉葬的偶像)兵马俑又指什么? (古代瓷制成的兵马殉葬的偶像。) “秦始皇兵马俑”你们是怎样理解? (秦始皇安葬时所陪兵马殉葬的偶像)
二、小组合作学习课文,提出要求及问题:
1、读准生字的字音; 2、划出生字新词;
3、思考问题: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 4、课文一开头就介绍了什么?
5、这一段有外到内分别写了什么?(镏金大字、大厅)为什么说大厅极为壮观。
6、这一自然段的段意是什么?
三、展示交流结果:
1、(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2、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
兵马俑博物馆是陈列1974年从秦始皇陵墓的兵马俑坑中发掘的兵马俑的地方。
3、让学生试着概括段意后,再对照课后的段意,让学生明白课后的段意概括的即简洁又确切。 四、课堂练习。
1、边默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写兵马俑的军阵的。(用“总分总”的段式,指导学生进行复述。)
2、完成作业本上第6题。
3、结合讲评,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段意。(兵马俑军阵威武雄壮)
五、课后小结,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后的讲评。 2、做作业本上第4题。 ①指名读。
②比较句子,写出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3、指导造句
①“也许”是什么意思?
②造句举例:在这个问题上,他们的想法也许是对的。 ③试着造句,讲评。 ④“似乎”是什么意思?
⑤造句举例:前段时间,爷爷病了。经过医生的诊治。爷爷的病似乎好起来了。
⑥试着照句,讲评。
《秦始皇兵马俑》导学案
学习内容:第二单元《遗迹》《秦始皇兵马俑》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绳子,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准确说出第3自然段的写作顺序和作者观察兵马俑阵容的顺序 学习重点难点:
1、 按由外到内的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厅的壮观。。 2、 继续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
一、复习生字和新词。
1、请同学互相检查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课后巩固情况。
二、指导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
1、边默读边思考,完成填空,课文是怎样写兵马俑神态的? ①这些兵马俑神态,。有的兵俑,,,,这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有的兵俑,,,这是刚入伍的。 ②一匹匹战马,,,似乎在倾听雄壮的号角声。 2、引读理解。
这一段作者先总写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再分别写老战士的外貌是(留着胡子),神态是(虎视眈眈,神情十分严肃);写新战士的外貌(束着头发),神态是(一脸稚气);战马的外貌是(膘肥体壮),神态是(竖耳瞪眼)。 ①句中“也许”可换成什么词?(或许可能)在句子中表示推测和估计的意思。
②句中“似乎”可换成什么词?(好像)在句子中表示推测,不肯定的意思。 3、齐读第4自然段。
4、概括第4自然段的段意。
5、小结:作者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词语描写了兵马俑的外貌、神态,使我们身临其境,仿佛回到远古时代,目睹士兵和战马的风姿,同时由衷地赞叹起塑造兵马俑的古代艺术家那高超的技艺。 6、用归并法概括第2段段意。
三、学生自学第3部分。
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①“沉睡”是什么意思?“沉睡了两千多年”是指什么?
②“重大发现”已经说明了这个发现的意义之大,前面再加上“最为”两字说明了什么?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1、指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讲评。
2、同桌互说课文主要内容。 3、做作业本上的第5题。
4、讲评作业,揭示归纳的方法。
板书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 军 阵 (威武雄壮) 老战士 神 态 虎视眈眈 小战士 稚气
战 马 (栩栩如生 膘肥体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