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贺良朴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4 13:11:0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贺良朴

时间:2010-8-5 22:08:00 点击:11131

导读: 贺良朴(1861—1937)字履之,号篑公,湖北蒲圻人,晚居北京,清季举人,工古文及古风诗。画山水、人物、花卉、疏朗有华岩风格。任北大画法研究会、北京画学研究会导师,北京美专教授,成就颇众。(胡佩衡稿) ...

贺良朴(1861—1937)字履之,号篑公,湖北蒲圻人,晚居北京,清季举人,工古文及古风诗。画山水、人物、花卉、疏朗有华岩风格。任北大画法研究会、北京画学研究会导师,北京美专教授,成就颇众。(胡佩衡稿)

近代画家贺良朴

(一)灵秀毓豪英

( 作者伍昌平)贺良朴出生于赤壁市与湘交界的一个古朴乡村——晓阳畈。村庄背山面水,遥以松峰为屏,是藏风聚气之宝地。

他家祖屋年代久远,传承着祖祖辈辈习书论学、吟诗作画之经典故事。屋后重峦耸立,苍翠欲滴;左有修竹郁郁葱葱,右有茶园青翠如玉;门前蟠河清澈见底、绕村而过;河上栈桥卧波、杨柳拂岸;岸边桐车水磨,天籁和谐。

蟠河虽小,却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不同凡响传奇经历。早在两千多年前,汉高祖就亲选蟠河中的春鱼为贡菜,喜爱至极。春鱼即文珍鱼,又称银鱼,体小轻盈、玲珑剔透,肉质鲜美令人回味无穷。每年春季,春鱼自长江逆流而上,至蟠河下子产卵,洄游二十余日。在此时节,渔民汇集两岸,如龙队伍蔚为壮观。它真可谓是晓阳畈的母亲河。

村前良田沃野,多种水稻、莲藕,每逢夏季,稻花飘香、香荷摇曳、清癯吐红。畈中立一茅亭,旁伴一从古树,下卧耕牛小憩,自然和谐之情趣尽现,堪比陶渊明的世外桃源。

他家祖居于此,名门望族,耕读世家,祖屋气派考究。庭院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房屋高大宽敞,布局呈十字形中轴对称,一进五重,七开间;歇山顶的屋盖气势宏伟;堂屋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可同时容纳几顶金花顶大轿落座;堂前匾额高挂、楹联抱柱,精彩纷呈;书房门窗装饰古朴风雅,雕刻有儒家教子故事,内设紫檀桌椅,据说房中曾挂有唐代吴道子所绘释迦牟尼之像,旁附对联一副:明月洒开花上露,好风浮动水中云;正门庄严高大,垂花华丽,门前石狮蹲坐,贺字锦旗迎风高扬,无一不映证门楣光耀。

家乡地处楚地,钟灵毓秀,自古以来以诗词之乡闻名遐迩,是成就艺术大师的摇篮。自然的眷顾使得他自幼便与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墨香四溢的书房研习书画之余,他常常上山看鸟赏花,下河观鱼戏虾,生活自由在,令他魂牵梦绕。自然的和谐优美、情趣盎然,催发了他对作画的强烈兴趣,也孕育了他独特的艺术气质和创作灵感。

他家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下自知县,上至尚书,品品皆到,代代不息。贺式族人素以家规家训严格律己,恪守清廉简朴之风,以善为宝,积德行仁,恭良谦让,和睦乡里,救难济贫。并且世代崇尚读书檄文,视学问如禾如稻,国之精良、世之大宝,以耕读为重。族人莫不奋发图强、不甘落后,进而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他毕生奉行“立品修身志要坚,学无老少达为先”,在与众兄弟相交甚欢之余也不甘落后,勤于研读。他家世代注重环境熏陶,身体力行“言传身教,醍醐灌顶”。在淳朴家风、严格家训的影响下,他秉承了清廉简朴、勤奋刻苦的性格作风,使得他在初涉画坛便小具大家风范。他家家史上有一段颇为经典的故事:他的堂伯父贺寿辞曾考取功名出仕为官,并且官至工部尚书,一生功名赫赫、极为不凡。尽管出身显贵,但自小家教甚严,摒弃奢靡之风毫无纨绔之气,甚至于小小年纪就独自在山中书房勤读苦练。由于平生嗜酒乐饮,他母亲便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她在港河的沙地上选出十来个小花石,每天就将这些石头放入锅中加上油盐酱醋,翻炒过后盛入碟中供他下酒。久而久之,这些小花石经由唇磨牙咬,终变得珠滑玉润了。这含石饮酒的故事贺良朴从小便耳熟能详,这使他懂得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也成为他后来历尽辛酸苦楚走访名山大川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撑。

(二)一代艺术大师

他天资聪颖,极具绘画天赋,但真正使他近距离接触上层艺术、开启艺术之门的契机来源于他的堂伯父——贺寿慈。他自小离家,进京跟随伯父,贺寿慈先生对他倍加厚爱、叨陪鲤对,督导他博览群书,读诗习画,携拎他串街入府,寻壑登丘。贺寿慈是当时的书法名家且富于收藏,是有艺术殿堂之称的北京琉璃街的常客。那里荟萃了古今中外无数艺术珍品。伯父的威望使得他常有机会进入内

府,窥探唐宋元明清时期海内外画家真迹,在饱览价值连城的真品时,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由此他的眼界得以开阔,艺术修养得以提高。他早年还常随贺寿慈游历各地,饱览名山大川、锦绣山河,为诗画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随着绘画技艺的逐步提高,他开始不满足于临摹前人名画,决心要创作出自己的作品。于是他决定游遍山川寻找灵感,用眼睛实地捕捉,用心灵真实感受。他时刻铭记郑板桥的那句名言:“画竹须眼中有竹,继而胸有成竹,终能跃然纸上。”正是在游历祖国大好河山的旅途中,他实现了自幼时以来与大自然的第二次对话,,在感怀自然福泽、宇宙浩繁的过程中,他找到了灵感。如果说童年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第一次对话在他心里放进了一个艺术宝盒,那么成年之后的第二次对话便是开启这宝盒的一把金钥匙。置身大自然让他得以陶冶性情、舒展襟怀,真正做到了眼中有画、胸中成画、笔下出画。

他以山水画闻名于世,兼工人物、花卉。其山水早期师法“四王”,上窥元代王蒙笔意,细笔山水仿衡山、六如,大幅山水师法黄子文、王石谷,综各家之长,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人物师仇英、陈洪绶。花鸟以琿南田为法雅润而不滑易,落落大方。《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宋元明清画家年谱》、和日本编纂的《支那画家词典》等,均记载其小传作品。

他与时俱进,在国画界、诗词界都有很深的造诣,均有建树,是多栖大师。他一生创造了许多作品,但大多毁于战乱兵焚,存世作品不多。现存墨宝《千岩万壑图》和《江山秋霁图》,俱长2丈余,是他花甲之年艺术达顶峰时动笔,历时两年完成的,各有艺林名家题跋,缀于卷左。题诗漫社成员均为当时社会名流。

传世杰作《千岩万壑图》作于1921年,长6.67米、高0.4米,属山水长卷,画面山峦叠翠,气势磅礴。画上春岭云横、云烟飞瀑、边塞古城、渔舟唱晚、水浦归舟,构成一幅幅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由图的千岩万壑可探见作者因国家山河破碎的忧国忧民之心——“长卷画成,自有喜悦之情,同时面对画中千岩万壑,联想神州大地仍处于战乱之中,心潮澎湃,无限悲愤。八月二十四日漫社第四集,余作千岩万壑图长卷适成,自题七古一章,并乞同社诸公题句。”

搜索更多关于: 贺良朴 - 图文 的文档
贺良朴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u1f3271qr8jj339naf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