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杂种优势:杂种第一代的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品质上比其双亲优越的现象。 2.外显率:一定基因型的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预期表型的比例。
3.罗伯逊易位:发生在两条近端着丝粒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各自其着丝粒区发生断裂,两者的长臂进行着丝粒融合形成一条大的亚中着丝粒的新的染色体,两者的短臂也可能彼此连接成一条小的染色体,含很少基因,一般在细胞分裂时消失。
4.上位效应:一对基因影响了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效应。
5.互补测验:一种利用不同功能区突变互补的方法来确定突变的功能关系的测验方法。 6.表现度:相同基因型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个体间的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7.平衡致死品系:利用倒位的交换抑制效应,为了同时保存两个致死基因而设计建立的果蝇品系。 8.基因互作: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相互作用,在控制某一性状上表现出的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 9.数量性状:所有能够度量的性状,均可称为数量性状,这些性状呈连续变异,只有数的差异,没有量的差异。
10.重叠基因:同一段DNA的编码顺序,由于阅读框架的不同或终止早晚的不同,同时编码两个或两个以上多肽链的基因。
11.假显性:如果缺失的部分包括某些显性基因,那么同源染色体上与这一缺失相对应位置上的隐性等位基因就得以表现,这一现象称为假显性。
12.遗传漂变:当群体不大时,由于抽样的随机误差所造成的群体中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
13.C值悖理:C值大小随着生物的复杂程度而增加,但C值和它的进化复杂性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这种现象称C值悖理。
14.缺失作图:利用缺失突变同另一个基因组内缺失区的点突变之间不可能重组的原理,确定其突变位于缺失范围内,再运用一系列重叠缺失突变系与所要测定的突变型杂交,来确定最终的位点。
15.顺序四分子:脉胞菌减数分裂的4个产物保留在一起,由狭窄的子囊包裹,以致分裂的孢子按严格顺序排列,此四分子属于顺序四分子。
16.基因家族: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有许多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基因,这样的一组基因为基因家族。一个基因家族成员可分散在不同的染色体上,也可集中在一条染色体上。
17.位点专一性重组:这种重组依赖于小范围同源序列的联会,重组也只限于小范围(15bp),重组只涉及特定位置的短同源或是特定的碱基序列之间,需要位点专一性的蛋白质因子参与催化。
18.母性影响:由于母体中核基因的某些产物积累在卵细胞的细胞质中,使子代表型不由自身的基因所决定而决定于母本基因型的遗传现象。母性影响并不属于核外遗传的范畴。
19.假基因:同已知的基因相似,但位于不同位点因缺失或突变而不能转录或翻译,是没有功能的基因。 20.表型模拟:环境因素所诱导的表型类似于基因突变所产生的表型,这种现象称表型模拟。模拟的表型效应是不能遗传的。
21.瓶颈效应:又称奠基者效应,指当一个大群体通过瓶颈后,由少数个体再扩大到原来规模的群体,这种群体数量的消长而对遗传组成(即基因频率)所造成的影响 二、判断题
第 1 页 共 4 页
以上仅为参考答案,简答、论述题均只列及主要的解题知识点,请您结合自我理解和课本内容进行知识
掌握和巩固。如对答案等有疑义,请及时登录学院网站“辅导论坛”栏目,与老师交流探讨!
1. × 2.× 3.√ 4. × 5.× 6.× 7.√ 8.√ 9. × 10. √ 11. ×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三、选择题
1—5.BCDDA 6—10.BCA.BD 11—15.CCCBD 16—20.CCDAA 21—25. A DDA C 26—30. A D DC A 四、简答与计算
1.答:
母性影响实质为细胞核遗传,性状受母本核基因控制,分离比推迟一代表现。 细胞质遗传是由于细胞质基因决定,无分离比。 2.答:
1)表型模拟,残翅基因模拟了长翅基因的表型; 2)和野生型杂交,F1长翅,F2 3长∶1残; 3)和残翅杂交,后代为不分离的残翅果蝇。 3.答:
基因型为XbXbY母亲是色盲基因杂合子,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时发生X染色体不分离,产生了XbXb基因型的卵子,同带有Y的精子结合就形成了XbXbY的儿子。
4.答:
(1)真核生物中形成合子的配子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均为全套染色体,这样的合子称为完全合子或完全二倍体。
(2)原核生物形成的合子是部分合子或部分二倍体,即合子含有一个亲本的全部基因组和另一个亲本的部分基因组,并且在基因重组中,只有偶数交换才能产生平衡的重组子,相反的重组子不出现。
5.答:
1)爬行鸡为显性遗传,以杂合子形式存在,纯合子不存在,说明纯合致死; 2)爬行鸡为杂合子,互相交配,得2爬行鸡:1正常鸡,显性纯合子死亡。 6.答:
(1)臂内倒位指着丝粒在倒位环的外面,倒位环内若有单交换发生,则理论上会出现四种类型的配子; (2)其中两类可育,一种为正常可育,一种为倒位可育;
(3)另外两种类型配子不育,即为含有两个经过交换的单体,一个成为双着丝粒桥,一个成为无着丝粒片段二者均有重复和缺失;
(4)故倒位可抑制交换的产生(或由单交换产生的配子均不育) 7.答:
(1)父亲(XCY)在减数分裂过程中Y染色体丢失,形成了不含Y染色体的精子,母亲(XCXc)提供Xc卵子,因此产生XcO的女孩; (4分)
(2)父亲(XCY)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分开,形成了XCY类型的精子,与母亲(XcXc)提供的Xc
第 2 页 共 4 页
以上仅为参考答案,简答、论述题均只列及主要的解题知识点,请您结合自我理解和课本内容进行知识
掌握和巩固。如对答案等有疑义,请及时登录学院网站“辅导论坛”栏目,与老师交流探讨!
卵子结合,产生XCXcY的男孩;
(3)母亲(XcX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分开,形成了XcXc类型的卵子,与父亲提供的Y类型精子结合,产生XcXcY的色盲男孩。
8.答:
1)遗传因子→“三位一体”最小单位→基因是有功能的DNA片段 2)基因的可分性,拟等位基因→顺反子 3)重叠基因、断裂基因、跳跃基因、重复基因、假基因等 9.答:
1?24?250pur与nad 共转导频率24?25 ??490pur与pdx 的共转导频率
?3)pdx 非选择性座位最靠近pur 4)nad 与pdx在pur的同一侧
5)实验中pur?pdx?nad ?为最小频率。如在同一侧,pur?pdx?nad ?由四交换产生,而其余的几种由双交换产生,所以菌落数要大大多于pur?pdx?nad ?。
10.答:
(1)可能由于在形成卵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时,X染色体发生了不分离现象; (2)假设血友病基因为h,则由于Xh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不分开 男 X+Y × X+Xh 女 ↓
儿子 XhXhY (血友病、Klinefelter综合症) 11.答:
1)数目最少的两种后代( o + s 、+ p + )为双杂交类型,与数目最多的亲本类型( + + s 、o p + )相比较,基因o的位置发生改变,故顺序为p 、o 、s (或s 、o 、p )。
2)p—o=[(96+110+2+2)/1000 ]×100%=21% 图距为21cM ; o—s=[(73+63+2+2) /1000]×100%=14% 图距为14cM ;
p-s=[(96+110+73+63)/1000 + 2×(2+2)/1000]×100%=35% 图距为35cM ; 3)C=观察双交换值 / 理论双交换值={ [ ( 2+2 ) / 1000 ] / (21%×14%) }×100%=13.6% 1VF2?(VP1?VP2?VF1)312.答: 1h2?100%B?1.2?(0.1?0.5?0.3)VF21)广义遗传率公式 3
?1.2?100%
=75%
2VF2?(VB2)狭义遗传率公式 1?VB2)?100%h2?NF2(0.8?1.0)2?1.2V?
? =50% 13.答:
1.2?100%
P Dd♀ ? Dd♂
第 3 页 共 4 页
以上仅为参考答案,简答、论述题均只列及主要的解题知识点,请您结合自我理解和课本内容进行知识
掌握和巩固。如对答案等有疑义,请及时登录学院网站“辅导论坛”栏目,与老师交流探讨!
? 因为母本基因型为Dd,由于母性 F1 DD Dd dd 影响F1全部为右旋 ? 自 ? 交 ?
F2 DD DD dd DD 和Dd 自交后代为右旋理由同上 Dd
dd dd 自变体受精下一代dd 左旋, 右旋 右旋 左旋 是由母本dd 基因型所致
第 4 页 共 4 页
以上仅为参考答案,简答、论述题均只列及主要的解题知识点,请您结合自我理解和课本内容进行知识
掌握和巩固。如对答案等有疑义,请及时登录学院网站“辅导论坛”栏目,与老师交流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