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祥林嫂死亡之谜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5 18:23:2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祥林嫂死亡之谜(教学实录)

王远帅

设计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教学构思:本课例想通过模仿案件侦破的形式,与学生一起探讨鲁迅小说《祝福》中祥林嫂死亡的原因,与电影中的结尾有何不同。以引导学生学会探讨、合作、交流,增强学习的兴趣,挖掘文章的深刻内涵。

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们在上一回说到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其故事梗概我们已经很清楚了,并且我们又观看了由小说改编的电影。看完电影以后有的同学就对小说和电影的结局有了疑问,因为电影中祥林嫂的死和小说中似乎有些出入,电影中祥林嫂是因为冻饿而死,可小说里并没有写她是怎么死的。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呢? 学生回答:有。

师:那么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很有研究的价值,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电影《祝福》是根据鲁迅先生的小说改编而来的,在电影的结尾记述了祥林嫂的死亡:在旧历的大年夜,家家户户燃放鞭炮迎接上天的赐福。此时的祥林嫂孤独一人走在鲁镇的一条小巷里,漫天的大雪似乎预示着上天将要赐给鲁镇的人们一个个大大祝福,她的身上已经落满了积雪,头发全白了,脸色灰黄,没有一丝血色。右胳膊上挎着一个竹篮,内有一个破碗,空的。左手拄着一跟竹竿,下头已经开了裂。她步履蹒跚,浑身发抖,慢慢的歪倒在路边的雪堆上,大雪逐渐的覆盖了她的消瘦的身体,祥林嫂就这样走了。

在小说里真的是这样的么?请同学们自由的讨论一下,共同来探明祥林嫂死亡之谜。 (学生在自由的讨论,非常热烈,十分钟之后。)

好,同学们都非常积极的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解决这个谜团,在你申述自己的观点时,一定要用小说里的材料来证明你的观点。

学生甲:我觉得小说里的祥林嫂可能是饿死的,因为在小说里写到她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篮子里的碗是空的,就说明她没有什么食物,在大雪天里,她肯定是又冷又饿,最后饿死了。 师:这位同学说出了他的观点,他认为祥林嫂是饿死的,并且说出了他的理由。其他同学也是这样认为的么?有没有其他的观点呢?

学生乙: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祥林嫂有可能是自杀死的,虽然在小说里并没有说她是选择怎样的死亡方式,但自杀死亡是可以证明的,也是比较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而事实上,祥林嫂的自杀,也是鲁迅先生在小说中作了多方的暗示。 师:“这倒是一个非常新奇的发现,祥林嫂是自杀死亡的,来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乙:试想一下,当祥林嫂被鲁四老爷家赶出来后,已经是体力衰竭,人们将她看作是不

洁的异物,任谁是都不会同情关心她的命运了;她所面临的唯一的结局就是死亡。与其慢慢地挨饿,冻死饿死,倒不如尽快地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我想祥林嫂肯定有这种勇气的。 师:有道理,很好。思维比较开阔,其他同学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呢? 生:同意他的观点。

师:看来同学们基本上都同意祥林嫂是自杀的这个观点了,可小说里并没有说她是自杀的呀,我们就来从小说文章里寻找蛛丝马迹,来揭开祥林嫂死亡之谜,好不好?那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寻找线索,十分钟时间。(约十分钟过去了。)

师:同学们考虑好了没有啊?我们来看看谁能从小说里找到理由。 学生丙:我认为祥林嫂肯定是自杀的,从小说一开头祥林嫂出场时,便那样郑重其事地向“我”询问人死后的情况,可以看出她已经有了这个死的念头了。

师:对呀,如果人不考虑到死的问题,她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呢?很有道理,那么其他同学又找到了哪些呢?

学生丁:还有鲁四老爷的话里也可以看出来祥林嫂是自杀的,鲁四老爷非常恼怒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如果是一般的冻死或者是饿死,他的反映不会这么强烈,“偏偏要在这时候”可见死者是主动选择的行为,一般情况下哪会这么巧啊!

师:非常好啊,这个理由很有说服力,还有其他的线索么?

学生戊:有,从小说中“我”在祥林嫂死的前后一系列心理反映来看:回答了她关于灵魂有无的问话之后,马上便“心里很觉得不安逸”,想到“我的回答怕于她有些危险”,倘若“因此发生了别的事,则我的答话委实负若干的责任”。而且,“我”“仿佛怀着什么不祥的预感”,“这不安愈加强烈了。”从作者的这些话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也想到了祥林嫂恐怕要有什么不好的想法,什么不好的想法呢?天亮的时候证明了“我”的不安是正确的,祥林嫂死了。 师:戊同学观察力真是厉害,这一点都可以看到,其他同学有没有发现? 学生己:有,当鲁家的短工告诉“我”,祥林扫嫂“死了”是,我的反应也是很强烈的,课文里写到:死了?我心里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而且特别追根究底的要问个明白:怎么死的?短工的回答却是“怎样死的?还不是穷死的?”由于这是凶死,在年关祝福是时短工忌讳说出真相,所以只好这样笼统的回答。中间的破折号是停顿之意,说明短工是有所犹豫和踌躇。短工显然没有按“我”所要求的回答,但“我”知道祥林嫂准是自杀而死,于是内心“惊惶”了一阵,“还似乎有些负疚”。小说里多次写到我的“不安”“预感”和“负疚”的心情,我想其目的是在强调突出祥林嫂的不同寻常的死。

师:真是精彩啊!己同学对小说里的人物心理分析的十分到位,在小说刻画人物方面,心理描写最能表现人物的最本质的性格特征,所以我们在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时,一定要注意心理描写的片段,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小说的内涵。祥林嫂是自杀而死应该没什么疑问了,可是另外一个问题有出现了,她为什么非要在“祝福”的那天自杀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看看你能不能给个另大家满意的解释。(同学们热烈的讨论。)

学生庚:我想,祥林嫂有可能是故意的死在这个时候的。从小说的内容上来看,祥林嫂想通过捐门槛的方式解除自己的罪过,因为她深信在这个世界里是有鬼神存在的,她也认为鬼神是公道的,能够保佑她成为一个正常的人,可是结果却出乎意料,她仍然被看成是一个不干净的人,被鲁家的人赶了出去,她没有了活路,最后很绝望,满怀着愤怒,电影里,有一个场景,就是祥林嫂最终被彻底的剥夺了“祝福”的 权力后,她愤怒的跑到庙里,用刀砍她花费了一年的辛苦挣来的门槛。死在这个除夕夜,可以看作是她有了一定的反抗精神。在这个时候死,给人的震撼很大。

师:很好,这里的祥林嫂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也存在,比如某个人因为别人的误解而想不开的时候,那么他往往会选择令别人最忌讳的时间或地点选择报复表达自己的反抗。由此,可以看出祥林嫂已经有了朦胧的无意识的反抗精神,正如她对“鬼神”的疑惑,本身就能够说明她开始对长期信奉的封建教条的怀疑。所以在小说里特意的安排祥林嫂死在大家都在祝福

的除夕里,鲁迅先生的用意何在呢?

学生辛:我想这样会更加增添了小说的悲剧色彩,正如《安徒生童话》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偏偏冻死在被西方人成为文明世界的圣诞夜里,小女孩就更加可怜。还有〈〈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死在了贾宝玉结婚的晚上,其情更悲。小说里的祥林嫂死在除夕夜就给人们以极大的震撼。

师:对呀,这种艺术手法就被称为烘托,借助外界环境,来刻画人物形象。小说里的环境又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们分别有不同的作用:首先,他们给人物的生活设置了一个场所,决定了人物将来的命运;其次,环境的描写也起到烘托和渲染的作用。祥林嫂死了,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最根本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总结总结。

学生壬:在电影中祥林嫂最终冻死饿死在雪地里,可在小说里我想可能直接的原因是因为除夕的“祝福”又勾起了她内心最为伤心的事,正是因为“祝福”使她失去了作为正常人资格,她自己已经死了丈夫,而且唯一的儿子阿毛也死了。她没有了任何的寄托和希望,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她要自杀也可想而知了。

师:是啊,祝福,正是因为祝福直接夺去了她的活的勇气,这是直接的原因。在祥林嫂生活的这个地方,那些人应该对她的死负责呢?

学生癸:在小说中,祥林嫂的婆婆、鲁四老爷、贺家大伯、柳妈和鲁镇的人,都有罪责。生活在祥林嫂身边的人们,谁也无意逼死祥林嫂,但确实是这些人把祥林嫂逼上绝路。中国人世代奉行的封建礼教,它毒害了所有的人,而就是这些人,又在不自觉的害别人。他们不约而同地织成一张大网,吞噬着祥林嫂一样的善良的、不幸的弱者。

师:是啊!小说中的人们都应该负责,可谁都无法负责,那是整个社会的悲剧,那么请大家总结一下,导致祥林嫂悲剧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乙: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封建的制度和礼教,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就说过封建礼教具有吃人的本质。在封建的礼教中对中国妇女的管束就更为严格,比如:三从四德,七出,三纲五常,贞洁观,还有一些鬼神观念,地狱轮回,民间风俗等等,都是对中国妇女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任何一个违反了这些规则的妇女都会遭到严厉的处罚甚至是残害。在小说里祥林嫂不愿意再嫁,以致于磕破了脑袋,是因为她不愿被人说成是不贞洁的人,也是封建礼教中的一女只嫁一夫教条的束缚。柳妈的“地狱之论”更让她恐惧万分。这些都说明她受了封建礼教的毒害有多么深,可见封建礼教对最底层中国妇女的影响有多么大。如过是在现在,结婚、离婚都是很正常的事,是受法律保护的,但在人们内心深处仍然还有一些遗留的影响,直到今天。

师:真是精彩啊,癸同学对问题的分析真是很深刻啊!确实如此,封建的礼教和制度具有吃人的本质,可是一般的民众又不能清醒的认识它,祥林嫂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礼教,封建礼教是杀害祥林嫂的元凶。所以鲁迅先生就要把他揭示出来给世人看,激励人们去推翻它,这也正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因为自辛亥革命以来,民主、自由、科学的思想逐渐被人们所认同,推翻封建制度,解放妇女也是时代的呼声,这部小说的问世也正是时代的需要啊!所以这篇小说的主旨也很明显了,我们可以用两句话来总结一下:这篇小说通过记述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一生,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呼唤人们去推翻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好了,同学们,关于祥林嫂死亡之谜这一回,我们就讲到这里,下课。

搜索更多关于: 祥林嫂死亡之谜 的文档
祥林嫂死亡之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u3ws11es60sr9z0o3mc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