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8 4:08:4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下水开采条件好,但开发利用率低,目前主要是供应项目区内人畜饮水,区内机井少,且配套不全,农业生产望天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天气干旱需灌溉时,却不能利用充裕的地下水,使水资源白白浪费,农业生产长期得不到发展。

根据我市灌溉定额分析,在现在科技水平下,按灌溉保证率75%的偏旱年份,灌溉定额平均每亩220立方米,项目区灌溉共需水660万立方米。区内现有人口 人,根据有关规范,人均日用水量按70升计算,每年需水量为 万立方米。工副业及其它用水量按饮用水量的20%计算,为 万立方米。因此区内在保证率75%的偏旱年份,总需水量为 万立方米。

项目区内人畜饮用水利用现状是靠家家户户都有的浅水小压井压水,到天旱的时候,浅水压井水量不足,就到村边的大口井挑水吃,饮用水基本没有问题。农业生产基本上靠自然降雨,因此可见,项目区内水资源丰富,但供水能力极差,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农业灌溉条件极为落后,极大地制约了项目区内农业生产发展。

三、项目区内现有的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

项目区内现有水利工程较少,只有农村生活用水工程,没有田间灌溉工程,可供应水量25.2万立方米,项目区内现有耕地1万亩,无法灌溉,只能靠天收。因此项目区内水利设施薄弱,供水能力差,难以维持现有的农业生产能力。

四、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50%,75%)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项目区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水资源丰富,根据多年观测计算,在P=50%的设计水平年项目区内水资源总量为599.8万立方米,可供水量为351.7万立方米,可供水量中地表水62.4万立方米,地下水289.3万立方米。P=75%的设计水平年项目区内水资源总量为

- 15 -

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52.3万立方米,可供利用水量315.8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8.7万立方米,地下水267.1万立方米。

项目区地理位臵优越,土壤地质条件好,温热光水充足,适宜建设水利设施,改善灌溉条件,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现在科技条件下,农业开发以节水灌溉为主,按灌溉保证率75%的偏旱年份,灌溉定额平均每亩220立方米计算,项目区内1万亩农田需水量为220万立方米,加上项目区内人畜饮用、工副业加工等用水量23.3万立方米,共需用水量243.3万立方米。

根据上述计算可知,在多年平均和P=50%、75%条件下,地下水可利用分别为289.3万立方米、289.3万立方米、267.1万立方米、均能满足项目区内用水需求。但在P=75% 的情况下,地下水的富裕量仅为23.8万立方米。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日益深入,农村面貌将会有崭新变化,工副业也将会大力发展,农村人畜饮用水和工副业用水也会大大增加,因此虽然地下水年补充量(即可利用量)在设计年可满足要求,还要立足长远,在项目建设上大力推广节水灌溉,进一步开发利用地表水,以使项目区水资源能长期支持项目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项目区水资源量充足,可供利用的水资源量也可完全满足项目区需要,且有一定的剩余量,以支持项目区的协调、持续发展,因此项目建设不会影响项目区及周边的水资源平衡,整个项目区用水量是有可靠保证的。

第五章 规划设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

- 16 -

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将中低产田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充分发挥市场在配臵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优化资源配臵,建立公共财政支持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立足项目区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主导产业特别是粮食产业,为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在项目的规划设计上,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规划设计工作,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坚持公开、透明和高起点、高效益原则,实施集中联片,规模开发,实行现场勘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高标准设计拟建项目工程,达到国家规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选项原则

选项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关键一环,为把好选项关,使项目实施后,能够解决项目区的实际问题,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我们注重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合理利用资源与农业现代化相结合、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农业增效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认真选择开发建设项目,具体原则:

一是大局性原则:着眼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服从全省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安排和工作要求,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和加工增值能力。一方面要切实承担起打造全省永久粮仓的光荣使命,努力向国家提供更多的商品粮食。另一方面要努力把项目区建成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示

- 17 -

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范区,为全省乃至全国起到示范作用。

二是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原则。坚持按井灌区整体规划,采取“集中力量,重点投入,连片开发”的治理方式,加大规模开发力度,确保治理区域相对集中,力争治理一片,成功一片,致富一片。

三是综合投入合力开发原则。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引导作用,统筹相关支农涉农资金,形成强大的资金合力。

四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中的主导作用,带动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民群众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建设主体,受宜主体、管护主体。

五是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原则。选择水利、农业等以兴利为主的项目,切实解决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同时兼顾科技、林业等项目,切实提高项目区科技水平,增强农民科技意识和科技应用能力,切实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

三、建设标准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成的总体标准应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效益增、适行好,基本实现园田化。

(一)水利措施标准

水利措施是高标准农用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重点,必须高标准实施,通过科学规划灌排工程,合理布局新打机电井、埋设地下管道、整修排涝沟渠、配套田间桥涵等设施,使项目区达到灌、排、蓄、保、节相结合,灌溉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田间排涝系统设计标准不低于10年一遇,主要建筑物防洪设计标准不低于20年一遇,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5%,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8。

1、机电井

项目区新打机电井与原有机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机井定位

- 18 -

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u5js4hjv64mn0h1luez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