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组别: 组长签字:
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鉴赏唐代诗歌,《蜀道难》豪迈飘逸、想象奇特;《杜甫诗三首》沉郁顿挫、韵律严整;《琵琶行》因事兴感,情真意切;《李商隐诗两首》缠绵婉丽、意味深长。复习时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景,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要注意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解读,提高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四)、永泰元年(765),杜甫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二、写作背景
《秋兴八首》写于大历(766)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国家东东那个不安,诗人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八首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勾连,一脉相通,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新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第五课 杜甫诗三首
学习目标:(凡事都要有个目标,要求不高,认真做,你一定能达标!)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3.归纳本诗的主旨、寓意
【预习自测】
一、字音识记
凋伤( ) 塞上( ) 急暮砧( ) ...二、词语积累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催刀尺(指赶裁新衣)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我的疑惑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提出问题是自我能力的体现,相信你定预习案 【学法指导&使用说明】1、反复诵读文本,标记勾画重点字词,
疑难问题,再研读本学案。牢记:先读完课文,再做本预习案。2、认真限时,规
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学案完成质量。3、25分钟独立完成预习案,勿忘:自主完成,全力投入,不干扰别人和不被别人干扰,边读边完成预习导读题。4、30分钟自主、讨论、交流、质疑,教师点拨,切记:讨论集中,及时修正自己的答案。5、10分钟当堂训练。 【知识链接】 一、作家作品
杜甫 (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一)、唐玄宗开元中,他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涉世不深)
(二)、 天宝五年(746),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丽人行》、《兵车行》、《出塞》。 (忧国忧民)
(三)、安史之乱起,他颠沛流离,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永别长安。759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组诗“三吏”、“三别”。(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能提出很好的问题!)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的问题和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案
1.前人评《秋兴》(其一)前两联“因秋托兴”,后两联“触景伤情”。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情怀的?
2.名句赏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太原五十九中高三语文学案- 1 -
班级: 姓名: 组别: 组长签字:
当堂检测:[学习与建议]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自测题,认证纠错,巩
固落实;
1.(2011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去(离开) 省(曾经) 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环珮(妇女戴的装饰物)
探究案
1.《咏怀古迹(其三)》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中间两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②渭北、江东:分别指 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答:
2.“画图省识春风,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空”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答:
当堂检测:[学习与建议]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自测题,认证纠错,巩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固落实; 答:
比较阅读白居易的《王昭君(二首)》,试与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作比较。说说二者
在风格上有什么异同。
王昭君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其二
咏怀古迹(其三)(第二课时)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预习案
【知识链接】写作背景
《咏怀古迹》也是一组七律组诗,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夔州一带有
很多古迹,有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入人心,千古流传。《咏怀古迹》共五首,每首各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杜甫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也书法了自己一生漂泊、工业无成的感慨。
答:
登 高
预习案
【知识链接】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
预习自测 一、字音识记
朔漠( ) 青冢( ) 省识( ) ...
二、词语积累
太原五十九中高三语文学案- 2 -
班级: 姓名: 组别: 组长签字:
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我的收获 (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 学完这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满意吗?
预习自测 一、字音识记
渚( ) 鬓( ) 潦倒( ) ...
二、词语积累
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树木落叶) 潦倒(衰颓,失意)
探究案
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意思来?试做具体分析。
当堂检测:[学习与建议]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自测题,认证纠错,巩
固落实;
【激情挥洒】 请用散文化的语言阐释《登高》的意境,400字左右。
太原五十九中高三语文学案- 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