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章法要求
传统书画的章法不能仅仅理解为构图模式,程序规则,而是基本规制、理念、法则的总称。
1、 基本法则
神法,古画讲究传神,山水画传神之根本是气势和韵味,即谢赫所说的气韵生动,古画传承并非完全去摹仿古人具体画法,而是宋画的气势和元画的韵味。
纸法,凡有大面积渲染的画最好用熟宣,用半生半熟紙最好。生宣宜素画,一般不染,画好即成,且画面构图宜简。生宣如确需渲染以湿染为佳。
笔法,笔法因人而异没有固定模式,讲究骨法用笔,骨法用笔的关键是运笔有轻重缓急, 抑扬顿锉的变化。许多人主张书法用笔,这种画似棍棒搭建并不自然。
线法,线法是衡量功夫深浅的尺度,国画线条有十八描之多,北派山水画石山石头古树宜用有楞角的线条,南派山水画土山丘陵则用较平缓的线条。
皴法,皴法是山水画特有不可或缺的技法,有点皴、线皴、面皴、染皴四类,北派山水多用点皴、面皴、染皴,南派多用线皴、点皴、染皴,施皴宜简洁,山石全面施皴的作法并不理想。
墨法,有人喜用浓墨,有人钟情淡墨,无论何种画法,用墨一定要体现浓淡干湿的层次和墨韵,尤以深入浅出,过渡自然的墨色渲染韵味为佳。
色法,传统山水画虽有金碧、大青绿、小青绿、浅绎、水墨之分,但主体仍以水墨为主,以浓淡干湿的层次变化展现国画特有的墨韵。
染法,渲染是最能体现韵味的技巧,有干染湿染之分,有点染、平染、分染、刷染、混染、烘染、罩染、积墨染诸法,应根据用纸和画法选择使用。
水法,山水画用水很重要,纸中水、笔中水、墨中水掌握适度是最深厚也最难的功夫。山水画渲染之用水更彰显水墨神韵,不可不深究。
章法,山水画章法要求很多,不能认为章法是一种束缚,那种不顾章法随意乱画的作品很难出精品。史上曾迷恋过自由派画法,但那也是特殊的历史现象,不可盲目追随。
2、 重要理念
气韵生动,是南朝评论家谢赫提出的六法精要,曰气韵生动(品相),骨法用笔(笔法),应物写形(写生),随类傅彩(着色),经营位置(构图),传模移写(临摹)。古人认为后五法可学成,而气韵在生知,意即与自身气质修养有关,此乃根本。其实除此外,也与构图造型,笔墨技法有关,须知气从笔出,韵从墨生。
意在笔先,一是指落笔前先立意,就象作文章一样,先要确立该文要讲个什么意思什么主题,如果意图不明就无从落笔。绘画亦然,如果意图不明只是胡乱去画,画出来也不可能成为佳作。另也指意向描写,国画创作是写心的行为,是根据心意想法去创造意境和画面,而不是对着实景画写生。
迁想妙得,迁想妙得是艺术的基本规律之一,没有想象力也作不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有的人主张师法造化、师法自然就否定迁想妙得,认为迁想妙得是唯心主义,甚至用科学家的目光来评判艺术,这是不懂艺术的表现,迁想妙得和师法自然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不可偏废。
以书入画,许多艺人以为用书法运笔转腕方法和书法的某类线条绘画就是以书入画。事实上,以书入画主要是指按书法的格体和章法作画,通常用点线构画景物,采用无渲染素画法构成画面,是区别于工笔法、渲染法、泼墨法等画法的一种风格画法。因此,只能将其看作是若干画法中的一种,切不可太过盲从。
形神兼备,形神之争从未断过,笔者以为,以形传神和以意传神同等重要,绝不能厚此薄彼,文人画派反对形似其实主要是不提倡太过追求很逼真的写生真景入画,其缺乏意境和情趣,与地图无异,但反对形似与主张景物造型优美的形态美是两码事,任何艺术作品都应注重形态美,作到形神兼备才能成为优秀作品。
逸笔草草,文人写意水墨画是中国画的标志,讲究逸笔草草,用率性的笔墨写胸中逸气。有的人将逸笔草草解为草率、潦草而故意画得潦草,将文人画引进了死胡同。李可染曾说,潦草是最大的错误,应当明白,书法之狂草再狂也有章法而不是乱狂,题材率性、构图简洁、画面诗情、笔墨意趣、形态优美才是文人画的真谛,不可不深究。
骨法用笔,指勾画的线条或皴纹要有骨质感,力透纸背,坚硬如铁,一方面要选择硬质的狼毫毛笔,另一方面要选择和采用合适的线性,更关键的是运笔手法上要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变化。
有笔有墨,有笔指画面有点、线、面皴擦运笔痕迹,否则为无笔。有墨指山石、树木、景物用染法分出阴阳明晦,远近层次,否则为无墨。有笔有墨是中国山水画的主流画法,当然也有无笔的泼墨染画法和无墨的白描素画法,各具风采。 超神尽变,是画家成熟的标志,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变的关键转折。意即在熟练掌握各种传统技巧法度的基础上,不再拘泥于史上各大家的笔墨技法,而是随心所欲,笔到意成,形成自我特色的画法和风格。
师长舍短,无论师古人,师老师,还是师自然,均应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尤其要注意取法名画而非名人,有的名人是炒作出来的,有的名人则是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过时则不济,不一定非去效仿,懂得鉴别,注重自我很重要。
饱游妖看,指画家应广采博取,尤其要广览名山名景名画,但并不是要把看到的都画出来,所谓画家不是画看见的,而是看见了要画的,即特别重视有画意的景色景物,详细观察分析其特征,提炼其精华入画。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自然万物画之本源,是取之不尽的源泉,但取法却有不同。一曰取其形,即写生。二曰取其景,或取一树一石、一花一草置于画中生成画眼。三曰取其貌,即写实画法,画得如照片一样。四曰取其魂,概括提炼出景物的主要特征,画出山水之魂。五曰取其灵,是某个景物给予画家某种灵感,系灵感的运用。师造化并不是要比照实景画得逼真,而要将景物变为胸中丘壑。
3、 风格特征
风格者,鲜明的个性之作也。明代董其昌将中国古代传统山水画分为南宗与北宗两大风格,南北宗论虽有门派之嫌,但他对风格分析和不同画法仍有较好作用。
首先是构图不同,北派山水通常都以高山复岭,苍松古柏为对象,构图雄伟大气,远古苍桑。而南派山水主要表现的是江南风光,丘陵湖水,花柳杂树为对象,构图简约天趣,诗意盎然。
其次是技法不同,国画山水的基本技法就是勾、皴、点、染,北派山水主要以石山古树为题材,故线条宜刚硬老辣,南派山水多画土山丘陵,线条则宜平缓婉延;皴法上,北派多用点皴、面皴,而南派因主张以书入画,几乎全部用线皴;北派画树大多画针叶、夹叶,南派大多画杂树或以水墨勾肋点簇而成;在渲染上,北派多注重渲染,用水墨渲染山石阴面,染树叶树丛,染云雾水体等,渲染成了不可或缺的技法,且渲染成份越来越多。而南派反倒不太重渲染,除远山外,主景大多采取素画法。从元代始,只有水墨勾、皴、点而少染无染的素画法越来越盛行,画面设置越来越简, 用墨越来越淡, 写意味也越来越浓,画法越来越草率;在使用材料上,北派山水因构画复繁,且渲染较多,所以多用熟宣。而南派山水因注重意趣,多使用生宣,意在充分发挥墨韵晕化的效果。
南北风格的主要区别是刚与柔,然北派画风太过刚硬,南派画风太过柔弱是其缺点,南派山水虽推为正宗, 但其后的发展却走上了极端,越来越不适合时代的要求,因为这种简约清淡的画法越来越草率,越来越走向了小品行列, 不太适合大幅巨幅山水的创作, 而北派山水其博大的气势,艳丽的色彩更能反映时代的风貌。(图43)
图43A当代 刘安祥《擎天一柱》北派山水雄伟壮丽
图43B当代 刘安祥《月是故乡明》南派山水简略天趣,温润而充满诗意
相关推荐: